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丝镶嵌 装饰皇家宫廷的古老技艺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deti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在古代,花丝镶嵌是用来制作王公贵族的饰品器具,甚至皇帝冠冕的技艺,所以制作材料必须得用贵重的金银。但到了21 世纪,花丝镶嵌行业做了大胆创新,选材将金、K 金、银、玉相结合,效果更佳雍容华贵。

  花丝镶嵌在古代是一种象征尊贵身份的装饰品,不仅雍容华贵、典雅大方,而且做工精细、造型新颖。古时候,从皇帝头上“九五至尊”的冠冕,到后妃公主发间雅致的凤钗步摇,再到王侯将相腰上的金丝软带,我们都能见到花丝镶嵌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流逝,皇权体制解体后,这门皇家珠宝奇技便散佚民间,又因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珠宝工艺广泛传播而日渐衰微,以至于到了今天,这项技艺超群的中国工艺已濒临失传。
  这次我们的采访对象——白静宜大师,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的传承人。为了把这项古老而精湛的技艺传承下去,她已经奉献了50余年的光阴。
  自商代萌芽的工艺
  材料与手艺的高度结合
  驱车数小时后,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年逾古稀的和蔼老人。在带领我们前往工作室的路上,老人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说起花丝镶嵌的历史。
  花丝镶嵌,分为两大工艺:花丝和镶嵌,花丝为主,镶嵌为饰,相辅相成。这门手艺最早萌芽于商代,但那时只有花丝工艺,被称为“金银错”——把金银制成如发丝一般细的丝,再将细丝嵌入青铜器。到了汉代,花丝工艺变得更精细,宫廷匠人将细小的金粒和金丝焊在器物上做成纹饰。隋唐时期,社会的安定繁荣让花丝工艺由简单走向繁杂,慢慢达到较高的制作水平。到了宋代,花丝工艺一反唐代的雍容华贵,变得素净、优雅起来。至明朝时,技法逐渐成熟,花丝镶嵌的发展达到巅峰期。进入清代,宫廷里的金银工艺又走上了奢华艳丽的路线,风格与以往截然不同。
  这门手艺,随着朝代的更迭,流传了几千年而不衰。新中国建立后,花丝镶嵌被作为重要国礼,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那么,这一千年技艺,为何受到如此推崇?
  白静宜老人向我们介绍:花丝镶嵌之所以如此华丽尊贵、受人追捧,与它的取材和制作过程息息相关,其工艺难度超乎常人想象,一件工艺品的制成往往需要二、三十道工序。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制作流程,老艺人在工作室里演示了大致过程,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其工艺的复杂程度让我们眼花缭乱。
  
  
  花丝镶嵌的选材得用贵重的金银做花丝。要做成花丝,过程异常繁琐。为了保证饰物的精美轻盈,花丝必须极度纤细,每一根都得保持粗细一致,艺人要把金银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制成粗细合适的方条状后,再借助专用工具进行手工拉丝。拉丝板上,排列着四、五十个大小不一的眼孔,最小的细过发丝。在将粗丝拉细的过程中,所拉之丝必须由大到小依次通过每个眼孔,如此拉制十几次才能得到合格的细丝。明代艺人就是用这样的细丝,编成了流芳百世的工艺杰作——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冠身薄如蝉翼,空隙匀称规整,只需轻扫一眼,就能感受到它那登峰造极的精湛工艺。
  细丝备好后,便开始搓丝、掐丝,用镊子把细丝掐折、卷曲成各种图案,这好比盖房子时搭建房梁,对整个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掐丝对艺人的水平要求特别严苛,因为细丝易断,且材料会变硬,所以还需要用火烧、填丝、撒金粉、焊接,再进行攒丝、组装、酸洗、烧蓝、镀金和提亮等工序,最后才制成这种带有精致纹样的半成品“花丝”。而要掌握这些技艺,需要艺人长期悉心磨练,只要一道工序稍有瑕疵,都会影响到整个工艺品的美观度。清朝时,专门为皇族服务的造办处培养出了全国最优秀的工艺师,但即便是这些堪称一流的大师,也需要集百人之力,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在半月内制出一件像样的作品。
  有画龙点睛之妙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镶嵌。镶嵌时,需把珠宝、美玉、琉璃等组合在一起,镶到壶、樽、灯、车轴、带钩等器物上。镶嵌要求是“好、平、俏”。同样一块宝石或翡翠,如果安放的角度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外观。古时候,镶嵌的装饰物多半采用翠鸟羽毛,一件工艺品往往需要牺牲一只翠鸟,由于太过残忍,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曾写诗感慨:“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因此,现今的花丝镶嵌不再用翠羽作为饰品,点翠工艺也渐渐不再流行。
  结缘花丝镶嵌
  半个世纪一往情深
  参观完花丝工作室的整个流程之后,我们惊叹于这门工艺的精巧与繁琐。当我们问她当年如何想到要从事花丝镶嵌时,白静宜难得地沉默了一下,说带我们去另外一个地方看看。
  走进房间,我们才发现这是一间艺术展览馆,白静宜告诉我们,展览馆里陈列的全是她仿制的历代花丝镶嵌的珍品。白静宜一边走,一边回答了刚刚我们提出的询问。“年轻的时候,其实我更喜欢绘画,想要成为画家……”原来白静宜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满族大家族里,她的父辈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赋予了白静宜活跃的艺术细胞,她自幼钟情于绘画,上小学时,她的水彩画就已经出类拔萃了。
  那时候的白静宜梦想考上美院,成为一名出色的油画家。但后来因为文化课失误而与美院失之交臂,她只好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金属工艺美术专业,后来又作为优秀毕业生被挑选到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跟一些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学习。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她被分配到了北京花丝镶嵌厂,从师于翟德寿、吴可男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设计花丝镶嵌。她说:“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因为那时候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喜欢简练大气、比较活泼的东西,而花丝镶嵌很繁复。况且那时候我还年轻,所以对这门技艺不是很理解。”后来通过实践,她才逐渐理解了这些老艺人的良苦用心,同时在技艺上也逐渐入了门。
  上世纪 1983 年,意大利维琴察珠宝钟表展开展,这是国际珠宝界的顶尖展览。这次,北京市工美总公司特意将唯一的邀请名额给了“做花丝镶嵌的小白”——白静宜,于是她带着国家领导和行业领导的期望与重托,只身前往意大利。在那里,西方珠宝五彩斑斓的色泽、时尚潮流的设计思路以及创新性的加工工艺,让白静宜萌生了要与国际一流设计师比肩的念头。她就如同一块海绵,充分吸取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设计理念,充实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开始反思中国设计的现状与未来。
传统的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涵盖了盒、杯、碗、酒具、摆件、首饰等宫廷日用品。但是,有时候也会在宗教作品中看到花丝镶嵌的身影。

