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分层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作业;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5—0071—01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每个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层备课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界定层次及目标。A层:以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B层:B层对A层来说具有知识上的包含关系,即在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要提高层次;C层:在B层的基础上,更充分地释放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等具体问题。
三、作业分层,深度巩固强化
作业完成情况是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力求定性定量,要区分对待,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要做,选做题由中层学生选做,高层学生全做。由于作业分类,克服了“大统一”,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达到培养基础性学力;中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在培养基础性学力的同时,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如,以《春夜喜雨》诗为例,可以布置以下四道作业题:1.背诵默写这首诗;2.用通俗的白话复述这首诗所述事情的经过和作者的情感;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人形象。4.揣摩诗歌的语言,学习多角度赏析诗歌。第一道题是必做题,其余各题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兴趣选做,第二天,全班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四、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1.在分层教学的背景下,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语言激励,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和功效。如,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评价内容的多元选择。比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的同时要鼓励其涉猎更广的学习领域、享受更多的学习乐趣。对于中等学生可以鼓励其发现自身更多的学习潜力、冲刺更高的学习目标,对于稍差的学生要鼓励其不断发现自己潜在的优点、激发更多的求学兴趣。
3.评价方式的多重运用。比如课堂表扬、阶段表彰、卡片激励、短信反馈等等,只要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方法,都可以适时选择、综合运用,体现出多重激励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
作业;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5—0071—01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每个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层备课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界定层次及目标。A层:以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B层:B层对A层来说具有知识上的包含关系,即在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要提高层次;C层:在B层的基础上,更充分地释放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等具体问题。
三、作业分层,深度巩固强化
作业完成情况是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力求定性定量,要区分对待,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要做,选做题由中层学生选做,高层学生全做。由于作业分类,克服了“大统一”,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达到培养基础性学力;中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在培养基础性学力的同时,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如,以《春夜喜雨》诗为例,可以布置以下四道作业题:1.背诵默写这首诗;2.用通俗的白话复述这首诗所述事情的经过和作者的情感;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人形象。4.揣摩诗歌的语言,学习多角度赏析诗歌。第一道题是必做题,其余各题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兴趣选做,第二天,全班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四、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1.在分层教学的背景下,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语言激励,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和功效。如,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评价内容的多元选择。比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的同时要鼓励其涉猎更广的学习领域、享受更多的学习乐趣。对于中等学生可以鼓励其发现自身更多的学习潜力、冲刺更高的学习目标,对于稍差的学生要鼓励其不断发现自己潜在的优点、激发更多的求学兴趣。
3.评价方式的多重运用。比如课堂表扬、阶段表彰、卡片激励、短信反馈等等,只要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方法,都可以适时选择、综合运用,体现出多重激励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