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改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各种观摩课花样百出.然而很多学校进行的实验教学,只限于表演,让听课教师开开眼界.实验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在广大教师心中是冷冷清清的.教育专家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课堂行为距离依然遥远.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实践.要改变目前的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现状,急需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而吴正宪老师正是一位在实践探索中成长起来典型代表.倾听吴老师的课,多年的迷惑,心中的难题,豁然开朗.吴老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师生.吴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我们探索了新课改方向.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需要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越强烈,由此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空洞的说教,无法吸引学生的参与.如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吴老师做了有效的研究.在《统计中的平均数》这节课中,一开始就把活动引入课堂.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自命名为“胜利组”,一组则命为“快乐组”,每组选三名代表进行拍球比赛.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代表们拼命拍球,其他同学全神贯注地盯着她们.结束的哨声响了,胜方一片欢呼.这时吴老师加入负方,负方拍球总数骤增了,此刻课堂上沸腾了:不公平!不公平!教学的最好契机到了,吴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如何才能公平地解决问题呢?接着引出“平均数”,这可是水到渠成.
二、巧设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谐调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不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结果,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个体亲身经历的具有情感倾向性的事,人的记忆效果就深刻和持久.听过的,如过眼云烟;看过的,忘记了;做过的,铭记于心.吴老师执教《数学广角》时,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快乐和忙碌的探索之中,在达成了“两种衣服,三种裤子,有几种穿法”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画线头、作简图及拼凑等,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搭配的方法,高效地完成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三、多鼓励肯定,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诚而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又是吴老师的教学特色.当学生回答出错时,吴老师说:“谢谢你,能提出这个问题供同学们讨论”“别紧张,可以慢慢想,我相信你能行”.当学生正确回答时,吴老师说:“聪明,能干”.当学生能解决一个关键性问题时,吴老师会热情地握住学生的手,真诚地说:“真了不起,有创造性”,而后环视课堂,深情地呼唤同学们:还等什么,掌声鼓励吧!当这位学生满面笑容地坐下时,我们可以想象:此时他别提有多高兴啦,他又怎能不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呢,又怎能不喜欢这样的数学老师呢.
吴老师曾深有感触地讲过一件事.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吴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心中的一半”.有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好看的桃子,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把桃子分为两份,一份一半.当吴老师把黑板上的图抹去后,画桃子的学生整节课一言不发.课后了解,原来那个学生是班里画画能手,很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抹去后,当然心里生气啦.从此以后,吴老师这样要求学生:凡在黑板上写的、画的,愿意留的就留下来.吴老师是这样尊重学生,这样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难怪吴老师的课充满了希望与活力,吴老师的人格是这样地充满了魅力,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关爱与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满腔的热情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征服孩子们的心,感染孩子们的情,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是吴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教育改革获得的丰硕成果.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数学课堂的魅力;感悟到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广大教师要由教书匠向教育专家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改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各种观摩课花样百出.然而很多学校进行的实验教学,只限于表演,让听课教师开开眼界.实验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在广大教师心中是冷冷清清的.教育专家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课堂行为距离依然遥远.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实践.要改变目前的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现状,急需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而吴正宪老师正是一位在实践探索中成长起来典型代表.倾听吴老师的课,多年的迷惑,心中的难题,豁然开朗.吴老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师生.吴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我们探索了新课改方向.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需要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越强烈,由此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空洞的说教,无法吸引学生的参与.如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吴老师做了有效的研究.在《统计中的平均数》这节课中,一开始就把活动引入课堂.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自命名为“胜利组”,一组则命为“快乐组”,每组选三名代表进行拍球比赛.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代表们拼命拍球,其他同学全神贯注地盯着她们.结束的哨声响了,胜方一片欢呼.这时吴老师加入负方,负方拍球总数骤增了,此刻课堂上沸腾了:不公平!不公平!教学的最好契机到了,吴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如何才能公平地解决问题呢?接着引出“平均数”,这可是水到渠成.
二、巧设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谐调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不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结果,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个体亲身经历的具有情感倾向性的事,人的记忆效果就深刻和持久.听过的,如过眼云烟;看过的,忘记了;做过的,铭记于心.吴老师执教《数学广角》时,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快乐和忙碌的探索之中,在达成了“两种衣服,三种裤子,有几种穿法”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画线头、作简图及拼凑等,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搭配的方法,高效地完成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三、多鼓励肯定,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诚而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又是吴老师的教学特色.当学生回答出错时,吴老师说:“谢谢你,能提出这个问题供同学们讨论”“别紧张,可以慢慢想,我相信你能行”.当学生正确回答时,吴老师说:“聪明,能干”.当学生能解决一个关键性问题时,吴老师会热情地握住学生的手,真诚地说:“真了不起,有创造性”,而后环视课堂,深情地呼唤同学们:还等什么,掌声鼓励吧!当这位学生满面笑容地坐下时,我们可以想象:此时他别提有多高兴啦,他又怎能不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呢,又怎能不喜欢这样的数学老师呢.
吴老师曾深有感触地讲过一件事.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吴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心中的一半”.有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好看的桃子,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把桃子分为两份,一份一半.当吴老师把黑板上的图抹去后,画桃子的学生整节课一言不发.课后了解,原来那个学生是班里画画能手,很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抹去后,当然心里生气啦.从此以后,吴老师这样要求学生:凡在黑板上写的、画的,愿意留的就留下来.吴老师是这样尊重学生,这样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难怪吴老师的课充满了希望与活力,吴老师的人格是这样地充满了魅力,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关爱与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满腔的热情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征服孩子们的心,感染孩子们的情,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是吴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教育改革获得的丰硕成果.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数学课堂的魅力;感悟到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广大教师要由教书匠向教育专家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