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年前,中国开设商埠的城市有很多,而在商埠中建造公园、并且能保存延用至今的,只有济南中山公园一座。如今,虽然曾数易其名、几经战火的中山公园早已不是初建时的样子,但它却见证了济南109年的风云变幻。可以这样说,一个世纪以来,济南变迁史中的重大事件,都在这里留下了鲜活的烙印。
在世界版图上,中山公园共有75座。其中大陆有51座,台湾16座,香港2座,澳门1座。国外有5座,包括美国夏威夷2座,加拿大2座,日本千叶市1座。
这些前身或为古代皇家园林、或于70余年前奠基、或是新近建成的中山公园大都建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成为现代人高雅的音乐殿堂、肃穆的历史纪念馆、市民的游乐场所,甚至公共交通枢纽……历经岁月磨洗的中山公园如今虽然存在的状态迥异,却因为同一个名字而有着共同的情思和追忆。
在这75座同名公园中,第一个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便是济南的“中山公园”。论规模,济南中山公园可能算是比较小的;但论“辈分”,它却是历史最久远的、资历最老的。
初建:
中西合璧的大众娱乐场所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济南自开商埠,成为当时中国内陆城市中第一个自主开放的城市。也就是在这一年,济南决定在商埠区内(今天的经三路与经四路、经四路与小纬六路之间)建设公园,并将之命名为“商埠公园”。这是山东省内第一家以公园命名的公共娱乐场所,因此被誉为“山东最早的公共娱乐场所”。
在此之前,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虽在中国遍地开花,而为普通民众建设的“公园”却绝无仅有。商埠公园的建立,让市民第一次尝到了先进城市规划理念的成果。以至于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公园仍是济南重要的大众娱乐休闲场所。
根据规划,初建时商埠公园面积为8公顷,然而实际建成时只有约4公顷。“巴掌大小”的公园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不仅处处松柏青翠、鸟语花香、曲径通幽,还有假山、生篱、动物笼舍掺杂其间,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提供了娱乐休闲的胜地。
翻阅史料,可以对当时公园的盛景窥见一斑:公园北门内建有六角形水池,池中立高石,顶部为园盘,内置石蛙,口鼻喷水,终日不止。水池南部的石砌方台上建有“四照亭”,青瓦屋顶,环廊明柱,玻璃门窗,周围建台阶,是游人赏景、品茗的好去处。西部的假山名曰“云洞岭”,岭上建有“登啸亭”,岭北有石刻,题为“峰回路转”。岭东侧建月牙形水池,池中植荷花,夏日盛开,芳香四溢。东部的船亭(也称石击舟),与董凤阁南北对峙,方亭、圆亭、六角亭点缀园中,美不胜收。
除了优雅怡人的环境,公园里中西文化交融的氛围也如同开埠初期的济南:外来的西餐厅、咖啡厅与中式茶社相伴而生;运动场和弹子房遥相呼应。公园内修有“洋式井”、安装了“大洋灯”。公园西边的柏树林中还修建有音乐台,每到周日下午四点,就会有乐团到此演奏西洋乐曲。
公园内虽游人众多,却“井井有条,人众不扰”。而这便是得益于建园之初,济南市政府效仿西方国家的游园规则制定的一系列游人游园规则和公园管理规则。如“凡来公园游览者,先在售票处购券,方准入内,览毕出园,即将券交销。入园游人,均需鱼贯而入,以免拥挤。本园门前备有停车场,以备游人停放车马,不得乘坐入园。”
像这样详细的细节,在《公园游览章程》里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对以前从未进过公园的济南市民来说可谓闻所未闻。除了游览章程,公园还制定了《公园场地出租投标办法》和《公园管理规则》,雇佣了管理员来维护公园秩序,公园里的经营项目也是通过招标完成。这些借鉴了西方的先进人文文化和经济管理模式,对一直处在封闭环境下的济南人来说,既新鲜又有巨大冲击力。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感受并摸索起西方文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历史:
数易其名的政治思想阵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埠公园逐渐成为多种文化碰撞与融合、民众聚集交流思想的最佳场所。而后的这一个世纪以来,公园更是伴随着历史的风云数次易名,而每一次名称的更改,都牵引着历史的车轮——
1914年6月15日,山东省第一届工农矿产物品展览会在商埠公园开幕;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济南民众曾多次在商埠公园集会;1920年下半年,由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组织发起的“励新学会”的成立大会,在商埠公园内召开;1925年4月,为了悼念孙中山先生,济南各界是在商埠公园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同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商埠公园正式改名为中山公园。于是,济南商埠公园就成为了国内历史上最早的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公园。从此以后,商会、学会等新兴的城市社会精英,通过各种社会组织,以公开演讲为主要活动方式,不断在公园内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中山公园不再仅仅作为纪念意义而存在,更是升华为民族主义的象征。
