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为了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孩子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班本课程的内容要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体现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以幼儿大班班本课程“刺绣”为例,在开展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许多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疑惑,并由此进行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班本课程;幼儿;大班;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1]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幼儿教师在刺绣教学中让幼儿认识刺绣艺术,了解刺绣的用途,掌握刺绣的技巧能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把握班本课程“刺绣”设计的细节
幼儿的刺绣活动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刺绣,需要在工具安全性、工艺复杂性等方面进行改良,并利用刺绣对幼儿发展有利的方面,使刺绣成为一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的艺术活动。刺绣活动的主要工具就是“绣针”。众所周知,任何的针具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大班孩子必须在正确的引导和学习下才能较好地避免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但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还是先选用了一种针头相对圆钝的圆头绣针,并锻炼幼儿工具的使用能力。工具的选择与更换都要根据幼儿的实际使用能力做出判断,使用新的工具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当然我们也不能像要求成人的工艺要求一样去要求幼儿的工艺要求,所以我们在研究了各种技法后,选择了一种轮廓绣,当然轮廓绣也需要讲究针法,如平针、回针等等。并让幼儿学习一些穿针引线、刺绣等针线活,从而发展其手指的精细动作,和培养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
轮廓绣又称“平绣”,在刺绣中用途非常广泛,算是比较低级别的刺绣,在班本“刺绣”课程的探索中发现这种绣法更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开展,这种针法非常简单,可以通过绣线的粗细、刺绣的方向、针距的大小来变化,可以演化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它的特点是:线与线之间要贴密,既不留有空隙,又不能重叠,平滑而且齐整。可以用来填满各种图案的轮廓。对横、直的图案要绣得平直,不能弯曲;对圆弧形的图案,则须做到圆润而自然。当然,我们在技法上也大大降低了难度,但对幼儿的发展来说,其功能和价值毫不逊色。
以“夏天来了”主题活动为例。在班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展过程中,幼儿先已有对夏天的感知基础上,再进行“刺绣”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所需的刺绣材料,自己将喜欢的事物先画在绣布上再进行平绣。在这过程中教师积极观察、适时指导,并做相关记录和反思。幼儿刺绣这一系列的步骤完成后,教师将幼儿的成品展览起来,供幼儿相互欣赏。并结合刺绣过程出现的问题,与幼儿商讨出解决方案,调整课程方案。
二、班本“刺绣”课程的思考
(一)传统文化的渗入与引导
如今幼儿受太多传媒、电子产品的影响,民族传统艺术感受度很低。刺绣作为班本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和了解传统民族艺术的窗口,激发了幼儿探索民族艺术瑰宝的兴趣,增强了动手操作和直接感知的机会和乐趣。
(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绣图的设计和选择是一个[2]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反复的思考,从而他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促进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审美认知能力的拓宽
刺绣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刺绣幼儿需要开动大脑发现刺绣的优美之处,并且需要了解刺绣艺术的风格、形式、体裁,开阔幼儿的审美视野,拓宽幼儿的审美认知和创造力。
(四)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在刺绣的过程中,穿针引线的过程都需要幼儿自己完成,而在这过程中,幼儿需要协调手指之间的配合能力。并且在完成绣品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左右手协调才能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在刺绣的过程中需要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掌握刺绣的知识,在熟悉工具和材料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创造出具有个人特点的作品。
(六)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刺绣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品质。刺绣是需要从“穿针”、“打结”到一針一针地绣,为使绣品的色彩鲜艳、丰富。在这过程中需要换好几种色线,这就要求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并且手、脑、眼要协调一致。刺绣也是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就要求平时一些好动、调皮的幼儿在学习刺绣时而变得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从而是幼儿从小养成了做事认真的态度,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研究[D].李魁.河南大学 2012
[2]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李慰宜著,2000
关键词:班本课程;幼儿;大班;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1]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幼儿教师在刺绣教学中让幼儿认识刺绣艺术,了解刺绣的用途,掌握刺绣的技巧能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把握班本课程“刺绣”设计的细节
幼儿的刺绣活动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刺绣,需要在工具安全性、工艺复杂性等方面进行改良,并利用刺绣对幼儿发展有利的方面,使刺绣成为一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的艺术活动。刺绣活动的主要工具就是“绣针”。众所周知,任何的针具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大班孩子必须在正确的引导和学习下才能较好地避免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但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还是先选用了一种针头相对圆钝的圆头绣针,并锻炼幼儿工具的使用能力。工具的选择与更换都要根据幼儿的实际使用能力做出判断,使用新的工具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当然我们也不能像要求成人的工艺要求一样去要求幼儿的工艺要求,所以我们在研究了各种技法后,选择了一种轮廓绣,当然轮廓绣也需要讲究针法,如平针、回针等等。并让幼儿学习一些穿针引线、刺绣等针线活,从而发展其手指的精细动作,和培养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
轮廓绣又称“平绣”,在刺绣中用途非常广泛,算是比较低级别的刺绣,在班本“刺绣”课程的探索中发现这种绣法更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开展,这种针法非常简单,可以通过绣线的粗细、刺绣的方向、针距的大小来变化,可以演化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它的特点是:线与线之间要贴密,既不留有空隙,又不能重叠,平滑而且齐整。可以用来填满各种图案的轮廓。对横、直的图案要绣得平直,不能弯曲;对圆弧形的图案,则须做到圆润而自然。当然,我们在技法上也大大降低了难度,但对幼儿的发展来说,其功能和价值毫不逊色。
以“夏天来了”主题活动为例。在班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展过程中,幼儿先已有对夏天的感知基础上,再进行“刺绣”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所需的刺绣材料,自己将喜欢的事物先画在绣布上再进行平绣。在这过程中教师积极观察、适时指导,并做相关记录和反思。幼儿刺绣这一系列的步骤完成后,教师将幼儿的成品展览起来,供幼儿相互欣赏。并结合刺绣过程出现的问题,与幼儿商讨出解决方案,调整课程方案。
二、班本“刺绣”课程的思考
(一)传统文化的渗入与引导
如今幼儿受太多传媒、电子产品的影响,民族传统艺术感受度很低。刺绣作为班本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和了解传统民族艺术的窗口,激发了幼儿探索民族艺术瑰宝的兴趣,增强了动手操作和直接感知的机会和乐趣。
(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绣图的设计和选择是一个[2]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反复的思考,从而他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促进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审美认知能力的拓宽
刺绣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刺绣幼儿需要开动大脑发现刺绣的优美之处,并且需要了解刺绣艺术的风格、形式、体裁,开阔幼儿的审美视野,拓宽幼儿的审美认知和创造力。
(四)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在刺绣的过程中,穿针引线的过程都需要幼儿自己完成,而在这过程中,幼儿需要协调手指之间的配合能力。并且在完成绣品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左右手协调才能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在刺绣的过程中需要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掌握刺绣的知识,在熟悉工具和材料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创造出具有个人特点的作品。
(六)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刺绣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品质。刺绣是需要从“穿针”、“打结”到一針一针地绣,为使绣品的色彩鲜艳、丰富。在这过程中需要换好几种色线,这就要求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并且手、脑、眼要协调一致。刺绣也是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就要求平时一些好动、调皮的幼儿在学习刺绣时而变得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从而是幼儿从小养成了做事认真的态度,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研究[D].李魁.河南大学 2012
[2]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李慰宜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