  很快,白静宜在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回国后,她采用中国传统题材中的凤凰造型,根据在维琴察珠宝钟表展上珠宝与钟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作品《凤鸣钟》,巧妙地融中西文化于一体,一举荣获1983年东南亚地区钻石首饰设计比赛最佳设计奖,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花丝镶嵌作品在国际上荣获的最高权威奖项。
  白静宜结缘花丝镶嵌以来,在半个世纪的从业生涯中,她的艺术作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展现出新颖、生动的创造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50年来,即便是在面临困窘的时候,她也从未放弃过对这项工艺的深情,正是这份执着,才让她在国内外设计大赛和博览会屡屡获奖。
  西方珠宝制作工艺的冲击
  传承路上的困境与重任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其制作工艺十分繁复。一件优秀的作品要通过多道工序才能加工出来,这就要求每道工序的艺人都得是高手。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熟练工人的流失,现在很多大件、复杂的工艺品已经做不出来了。白静宜告诉我们:“花丝镶嵌的原材料多为纯金、纯银,价值昂贵,销售顾客群相对单一,因此需要集体智慧和大量资金投入,还得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所以像她这样分散经营的花丝镶嵌工作室,虽然延续了花丝镶嵌的技艺,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同时,花丝镶嵌这项技艺对艺人的要求不仅是制作手法,而且还注重艺人的绘画水平、美学修养、历史文化等等。在制作之前,艺人需要把自己心中所建构的画面画出来,这样在制作过程中才会万无一失;花丝镶嵌是皇家装饰品,需要对历代花丝镶嵌的特点都做到烂熟于心。但这些修为并非一年、两年可以达成,如今的年轻人,大多坐不了那么久的冷板凳……凡此种种原因,造成了花丝镶嵌工艺后继乏人。
  
掐丝是花丝镶嵌中难度颇大的一道工序,特别考验工艺师的手上功夫。将拉好的丝弯曲转折,掐成各种纹样图案,这个过程要确保细丝不被折断,而且由于材料会逐渐变硬,又需用火烧,使之变得柔软。