历史继续演进。1928年,“五三惨案”爆发,济南城惨遭屠戮。济南各界在中山公园集会,抗议日寇暴行,后将中山公园改称“五三公园”;1937年冬天,日军越过黄河,攻占了济南城后,在商埠公园内盖起了神社,建了电台,并且在园内挖战壕、修炮楼,毁坏建筑,砍伐树木。这座寄托了济南人无尽情感与追忆的公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呈现一片凋零景象;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政府军进驻济南。1947年,为了阻止解放军的进攻,国民党的部队又在公园内修筑工事,挖壕沟,建炮楼,公园再次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济南市政府对公园重新整修,植树种花,修建道路,并增设了景观。还在公园附近建设了图书馆和电影院,为市民提供了工余饭后游览、娱乐、学习的地方;1951年,公园正式改名为“人民公园”;198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济南市政府决定,恢复中山公园这一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
重现百年商埠历史的文化园区
今日的中山公园,背负着一段段关乎济南与国家命运的历史,静静地掩藏于商埠区的喧嚣深处。虽然园内建有国内知名的古旧书文化市场和清代衍生至今的古树群,但与城内的其他大型公园、名胜景点相比,仍显得颇为落寞。
徜徉在公园内,能看到一座孙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屹立在中心游览区。他身着长袍马褂,双手捧着一本书,目光炯炯有神,似乎是在守望着园子里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拉京胡、下象棋的老人,或者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基座的几个立面镌刻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词,提醒着游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理想和信念。
而今,随着老商埠项目的推进,包括中山公园在内的一批已“默默无闻”了许久的老建筑,又一次回归人们的视野;曾经黯然失色的老公园又将以光彩夺目的姿态屹立于世人面前。
根据规划,中山公园扩建以后,面积将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扩大近一倍。在保留现有公园遗迹的同时,将形成商埠历史文化展示区、中山文化展示区、公园历史文化展示区等不同文化主题的功能区域,完善片区功能作用。届时,这座历经沧桑的公园,将作为展览济南老商业、再现百年商埠文化的最大园区,再一次佐证一座文化新城的觉醒和崛起。
(感谢济南市档案局<馆>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除注明外,本专题所有图片均由济南市档案馆提供)
在世界版图上,中山公园共有75座。其中大陆有51座,台湾16座,香港2座,澳门1座。国外有5座,包括美国夏威夷2座,加拿大2座,日本千叶市1座。
这些前身或为古代皇家园林、或于70余年前奠基、或是新近建成的中山公园大都建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成为现代人高雅的音乐殿堂、肃穆的历史纪念馆、市民的游乐场所,甚至公共交通枢纽……历经岁月磨洗的中山公园如今虽然存在的状态迥异,却因为同一个名字而有着共同的情思和追忆。
在这75座同名公园中,第一个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便是济南的“中山公园”。论规模,济南中山公园可能算是比较小的;但论“辈分”,它却是历史最久远的、资历最老的。
初建:
中西合璧的大众娱乐场所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济南自开商埠,成为当时中国内陆城市中第一个自主开放的城市。也就是在这一年,济南决定在商埠区内(今天的经三路与经四路、经四路与小纬六路之间)建设公园,并将之命名为“商埠公园”。这是山东省内第一家以公园命名的公共娱乐场所,因此被誉为“山东最早的公共娱乐场所”。
在此之前,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虽在中国遍地开花,而为普通民众建设的“公园”却绝无仅有。商埠公园的建立,让市民第一次尝到了先进城市规划理念的成果。以至于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公园仍是济南重要的大众娱乐休闲场所。
根据规划,初建时商埠公园面积为8公顷,然而实际建成时只有约4公顷。“巴掌大小”的公园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不仅处处松柏青翠、鸟语花香、曲径通幽,还有假山、生篱、动物笼舍掺杂其间,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提供了娱乐休闲的胜地。
翻阅史料,可以对当时公园的盛景窥见一斑:公园北门内建有六角形水池,池中立高石,顶部为园盘,内置石蛙,口鼻喷水,终日不止。水池南部的石砌方台上建有“四照亭”,青瓦屋顶,环廊明柱,玻璃门窗,周围建台阶,是游人赏景、品茗的好去处。西部的假山名曰“云洞岭”,岭上建有“登啸亭”,岭北有石刻,题为“峰回路转”。岭东侧建月牙形水池,池中植荷花,夏日盛开,芳香四溢。东部的船亭(也称石击舟),与董凤阁南北对峙,方亭、圆亭、六角亭点缀园中,美不胜收。
除了优雅怡人的环境,公园里中西文化交融的氛围也如同开埠初期的济南:外来的西餐厅、咖啡厅与中式茶社相伴而生;运动场和弹子房遥相呼应。公园内修有“洋式井”、安装了“大洋灯”。公园西边的柏树林中还修建有音乐台,每到周日下午四点,就会有乐团到此演奏西洋乐曲。
