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的指导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也逐步显现,培养了更多优秀教师,补充和支撑着当下的教育体系。然而在新的形势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仍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就此对当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谈一些思路和看法。
一、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中主要涉及到下列几个问题:
(一)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虽然我国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健康积极的发展局面,但是仍然有某些教师个体漠视师德或违反师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对营造教师队伍的良好风气至关重要。
(二)教师队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还有些顽疾,需要继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从编制、资源、招聘、人事等方面入手,针对管理顽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破解。
(三)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无论在法律地位上,還是福利待遇及合法权益上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多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的生活补助及津贴标准不仅低而且落实不到位。义务教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直接影响到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和教师工作积极性。在新形势下,要让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得到巩固和完善,使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二、新形势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待遇偏低而且结构性缺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资待遇不成比例。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教师的编制标准还相对滞后,其他部门占用教育编制的现象还存在,编制和待遇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教师队伍的补充,同时也滋生了代课教师现象,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管理。
(二)教师权益的保障力度不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力度不够。首先,在教师的住房、医疗及公积金等待遇方面,保障政策的落实不够充分。其次,乡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贫瘠。另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不仅设备设施不足,教师资源也不够充分,很多教师身兼数职,不仅承担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还兼任其他教务、德育、安全管理等工作,导致乡村教师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的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省级统筹”的管理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县级教师管理层级不够,省级管理对具体事项不够明确的现象。此外,由于事权和财权不相匹配,导致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很多政策在落实方面难以有效的实行,待遇不能切实得到保障,将直接降低了教师群体对政策的满意度。其次,县级政府是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的责任主体,县级政府的经济财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待遇水平和保障程度,这就导致了同一区域内教师的待遇差异过大,教师的心理严重失衡,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三、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规范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县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将教师的工薪管理模式进行转变,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教师工薪转变为以省级政府为主的财政管理模式。同时省级政府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的支持,推动当地义务教育教师的待遇落实到位,要合理规范区域内的教师工资水平,还要尽量缩小城乡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工资差距。此外,要针对将教师待遇和相关保障参照公务员系统的这一内容进行探索,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并试行及大范围推广。
(二)合理调整教师编制标准。教师的编制标准应该更加灵活化、科学化。首先,根据学校的不同规模和生源情况核定教师的工作及管理内容,根据工作量及工作内容合理制定教师的编制标准。其次,对于人口流动和产业规划进行提前规划,以省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师的编制,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第三,将基本编制和机动编制结合起来,在基本编制的基础上根据培训的时间等进行相应的机动编制。第四,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于不合格的在编人员要进行合理的清退。
(三)加强省级统筹能力。首先,省级政府对区域内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应该进行实际摸底,对教师规模、层次、结构和质量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人口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不仅包括目标,同时还要包括监督和评价体系。其次,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储备计划,通过推行师范院校各项优惠政策来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这一队伍中来。第三,教育部门要安排统筹好各类别各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以当地的师范类院校为依托开展各种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中主要涉及到下列几个问题:
(一)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虽然我国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健康积极的发展局面,但是仍然有某些教师个体漠视师德或违反师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对营造教师队伍的良好风气至关重要。
(二)教师队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还有些顽疾,需要继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从编制、资源、招聘、人事等方面入手,针对管理顽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破解。
(三)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无论在法律地位上,還是福利待遇及合法权益上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多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的生活补助及津贴标准不仅低而且落实不到位。义务教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直接影响到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和教师工作积极性。在新形势下,要让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得到巩固和完善,使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二、新形势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待遇偏低而且结构性缺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资待遇不成比例。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教师的编制标准还相对滞后,其他部门占用教育编制的现象还存在,编制和待遇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教师队伍的补充,同时也滋生了代课教师现象,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管理。
(二)教师权益的保障力度不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力度不够。首先,在教师的住房、医疗及公积金等待遇方面,保障政策的落实不够充分。其次,乡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贫瘠。另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不仅设备设施不足,教师资源也不够充分,很多教师身兼数职,不仅承担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还兼任其他教务、德育、安全管理等工作,导致乡村教师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的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省级统筹”的管理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县级教师管理层级不够,省级管理对具体事项不够明确的现象。此外,由于事权和财权不相匹配,导致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很多政策在落实方面难以有效的实行,待遇不能切实得到保障,将直接降低了教师群体对政策的满意度。其次,县级政府是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的责任主体,县级政府的经济财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待遇水平和保障程度,这就导致了同一区域内教师的待遇差异过大,教师的心理严重失衡,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三、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规范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县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将教师的工薪管理模式进行转变,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教师工薪转变为以省级政府为主的财政管理模式。同时省级政府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的支持,推动当地义务教育教师的待遇落实到位,要合理规范区域内的教师工资水平,还要尽量缩小城乡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工资差距。此外,要针对将教师待遇和相关保障参照公务员系统的这一内容进行探索,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并试行及大范围推广。
(二)合理调整教师编制标准。教师的编制标准应该更加灵活化、科学化。首先,根据学校的不同规模和生源情况核定教师的工作及管理内容,根据工作量及工作内容合理制定教师的编制标准。其次,对于人口流动和产业规划进行提前规划,以省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师的编制,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第三,将基本编制和机动编制结合起来,在基本编制的基础上根据培训的时间等进行相应的机动编制。第四,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对于不合格的在编人员要进行合理的清退。
(三)加强省级统筹能力。首先,省级政府对区域内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应该进行实际摸底,对教师规模、层次、结构和质量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人口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不仅包括目标,同时还要包括监督和评价体系。其次,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储备计划,通过推行师范院校各项优惠政策来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这一队伍中来。第三,教育部门要安排统筹好各类别各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以当地的师范类院校为依托开展各种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