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环境保护的本科案例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最核心的环节是教学内容设计。因为教学内容设计中所贯彻的设计理念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1]。而内容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理论强、知识点全面、案例形象生动、内容专业,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能够以兴趣为开端,给学生更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和探讨,扩大学生的视野,创新思维,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设计课程的价值性。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分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中是以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环境科学概论、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学为基础,服务于土地复垦学、土地整理学和地质环境整治。案例教学是《恢复生态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很好地把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进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而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案例更能体现地方特色,实用性更强,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以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桂林资源县某采石场和桂林会仙湿地的生态重建为例来阐述案例的课程设计:
  一漓江流域生态系统重建
  河流生态恢复有河道近自然恢复、河流横向生态恢复、河流纵向生态恢复三方面。其中,主要修复的技术方法包括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等技术。
  经过调查和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总结出漓江流域生态系统受损有两个方面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1)漓江季节性枯水严重。漓江属雨源性河流,径流为降雨所形成,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枯水期间漓江两岸山体裸露,失去山水景观、河道干涸使水生物环境恶化。(2)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漓江中下游峰丛洼地区石漠化问题非常突出,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景观,而且使地表调蓄雨水的能力减弱,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生存。(3)洪涝灾害与岩溶干旱。漓江上游植被结构退化使大气降水迅速转变为地表径流,因漓江下游河道狭窄,地下管道连通性差,导致市区及其他低洼地带洪水排泄不畅,造成重大洪涝灾害。(4)岩溶塌陷。漓江中下游岩溶区的基岩塌陷和土洞较多,沟通导致水土流失。人为因素:一是漓江两岸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树木,人工林和次生林地表水与地下水,容易造成地表污染水、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地下水系统,污染地下水,同时陆地比例增加,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功能下降,地表水系不发育。二是漓江水质污染仍比较严重。由于水源枯竭,枯水期水量减少,再加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游轮排放的油类悬浮物,水体富营养。三是漓江河道内乱采乱挖沙现象严重。漓江河道乱采乱挖沙现导致河床毁坏,河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漓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四是农业的发展,大量使用农药,残留的农药随着水流进入漓江,进而影响了漓江的水质。
  尽管如此,原有的治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在不断变化,恢复治理技术也要与时俱进,漓江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也得到了更新。以“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施工、生态运行”的原则和具体内容,并指导“生态水库”的建设,能扩大对生态系统的正效应,减小人类活动和新建水库对漓江的胁迫,改革传统水库工程的设计模式,形成漓江大水系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水库的调度运行接近自然河流的水文周期。漓江污染水体修复的生物———生态技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被微生物利用,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将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开展对漓江水生动植物本底调查,并针对漓江流域不同情况进行种养水生动植物,调整水中生物的结构,保护和恢复水生植被,从而恢复漓江生物多样性。积极开展漓江水质污染综合整治抓好沿江污染源治理和截污工作,以治理工业、生活、旅游污染源以及各支流为重点,加强污水管网配套,处理好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确保漓江环境水质不再恶化,能够让水体自然恢复。将漓江流域人迹罕至的大山全部划为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也可以将森林采取人工间伐,轮伐,人工造林的方式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强化漓江两岸生态建设漓江两岸绿化应以美化和保护环境为前提,将绿化、美化相结合,自然景观和点缀景观相结合,通过人工栽培树种,把两岸建成一个多功能的绿化体系[3]。
  二工矿业弃地恢复重建
  资源县某采石场项目区一带是中低山地貌,受季风环流影响较明显,雨量较为丰富。矿区周围植被主要以毛竹、杉树、灌木为主,掺杂少量松树。岩体为非含水层,以较小的裂隙水以渗流的形式排泄。矿山露天开采,都要进行挖掘,运输,还有生活等生产建设活动,会对矿区及其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建占地,破坏植被和影响环境:露天矿山采矿场、堆料场、废渣场、破碎场、生活区等设施占用土地,土地被挖损、压占。还对该区域植被和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露天矿山采掘施工过程中砍伐而导致的植物量减少,工程占地减少区域植被面积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施工活动、施工机械的碾压和人员往来等也将不同程度地损毁和影响施工场地及周围的植被。开采凿岩、出和运矿车辆运行时都会产生少量粉尘,影响周边的空气质量。水土流失:矿山施工损坏了原有地貌、土地结构和植被,使之丧失原有的水土保持能力,地表易被冲蚀,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景观变化:在矿山开发建设过程中,露天开采、砍伐植被、剥离堆土和矿渣占用土地,形成裸露边坡,易造成荒漠化,改变原有景观。噪声的影响:矿区的空压机、爆破、破碎机及运矿车辆运行时都会产生噪声,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对作业工人有一定影响。
  从专业角度来看,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解决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主要指对采矿引起的土地功能退化、生态结构缺损、功能失调等问题,通过工程、生物及其他综合措施来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步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矿产开采,而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不断消耗,矿区的环境也不断被破坏,为了减少损毁的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开采的矿区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去保护环境,减少土地水土流失,恢复地力。采矿场防护措施。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采矿场面积亦不断扩大,其工作边坡受到侵蚀会崩塌,直接影响到采矿,应在采矿场的上方营造防护林带等措施。生活区、堆料场、废渣场和排土场防护。根据土壤条件和地形特点,为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择适点建设矿区垃圾池,当垃圾达到一定数量后在矿区内择地进行卫生填埋。在堆料场、废渣场和排土场坡脚处建设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堆积的废渣滑塌和防止水土流失,对排土场坡面种植树苗和草,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采矿场用地复垦。在采矿场,覆土适当厚度整平地表,控制水土流失,并进行堆场整治,适当压实,新排弃废石应立即进行压实整治,形成边坡稳定的复垦场地。生活区、堆料场和废渣场用地复垦。建筑物和挡土墙进行拆除、翻耕、覆土,将被岩石及废渣压实的土地进行适当的松整,改善土壤结构,形成面积大、边坡稳定的复垦场地。排土场用地复垦。排土场最终坡度应与土地利用方式相适应,建设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若开采时间长,可以在开采过程中填平待复垦的区域,减少排土场的压力。培育林地。选择适宜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和抗逆性能好的树种,按照一定间距进行种植,并推行灌木、草种同时播种,建立灌草多层立体生态模式,生物互利互补,提高植被质量。恢复植被措施。清理场地的垃圾、废渣后,翻耕和整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树种,选择阴雨天后或者土壤墒情较好的时间进行间距植苗,把复垦后的土地变为灌木林地。改良土壤措施。在运输、搬运以及场地使用过程中,土料中的矿物养分会流失,为确保复垦后土地地力得到很快恢复,复垦后的林地应合理安排堆肥。堆肥不仅可以快速促进枯落物的分解,加速土壤养分循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林木的生长条件,同时还能提高林地持水能力。监测与管护。对复垦区原地貌地表状况和复垦效果进行监测;针对复垦有林地植树及草地绿化过程分配一定管理人员进行巡视。
