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的形成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入新课中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
  
  新课的引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欠佳的教学效果。引入新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2、置疑设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教学用列举法求解概率时,提问:“一对骰子,如果两正面和为2、11、12则甲赢;如果两正面和为7则乙赢;否则均不赢。你认为游戏公平吗?如你认为游戏不公平,说明理由,并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这样,一下子把同学们引向思考的境地。
  此外,在新课引入时还可通过以旧引新(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故事激趣(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和数学家的趣味故事)等方法以创设问题情境。
  
  二、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问题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问题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创造“愤”、“悱”意境。“愤悱意境”,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境。“愤”是“心求通而未达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得之貌”。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做法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如在讲解分式方程时,并不急于抛出“增根”的概念,而是先将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求解后,代入原方程后发现矛盾,让学生寻找增根产生的原因以及掌握验根的方法。
  
  三、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实践式问题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问题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问题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深。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之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问题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问题情境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所谓的应用题是根据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或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应用题通常分为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两类,用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解答的应用题就是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组合而成的,所以它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也就比较复杂,因此重视和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关键。  下面,笔者就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答复合应用题谈谈自己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朗读实践,强调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可是纵观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发现,大多数已拥有自主阅读和自主感受等能力的学生朗读水平并不高。也有专家就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力做过调查,结论是年级越高,学生越不爱朗读、不会朗读。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在朗读中存在金字塔现象,又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提高其朗读的水平呢?    一、初中朗读水平发展的现状  
期刊
众所周知,以下两个观点已经形成定论:1、数学概念和理论的拓宽和发展与日俱增,数学的实用性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2、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满竞争的时代,数学素养已成为人类的基本素养。具体一点说,每个人都必须学习数学,但是客观上又不可能全面学习,这就给数学教育提出了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教育部门及时地推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正是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现在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
期刊
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1、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的干扰,游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一、要有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在学生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边学习边实践,努力做到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新教材提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期刊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具有新颖独到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型、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在数学教学中如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的。“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授、解”,无一不借助于语言,无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怎样高,都代替不了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这一最基本的手段。有人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称教师们为“舌耕族”,此话正道出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应有更高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