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问代替了学生的问,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结果学生学的枯燥无味。这种教学过分强调和突出他主学习这一方式,从而使学习异化成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样,课堂气氛怎么能够活跃起来,学生的能力又怎会提高呢?
由此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本次课程改革就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以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老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
我校初一年级在校长的带领下,轰轰烈烈展开了课程改革活动,现就我的一堂语文课《邓稼先》简谈构建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分组质疑、讨论。将讨论的成果写成书面材料。
第二课时:
师:学习成果汇报课现在开始,我们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问题价值高,研究的成果棒。现在请一组代言者闪亮登场!(掌声)
张纳(一组代言者)张纳:79页第二段,为什么前面说“强占”,后面还写成“租借”,这样写是不是矛盾?我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其实并不矛盾,“租借”实际上帝国主义国家的遮羞布,其实质就是侵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从而反映了当时我们政府的软弱无能,武器装备很落后,这样也就自然地引出了为改变国家屈辱命运做出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掌声)
高媛媛(二组代言人):我们组研究的是第二部分中的时间,通过详细记录邓稼先的经历的时间,使我们深深感觉到杨振宁先生确实了解邓稼先,确实是邓稼先的好朋友。这样,通过杨振宁之口对邓稼先品格的评价就让我们深信不疑了!
师:毫不显眼的时间,二组同学竟能挖掘出深意来,以小见大的阅读方法真值得人们学习啊!对他们的巨大成功表示祝贺!(掌声)
高媛媛接着说:“作者说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的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此种说法,我们组一致反对,我们坚信邓稼先如果到美国,也同样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
“我反对你们组的观点!”六组组员新蕾霍地站了起来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他的谦逊、忠厚朴实等气质和品格适合中国社会,在美国行不通!
师:新蕾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再次细读第三部分。
五分钟后红杰喜悦地说:“八十三页上数第三段也证实了新蕾的看法。”
师:是不是如红杰说的这样呢?下面请齐读这一自然段。
读后同学们举手一致通过。
(三组代言人)秀春:我组研讨的问题是:八十四页第二段中当作者知道中国的原子弹在研制过程中,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时,竟然“一时热泪满眶”。这是为什么?我组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当时,中国原子弹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而美国已有这方面的技术,所以经常有许多谣言,而当作者知道没有外国人参与时,我想他心理一定很激动,为自己祖国能独立研制原子弹而骄傲自豪。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把,所以作者才会热泪盈眶;同时也说明杨振宁先生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最后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我们初一(四)班争光!(掌声)
“我组还有一个问题请求援助:第四部分的标题为什么加了两个问号?”
王帅:我认为是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淑芳:我反对王帅的观点。如果单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那结尾为什么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不清楚。”照此看来问号说明不是作者设置的悬念,而真的是作者的疑问。
师:到底是悬念,还是疑问?是作者真弄不懂自己的感情吗?小组讨论。
(讨论五分钟后。)
艳秋:我认为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感情一清二楚,是他故意加问号,以强调自己民族感情、友情二者兼而有之。
蒙蒙:我认为题目中问号的作用与结尾问号的作用应分开来看。标题的问号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结尾是故意发问,强调自己两种感情都有。
师:此种说法能不能通过呢?
生:能通过。
(四组代言人)金平:我组研究的问题是:第五部分中为什么插入《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我组得出的结论是:插入《吊古战场》是为了说明邓稼先的工作条件艰苦,更能突出邓稼先坚强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国男儿》歌是对邓稼先人格的高度评价。
师:我们想不想也像邓稼先先生那样做一名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中国男儿》歌吧!
(学生们洪亮地有感情地读起来。学生们情绪激动,感情得到了升华。)
(五组代言人)亚辉:我组对文章的标题有疑问。题目是邓稼先,人名前为什么不加修饰语如“伟大的”呢?
杨波:因为加修饰语不符合邓稼先先生朴实谦逊的品格,杨振宁先生对他这一点是非常了解的。
亚辉:以人名为文章的标题本身不就是一种张扬吗?
师:那我们改一个符合邓稼先先生品质的题目好不好?
慧洁:中国人邓稼先
长丽:一名中国人
张伟:中国的儿子-邓稼先
这样,一堂语文课结束了,同学们却是在愉悦中度过的!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研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由要他学变成了我要学;他们合作探究,取长补短,认识提高了,思维发展了;在学习成果汇报的过程中,他们研究的成果得到了肯定,他们的价值得到了可、赞许,在争论中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要他说变成了我要说,非得说不可,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自主思考,自主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自主谈体会新得,束缚的手脚被放开了,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样自主学习取得的课堂效果不知要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强多少倍!