  三会仙湿地恢复重建
  被誉为“桂林之肾”的会仙湿地有三类为自然湿地,一类为人工湿地,最主要的湿地型有水田、湖泊、沼泽及鱼塘。会仙湿地的植物群落以挺水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为主,多样性水平不高,群落的结构简单。现在,会仙湿地水葫芦受灾害最严重,湿地渠道有的已经被水葫芦完全蚕食。水葫芦不仅阻塞了河道,还影响了水质,阻碍了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使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了生态环境。
  会仙湿地只有从源头上治理,才能更好保护好会仙湿地,采取的措施如下:(1)政府加强管理,制约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并实行退耕还湿工程。(2)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如:建设湿地公园)。(3)生物治理:在湿地区域内通过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恢复技术等技术来进行湿地土壤恢复,然后人工或者自然植被恢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4)湿地的基底恢复: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改造基底,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5)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改善湿地水环境质量。(6)引进草鱼的养殖,抑制水葫芦的生长。(7)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活用水和垃圾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8)政府积极鼓励和补助单位打捞,制作饲料养殖。(9)加强湿地研究,建立湿地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1]于蓉,李元平.基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48-50.
  [2]孙培峰.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高校论坛,2009(3):33-36.
其他文献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1999年全面扩招以来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也有了新的变化。针对多层次办学的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结合本人从事专科学生管理工作的亲身体会,就如何做好专科学生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思考。  一专科学生的现状与特点  专科层次的学生无疑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
期刊
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是优良学风的重要体现,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保障,是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根据百度百科,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产生的持久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学习习惯表现为有计划、有效率、善思考、会自学和重过程。元认知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理论。二者形成过程,都是从外控转为内控,无意识转为有意识直至达到自动化的过程[1],元认知为消除学习不良提供了崭新思路[2]。因此,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学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外合作办学不但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还能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方法,从而带动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同时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外合作办学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规模迅速壮大起来,逐步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之中,并与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关联。“截至目前,
期刊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2010年7月,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1]。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2011年7月,39所国家“985工程”高校率先发布了《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质量报告》),引起了社会的
期刊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研究性教学法,指的是基于学科领域与社会实践,选择课程内容相关主题,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调研、实践及交流等活动探究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1]。探究式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并兼顾知识的重现性和开放性[2]。这一方法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求,已在我国中小学和高校被
期刊
参加国际教育方面的展览久了,就会发现,在那些热情、温暖、好客的外国校方代表里面,还有无论如何也不肯给你留名片的外国人,无论如何也不回答你问题的校方,张口闭口“我们日本的学校如何如何”的“假洋鬼子”,一边说着中国学生的“不是”一边又特别希望他们能为自己付咨询费的中介。  更让人深感意外的是,在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展会现场,邂逅了来自亚、非、拉三大洲10多个国家的七、八十所高校,和一些来自欧洲
期刊
一微格教学训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1]。微格教学在我国许多师范院校已普遍运用,但大部分院校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  1学生训练课时不足  随着高校师范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微格教学设备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日渐严峻。在我国微
期刊
学生的教育管理始终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增强学生管理的集体意识与自助意识,并由此形成的学生管理的有序局面也将是每位学工人员面对的具体议题。宿迁学院也曾就“新生状况分析及对策”举行过相关论坛。本文则尝试将其中的分析细节与对策进行了“类型化”,并尝试通过对孟轲关乎人性的预设,包括其表达的视角为大家发掘我院13级新生群体的共性特质提供些许帮助,并力求能够为深化全院对13级新生教育管理与策略考量提供更多的视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等工程人才的国际流动将大幅度增加,高等工程人才资格的国际互认将日益迫切。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创造教育思想、观念和策略上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等,都有一个国际共识的问题,就是要强化工程教育
期刊
本文简要介绍了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超对称能量特征及解析能量和处理能量的方法。同时提出了应用不对称与不平衡创新模型提供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应用对称与平衡的稳定模型确保改革创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教改中的超对称能量与动力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属于独立学院。系办公室是院、系领导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及处理各种日常事务、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办事机构,是各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窗口,因此服务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