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提高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但我国高校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高校应注重提升教师心理教育方面工作能力,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大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趋于成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校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的目标的规划不全面,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相对较多,因此学生对生活、学习及未来都存在较大困惑。高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专业心理方面教师为学生公开授课,有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正视难题。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逐渐增大,致使学生不时发生轻生事件,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在教育中更重视技能培养,但由于学历不足,社会竞争力小,因此学生均存在一定心理压力。经科学研究数据得知,普通高校应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同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但高职院校近期则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心理建设,完成自我降压。
(二)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由于工作需要,学校内能与学生交流最多的是各个班级的辅导员老师,辅导员作为学校最基层的从事人员,应利用与学生交流的良好条件,多熟悉并引导学生以解决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老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方面专业知识,以保证有效引导学生自我降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见问题
根据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可得,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均存在焦虑症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少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理面对,且几乎没有学生已经做好明确的未来规划并以为之做准备。因此,尽管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但由于高校教育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不专业,因此难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助推作用。
(一)教师工作定位不准工作强度较大
辅导员老师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主要负责学生在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能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人生目标规划不明确,对辅导员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辅导员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自我心理建设。
(二)辅导员职业认可度较低
由于辅导员老师在校不需要专门代课,也不需要参与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属于学校最基层的教育人员,地位相对较低。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辅导员容易心理失衡,无法不明确自身定位,对工作失去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无法引导学生完善心理建设,不利于学生离开学校后融入社会。
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方法
由科学研究表明,辅导员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近期心理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下文主要为心理教育相关工作的展开提出建议。
(一)创新工作模式
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及生活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应积极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树立良好人生观及价值观。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专业培训,积极开展心理进修课程,提高辅导员教师心理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利用空余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其他学校的学习考察工作,从其他学校教育系统中找出自身教育不足,并进行改善。当教师拥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储备后,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国家培养高心理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辅导员可利用网络,找到心理教育相关案例,对心理辅导不熟悉的部分,请教专业从事心理教育人员,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当高校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后,应抓紧整理测评结果,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发现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应主动询问学生近期学习及生活状况,有效引导学生走出焦虑或迷茫的心理状况,整理并保存心理档案,高度关注学生心里状况,有效消除学生存在的负面心理情绪。
(二)督促学生积极配合辅导员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高校整理心理测试档案后,并归纳总结,对存在负面心理情绪的学生,除在学校请老师做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外,应及时联系学生监护人,使学生心理状况有效得到重视。高校可以举办心理教育的相关知识讲座,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肯定能力,增强意志力,使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這项工作的展开,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又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学校应鼓励辅导员教师考取心理咨询证书的积极性,并在每次考核结束后,对相关教师提出表扬,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并为国家培养一批高心理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的管理者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至关重要。在教育中辅导员充当的角色也加大教师的教育难度及挑战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知识储备,加强实践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克服教育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负面心理,积极面对困难。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存在,突显自身存在价值,为我国创造心理与能力兼备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变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4.
[2]周子杨,李旷怡.积极心理学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8):155-156.
[3]陈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86.
[4]刘甜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5):79-81.
作者简介
唐孝慧(1991—),女,汉族,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大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趋于成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校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的目标的规划不全面,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相对较多,因此学生对生活、学习及未来都存在较大困惑。高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专业心理方面教师为学生公开授课,有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正视难题。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逐渐增大,致使学生不时发生轻生事件,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在教育中更重视技能培养,但由于学历不足,社会竞争力小,因此学生均存在一定心理压力。经科学研究数据得知,普通高校应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同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但高职院校近期则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心理建设,完成自我降压。
(二)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由于工作需要,学校内能与学生交流最多的是各个班级的辅导员老师,辅导员作为学校最基层的从事人员,应利用与学生交流的良好条件,多熟悉并引导学生以解决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老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方面专业知识,以保证有效引导学生自我降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见问题
根据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可得,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均存在焦虑症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少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理面对,且几乎没有学生已经做好明确的未来规划并以为之做准备。因此,尽管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但由于高校教育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不专业,因此难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助推作用。
(一)教师工作定位不准工作强度较大
辅导员老师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主要负责学生在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能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人生目标规划不明确,对辅导员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辅导员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自我心理建设。
(二)辅导员职业认可度较低
由于辅导员老师在校不需要专门代课,也不需要参与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属于学校最基层的教育人员,地位相对较低。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辅导员容易心理失衡,无法不明确自身定位,对工作失去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无法引导学生完善心理建设,不利于学生离开学校后融入社会。
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方法
由科学研究表明,辅导员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近期心理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下文主要为心理教育相关工作的展开提出建议。
(一)创新工作模式
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及生活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应积极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树立良好人生观及价值观。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专业培训,积极开展心理进修课程,提高辅导员教师心理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利用空余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其他学校的学习考察工作,从其他学校教育系统中找出自身教育不足,并进行改善。当教师拥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储备后,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国家培养高心理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辅导员可利用网络,找到心理教育相关案例,对心理辅导不熟悉的部分,请教专业从事心理教育人员,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当高校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后,应抓紧整理测评结果,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发现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应主动询问学生近期学习及生活状况,有效引导学生走出焦虑或迷茫的心理状况,整理并保存心理档案,高度关注学生心里状况,有效消除学生存在的负面心理情绪。
(二)督促学生积极配合辅导员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高校整理心理测试档案后,并归纳总结,对存在负面心理情绪的学生,除在学校请老师做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外,应及时联系学生监护人,使学生心理状况有效得到重视。高校可以举办心理教育的相关知识讲座,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肯定能力,增强意志力,使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這项工作的展开,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又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学校应鼓励辅导员教师考取心理咨询证书的积极性,并在每次考核结束后,对相关教师提出表扬,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并为国家培养一批高心理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的管理者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至关重要。在教育中辅导员充当的角色也加大教师的教育难度及挑战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知识储备,加强实践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克服教育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负面心理,积极面对困难。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存在,突显自身存在价值,为我国创造心理与能力兼备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变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4.
[2]周子杨,李旷怡.积极心理学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8):155-156.
[3]陈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86.
[4]刘甜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5):79-81.
作者简介
唐孝慧(1991—),女,汉族,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