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只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不会在课堂上和老师去“对话”,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但实践能力很差。而在新课程实施后,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个自由获取知识的空间和平台,打破传统学习模式的牢笼。不得不承认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影响
新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是教师实浅新课改的重要场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地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总的说来,我觉得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做了大量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但大多数在本质上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重教材,轻学生;重结论,轻过程。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进行改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就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先学”就是教师利用简洁的语言或课件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自学的时间,接着让学生自学。“后教”是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点拨,适当讲解。“后教”的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当堂训练”实际上是分两次训练,但两次的要求不一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三、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有效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普遍性的基础之上,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独特性,从而形成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现代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新课程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负责说,学生负责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样也会扼杀师生交流的通道,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完全隔离开来,这种师生关系,显然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下,如果师生关系的转变不到位,那是很难贯彻新课程的改革的推进的。 新课程实施要建立一个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有真情,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智慧”“成功”与“爱”之中选择了“爱”,也就选择了“智慧”和“成功”。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弯下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师生的心灵互相撞击,迸出真情的火花。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大胆地去实践,为教育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孟宪芹.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周报,2014(02)
[2]赵晨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02)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影响
新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是教师实浅新课改的重要场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地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总的说来,我觉得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做了大量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但大多数在本质上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重教材,轻学生;重结论,轻过程。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进行改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就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先学”就是教师利用简洁的语言或课件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自学的时间,接着让学生自学。“后教”是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点拨,适当讲解。“后教”的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当堂训练”实际上是分两次训练,但两次的要求不一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三、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有效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普遍性的基础之上,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独特性,从而形成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现代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新课程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负责说,学生负责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样也会扼杀师生交流的通道,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完全隔离开来,这种师生关系,显然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下,如果师生关系的转变不到位,那是很难贯彻新课程的改革的推进的。 新课程实施要建立一个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有真情,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智慧”“成功”与“爱”之中选择了“爱”,也就选择了“智慧”和“成功”。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弯下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师生的心灵互相撞击,迸出真情的火花。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大胆地去实践,为教育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孟宪芹.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周报,2014(02)
[2]赵晨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