  
  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花丝镶嵌厂有大批熟练技工和雄厚的研发力量,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清宫造办处。但这毕竟是一项奢侈的皇家工艺品,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珠宝制作工艺逐渐进入中国市场,花丝镶嵌工艺的光彩就被其逐渐掩盖了,使已过古稀之年的白静宜,作为当今我国花丝镶嵌界硕果仅存的老一辈设计大师,多年来在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和创作设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国务院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后,白静宜大师被评定为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当时很多珠宝商人慕名而来,对白静宜许以优厚的待遇,让她在商品中融入花丝的元素,但白静宜丝毫不为所动一一谢绝这些只考虑商业利益的合作者,却认真思索花丝镶嵌艺术的未来。在白静宜看来,如何有效地传承花丝镶嵌这门艺术、复原一些皇家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和手艺人、挖掘花丝镶嵌这门传统手工艺在新时期的价值,才是她真正需要关注的重心。
  谈到传承时,白静宜动容地说:“花丝镶嵌我已经干了50年,此前我将之视为事业与爱好;但如今,我更多地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如果我不能将这项传统工艺技法传承下去,我就是千古罪人了。”
其他文献
古时,交通以水运为主,一座城池的兴衰多与水有关,扬州如此,与之隔江相望的镇江也是如此。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禅宗四大名寺之一。  镇江历史长达3000多年,曾称“丹徒”“京口”“润州”等,但唯有“镇江”最能体现它水运咽喉的独特地标功能。早在六朝时期,镇江的渡江航线就已形成,到了隋唐,
自古以来,新安江两岸自然风景优美,人文风情浓郁,游人络绎不绝。4月初,作者一行7人踏上了探访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旅程,从徽州古城出发,历时4天,途经“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琳村的贞节牌坊、樟潭村中的千年古樟树,体验了坑口村的淳朴民风、徽州美食毛豆腐、金黄的油菜花田,最后在深渡码头乘上客轮,一路奔向宽阔的千岛湖……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徽州,经浙江淳安县流至建德市;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市境内,形
探险是人类的天性。人类的发展史,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探险的叠加史。到了现代,如果说有什么地方是人类容易去往探险但却又心怀胆怯的,那么玻璃栈道可能就是首选。  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无数奇峰险壁。在这些悬崖峭壁上,横生出一条条玻璃栈道,它們如一条条驾于天空的路,抬头不见山顶,低头不见渊底,而身体凌于半空之上,坠落的失重感瞬让人胆颤心惊……高山之巅挑战“天空之路”的恐惧  提起中国的玻璃栈道,大多人第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片仔癀”,这句在海外广为流传的话语,充分体现了片仔癀在华侨心里的地位。片仔癀既是治疗病痛的灵丹妙药,也是家乡的缩影。  都说福建有三宝:片仔癀、乌龙茶和寿山石。其中,后两者早已全国闻名,而相对来说,片仔癀就显得有些神秘了。“片仔癀”这个带着闽南风情的名字,确实是从当地方言而来:“片仔”的意思是一小片,“癀”则是各类炎症的统称。顾名思义,片仔癀就是一种治疗各类炎症的中国传统药物。
奧尔维耶托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古城。图为站在奥尔维耶托高处的观景台俯瞰,在这座古城的四周是优美的田园风光。  咖啡具备神奇的包容气质,它发源于非洲,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然后迅速风靡全世界。经过人们不断创新和发展,世界各地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咖啡文化,而咖啡的口味,也随之有所改良。在世界各地旅行的同时,品尝一杯当地的咖啡,既是一种口味上的享受,也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体验。1意大利 爱上旅途中的意式浓缩
日喀则定结县地处陈塘沟东北侧,属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湖盆区,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左页图为定结县的高山堰塞湖宗格错及雪山阿妈直米;右页图为定结湿地。  陈塘沟位于西藏日喀则定结县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站在高处俯瞰陈塘沟,可发现其整体呈“丁”字形,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朋曲下游河谷,另一部分是从日屋镇绵延至陈塘镇的拿当河谷。陈塘沟的核心地带是朋曲及其下游支流嘎玛藏布的交汇处,有人曾形象地将这
上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全貌,雪峰巍峨、冰河浩荡。  我是一名风光摄影爱好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苦于每年公众节假日国内的人流高峰,假期基本流连于国外。四年前,由于爱人援疆,我开始频繁前往新疆,毫无悬念地被这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新疆的神奇,在于它的辽阔和多样,也在于它不为人知的独特美景。缘起·天山植物与冰川的天堂  提起新疆,几乎没有人会错过天山。2016年元旦假期,我带着孩子,第一次到新疆看望爱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灵活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当前仍有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去生硬地记忆英语知识,这样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体验。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水平,教师应当将翻转课堂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本文通过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提出可行性教学策略,力求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在繁华的旧上海商业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花枝招展的招牌和广告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是旧上海的城市缩影,也是那時候的人们对旧上海最深刻的记忆。  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就一直是个繁华的商业都市。其兴旺的商业活动使得很多商业词汇如“套牢”“撬边(托儿)”等,进入到了上海百姓大众的日常口语里。这里要说的“大兴”,也同样与旧上海的商业有关。  说到商业,过去上海南京路有所谓“四大百货公司”之说。其中,
▲江南一隅的这栋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让无数建筑爱好者为之疯狂。站在苏州博物馆前,迎面吹来的是时代的风,它挟带着吴地的风雅,席卷至今。  提起苏州,人们会想起精美的苏绣、黏软的吴语、别致的园林,以及文人墨客写下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吴中好处是苏州”等名句。人们也可能想到高楼林立、商铺云集、公路上川流不息......  实际上,参观苏州博物馆才是了解苏州最快最赏心悦目的方式。苏州博物馆不同于故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