公园内虽游人众多,却“井井有条,人众不扰”。而这便是得益于建园之初,济南市政府效仿西方国家的游园规则制定的一系列游人游园规则和公园管理规则。如“凡来公园游览者,先在售票处购券,方准入内,览毕出园,即将券交销。入园游人,均需鱼贯而入,以免拥挤。本园门前备有停车场,以备游人停放车马,不得乘坐入园。”
像这样详细的细节,在《公园游览章程》里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对以前从未进过公园的济南市民来说可谓闻所未闻。除了游览章程,公园还制定了《公园场地出租投标办法》和《公园管理规则》,雇佣了管理员来维护公园秩序,公园里的经营项目也是通过招标完成。这些借鉴了西方的先进人文文化和经济管理模式,对一直处在封闭环境下的济南人来说,既新鲜又有巨大冲击力。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感受并摸索起西方文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历史:
数易其名的政治思想阵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埠公园逐渐成为多种文化碰撞与融合、民众聚集交流思想的最佳场所。而后的这一个世纪以来,公园更是伴随着历史的风云数次易名,而每一次名称的更改,都牵引着历史的车轮——
1914年6月15日,山东省第一届工农矿产物品展览会在商埠公园开幕;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济南民众曾多次在商埠公园集会;1920年下半年,由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组织发起的“励新学会”的成立大会,在商埠公园内召开;1925年4月,为了悼念孙中山先生,济南各界是在商埠公园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同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商埠公园正式改名为中山公园。于是,济南商埠公园就成为了国内历史上最早的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公园。从此以后,商会、学会等新兴的城市社会精英,通过各种社会组织,以公开演讲为主要活动方式,不断在公园内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中山公园不再仅仅作为纪念意义而存在,更是升华为民族主义的象征。
历史继续演进。1928年,“五三惨案”爆发,济南城惨遭屠戮。济南各界在中山公园集会,抗议日寇暴行,后将中山公园改称“五三公园”;1937年冬天,日军越过黄河,攻占了济南城后,在商埠公园内盖起了神社,建了电台,并且在园内挖战壕、修炮楼,毁坏建筑,砍伐树木。这座寄托了济南人无尽情感与追忆的公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呈现一片凋零景象;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政府军进驻济南。1947年,为了阻止解放军的进攻,国民党的部队又在公园内修筑工事,挖壕沟,建炮楼,公园再次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济南市政府对公园重新整修,植树种花,修建道路,并增设了景观。还在公园附近建设了图书馆和电影院,为市民提供了工余饭后游览、娱乐、学习的地方;1951年,公园正式改名为“人民公园”;198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济南市政府决定,恢复中山公园这一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
重现百年商埠历史的文化园区
今日的中山公园,背负着一段段关乎济南与国家命运的历史,静静地掩藏于商埠区的喧嚣深处。虽然园内建有国内知名的古旧书文化市场和清代衍生至今的古树群,但与城内的其他大型公园、名胜景点相比,仍显得颇为落寞。
徜徉在公园内,能看到一座孙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屹立在中心游览区。他身着长袍马褂,双手捧着一本书,目光炯炯有神,似乎是在守望着园子里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拉京胡、下象棋的老人,或者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基座的几个立面镌刻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词,提醒着游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理想和信念。
而今,随着老商埠项目的推进,包括中山公园在内的一批已“默默无闻”了许久的老建筑,又一次回归人们的视野;曾经黯然失色的老公园又将以光彩夺目的姿态屹立于世人面前。
根据规划,中山公园扩建以后,面积将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扩大近一倍。在保留现有公园遗迹的同时,将形成商埠历史文化展示区、中山文化展示区、公园历史文化展示区等不同文化主题的功能区域,完善片区功能作用。届时,这座历经沧桑的公园,将作为展览济南老商业、再现百年商埠文化的最大园区,再一次佐证一座文化新城的觉醒和崛起。
(感谢济南市档案局<馆>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除注明外,本专题所有图片均由济南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