“自主学习”真的是一块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法宝!
由此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本次课程改革就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以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老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
我校初一年级在校长的带领下,轰轰烈烈展开了课程改革活动,现就我的一堂语文课《邓稼先》简谈构建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分组质疑、讨论。将讨论的成果写成书面材料。
第二课时:
师:学习成果汇报课现在开始,我们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问题价值高,研究的成果棒。现在请一组代言者闪亮登场!(掌声)
张纳(一组代言者)张纳:79页第二段,为什么前面说“强占”,后面还写成“租借”,这样写是不是矛盾?我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其实并不矛盾,“租借”实际上帝国主义国家的遮羞布,其实质就是侵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从而反映了当时我们政府的软弱无能,武器装备很落后,这样也就自然地引出了为改变国家屈辱命运做出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掌声)
高媛媛(二组代言人):我们组研究的是第二部分中的时间,通过详细记录邓稼先的经历的时间,使我们深深感觉到杨振宁先生确实了解邓稼先,确实是邓稼先的好朋友。这样,通过杨振宁之口对邓稼先品格的评价就让我们深信不疑了!
师:毫不显眼的时间,二组同学竟能挖掘出深意来,以小见大的阅读方法真值得人们学习啊!对他们的巨大成功表示祝贺!(掌声)
高媛媛接着说:“作者说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的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此种说法,我们组一致反对,我们坚信邓稼先如果到美国,也同样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
“我反对你们组的观点!”六组组员新蕾霍地站了起来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他的谦逊、忠厚朴实等气质和品格适合中国社会,在美国行不通!
师:新蕾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再次细读第三部分。
五分钟后红杰喜悦地说:“八十三页上数第三段也证实了新蕾的看法。”
师:是不是如红杰说的这样呢?下面请齐读这一自然段。
读后同学们举手一致通过。
(三组代言人)秀春:我组研讨的问题是:八十四页第二段中当作者知道中国的原子弹在研制过程中,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时,竟然“一时热泪满眶”。这是为什么?我组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当时,中国原子弹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而美国已有这方面的技术,所以经常有许多谣言,而当作者知道没有外国人参与时,我想他心理一定很激动,为自己祖国能独立研制原子弹而骄傲自豪。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把,所以作者才会热泪盈眶;同时也说明杨振宁先生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最后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我们初一(四)班争光!(掌声)
“我组还有一个问题请求援助:第四部分的标题为什么加了两个问号?”
王帅:我认为是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淑芳:我反对王帅的观点。如果单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那结尾为什么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不清楚。”照此看来问号说明不是作者设置的悬念,而真的是作者的疑问。
师:到底是悬念,还是疑问?是作者真弄不懂自己的感情吗?小组讨论。
(讨论五分钟后。)
艳秋:我认为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感情一清二楚,是他故意加问号,以强调自己民族感情、友情二者兼而有之。
蒙蒙:我认为题目中问号的作用与结尾问号的作用应分开来看。标题的问号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结尾是故意发问,强调自己两种感情都有。
师:此种说法能不能通过呢?
生:能通过。
(四组代言人)金平:我组研究的问题是:第五部分中为什么插入《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我组得出的结论是:插入《吊古战场》是为了说明邓稼先的工作条件艰苦,更能突出邓稼先坚强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国男儿》歌是对邓稼先人格的高度评价。
师:我们想不想也像邓稼先先生那样做一名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中国男儿》歌吧!
(学生们洪亮地有感情地读起来。学生们情绪激动,感情得到了升华。)
(五组代言人)亚辉:我组对文章的标题有疑问。题目是邓稼先,人名前为什么不加修饰语如“伟大的”呢?
杨波:因为加修饰语不符合邓稼先先生朴实谦逊的品格,杨振宁先生对他这一点是非常了解的。
亚辉:以人名为文章的标题本身不就是一种张扬吗?
师:那我们改一个符合邓稼先先生品质的题目好不好?
慧洁:中国人邓稼先
长丽:一名中国人
张伟:中国的儿子-邓稼先
这样,一堂语文课结束了,同学们却是在愉悦中度过的!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研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由要他学变成了我要学;他们合作探究,取长补短,认识提高了,思维发展了;在学习成果汇报的过程中,他们研究的成果得到了肯定,他们的价值得到了可、赞许,在争论中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要他说变成了我要说,非得说不可,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自主思考,自主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自主谈体会新得,束缚的手脚被放开了,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样自主学习取得的课堂效果不知要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强多少倍!
“自主学习”真的是一块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