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意见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学校体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仅仅流于形式,等等,是教育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重要课题。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提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不良现状的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关键词】学生 体质 健康 下滑 原因 改善 措施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表明学校体育在很多地方和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意见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学校体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仅仅流于形式,原本能带给孩子愉悦和快乐的体育,乏味无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有家庭的,也有学生本身的,但学校体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调研点校及对象
原国家教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要求每5年对中国青少年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2010年固原市对学生体质健康抽样调研监测工作,分别在固原回中、固原二中、三营一中、三营一小等十所中、小学7-18周岁的在校学生中进行,分回汉、男女、城乡在校学生共4800人的检测量。
2.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固原市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从抽样学生的身体形态、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的身高体重、内科、视力、50米、立定跳远等26个单项逐一检测。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再次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下滑趋势,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仍然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仍在增加,尤其是学生视力不良检测率居高不下,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8.2%,初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3.18%,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为83.7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农村。
3.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會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完成作业、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看电视等活动,而运动时间明显减少。学生升学压力加大、精神紧张、睡眠不足、营养过剩、体育锻炼不够,被认为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学校、家庭重智轻体的观念是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一是部分学校和领导“健康第一”的思想淡薄,只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知识学科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全面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一些学校和领导认为学生体育锻炼是一项软任务。学生少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不会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太大影响,升学率才是学校的生命线;一些学校和体育教师因担心学生安全问题而不敢开展有效的体育活动。二是些家长对学生的健康重视不够,宁愿不惜血本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对增强孩子的体质上舍不得花钱花时,认为学生上一所好学校是最重要的。
4.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不良现状的有效措施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遏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面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教学要围绕一个理念、确立二大机制、搭建三个平台、抓好四个结合。
围绕一个理念。就是要牢牢树立“健康第一”这一基本理念,把学生的健康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确立二大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强制健身机制,促使学生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而不是学生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参加就不参加;二是指导学生制定健身计划,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定期测评制度。制度在完善中规范,在继承中创新。
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搭建教师培训平台。体育教师是学生科学、合理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二是搭建环境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健身的多功能和体育墙画、标语、黑板报的激励作用,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三是搭建传统优势平台。选择学校便于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组建班级、学校运动队长期开展活动,培养体育骨干,带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把《体健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实。既要反对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的招法进行学于练。又要防止技能教学过分随意化,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验和感受,缺乏有效地引导;二是把大课间活动与“2+1”工程结合起来,为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留有选择的余地和学练的时空;三是把班级俱乐部活动与学校运动会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年级、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四是把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与学校考核评估结合起来。制度化、经常化,常抓不懈,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关键词】学生 体质 健康 下滑 原因 改善 措施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表明学校体育在很多地方和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意见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学校体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仅仅流于形式,原本能带给孩子愉悦和快乐的体育,乏味无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有家庭的,也有学生本身的,但学校体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调研点校及对象
原国家教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要求每5年对中国青少年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2010年固原市对学生体质健康抽样调研监测工作,分别在固原回中、固原二中、三营一中、三营一小等十所中、小学7-18周岁的在校学生中进行,分回汉、男女、城乡在校学生共4800人的检测量。
2.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固原市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从抽样学生的身体形态、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的身高体重、内科、视力、50米、立定跳远等26个单项逐一检测。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再次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下滑趋势,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仍然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仍在增加,尤其是学生视力不良检测率居高不下,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8.2%,初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3.18%,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为83.7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农村。
3.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會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完成作业、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看电视等活动,而运动时间明显减少。学生升学压力加大、精神紧张、睡眠不足、营养过剩、体育锻炼不够,被认为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学校、家庭重智轻体的观念是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一是部分学校和领导“健康第一”的思想淡薄,只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知识学科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全面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一些学校和领导认为学生体育锻炼是一项软任务。学生少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不会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太大影响,升学率才是学校的生命线;一些学校和体育教师因担心学生安全问题而不敢开展有效的体育活动。二是些家长对学生的健康重视不够,宁愿不惜血本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对增强孩子的体质上舍不得花钱花时,认为学生上一所好学校是最重要的。
4.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不良现状的有效措施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遏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面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教学要围绕一个理念、确立二大机制、搭建三个平台、抓好四个结合。
围绕一个理念。就是要牢牢树立“健康第一”这一基本理念,把学生的健康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确立二大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强制健身机制,促使学生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而不是学生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参加就不参加;二是指导学生制定健身计划,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定期测评制度。制度在完善中规范,在继承中创新。
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搭建教师培训平台。体育教师是学生科学、合理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二是搭建环境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健身的多功能和体育墙画、标语、黑板报的激励作用,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三是搭建传统优势平台。选择学校便于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组建班级、学校运动队长期开展活动,培养体育骨干,带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把《体健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实。既要反对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的招法进行学于练。又要防止技能教学过分随意化,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验和感受,缺乏有效地引导;二是把大课间活动与“2+1”工程结合起来,为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留有选择的余地和学练的时空;三是把班级俱乐部活动与学校运动会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年级、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四是把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与学校考核评估结合起来。制度化、经常化,常抓不懈,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提高学生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