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1月8日伦敦青年人才交流会上发布《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本文从标准制定者、标准体系结构和标准实施三方面,比较教科文、中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探讨中国信息和传播技术与其他教育改革联系的发展计划,为中国标准提供执行指南。
关键词:教科文标准;中国标准;对比;标准执行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普及,人们终于认识到,教室里有一台电脑不足以保证教师向学生讲授在21世纪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技能,由此便有了各国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诞生。《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教科文标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该标准框架确定了3种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不同办法,还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变化模式来匹配这三种办法,各国可加以选择,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教科文、中国标准对比
1.标准的制定者
教科文标准由思科、因特尔和微软等跨国公司与国际教育技术国际协会、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合作开发,标准定位为:帮助教育决策者和课程开发者确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所需的技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中国标准)由国家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制定,由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中央电教馆等20余家单位和全国40余名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组成,目标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教科文标准是将教育改革内容同政策结合起来,为教师制定一整套技能实施指南,而中国标准则更多是依据本国现状,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教科文标准项目意在为教育决策者们提供各种工具,以便其打造以信息和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进而支持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标准的体系结构
教科文标准体系包括三大办法——技术扫盲办法、知识深化办法和知识创造办法,教育系统的六大组成部分——政策、课程、教学法、信息和传播技术、组织与教师培训。中国标准为“4(14)N”体系结构,即4个能力素质维度,14个一级指标,N个概要绩效指标。
教科文标准注重生产力因素的影响,关注教育的终身化和创建学习型社会,重视教育系统的改革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教科文标准为教育改革创造了广阔的背景,能从宏观与微观来把握标准的实施。
3.标准的实施
教科文标准在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产生,各国或部门找到框架的不同部分,计划一个轨迹,实施标准。中国标准在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水平低、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没有统一标准背景下,实施PT3项目,让明天的教师使用技术。
各国依据各自的政策背景制定标准实施策略,是标准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动力,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实指标。教科文标准项目意在为职业发展提供者提供框架,可以利用该框架,编制或订正其职业发展的内容设置。
二、标准执行
一个部门可以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背景,评估其现行教育政策。它可以选择适当的办法,把信息和传播技术与其他教育改革努力联系起来,也可以计划一个轨迹,把这些教育改革倡议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联系。一旦选定了办法和轨迹,部门就可以使用另一份文件说明的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单元,计划适当的培训,以使教师具备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技能。依据标准特点和关键要素来分析中国标准执行的现状,并制定教育改革的发展计划图。
(1)当前我国实施标准的政策背景。推进全国教育信息化,迫切要求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教师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改革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培训过程中教师误将培训称为计算机培训;部分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多数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
(3)教学法要求:正确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课程和评估要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能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综合我国国情和教科文组织标准的执行指南,我国要用当前在课程、教学法以及信息和传播技术方面的优势来改进评估、学校组织和师资培训。我们计划以知识创造办法作为政策目标来实施教育各组成部分的改革发展。
教科文组织标准为中国标准提供了实施指南,但中国地域发展不均衡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困难。目前农村信息化教育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发展的重点,硬件环境设备和教师信息素质都有待提高。因此,发展多元化的实施标准方案,制定灵活、针对性强的标准体系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2008.
[2] 何克抗.《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J].中国教师,2005(3).
[3] 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6(6).
[4] 王炜,祝智庭.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关键词:教科文标准;中国标准;对比;标准执行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普及,人们终于认识到,教室里有一台电脑不足以保证教师向学生讲授在21世纪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技能,由此便有了各国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诞生。《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教科文标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该标准框架确定了3种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不同办法,还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变化模式来匹配这三种办法,各国可加以选择,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教科文、中国标准对比
1.标准的制定者
教科文标准由思科、因特尔和微软等跨国公司与国际教育技术国际协会、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合作开发,标准定位为:帮助教育决策者和课程开发者确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所需的技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中国标准)由国家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制定,由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中央电教馆等20余家单位和全国40余名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组成,目标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教科文标准是将教育改革内容同政策结合起来,为教师制定一整套技能实施指南,而中国标准则更多是依据本国现状,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教科文标准项目意在为教育决策者们提供各种工具,以便其打造以信息和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进而支持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标准的体系结构
教科文标准体系包括三大办法——技术扫盲办法、知识深化办法和知识创造办法,教育系统的六大组成部分——政策、课程、教学法、信息和传播技术、组织与教师培训。中国标准为“4(14)N”体系结构,即4个能力素质维度,14个一级指标,N个概要绩效指标。
教科文标准注重生产力因素的影响,关注教育的终身化和创建学习型社会,重视教育系统的改革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教科文标准为教育改革创造了广阔的背景,能从宏观与微观来把握标准的实施。
3.标准的实施
教科文标准在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产生,各国或部门找到框架的不同部分,计划一个轨迹,实施标准。中国标准在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水平低、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没有统一标准背景下,实施PT3项目,让明天的教师使用技术。
各国依据各自的政策背景制定标准实施策略,是标准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动力,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实指标。教科文标准项目意在为职业发展提供者提供框架,可以利用该框架,编制或订正其职业发展的内容设置。
二、标准执行
一个部门可以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背景,评估其现行教育政策。它可以选择适当的办法,把信息和传播技术与其他教育改革努力联系起来,也可以计划一个轨迹,把这些教育改革倡议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联系。一旦选定了办法和轨迹,部门就可以使用另一份文件说明的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单元,计划适当的培训,以使教师具备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技能。依据标准特点和关键要素来分析中国标准执行的现状,并制定教育改革的发展计划图。
(1)当前我国实施标准的政策背景。推进全国教育信息化,迫切要求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教师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改革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培训过程中教师误将培训称为计算机培训;部分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多数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
(3)教学法要求:正确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课程和评估要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能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综合我国国情和教科文组织标准的执行指南,我国要用当前在课程、教学法以及信息和传播技术方面的优势来改进评估、学校组织和师资培训。我们计划以知识创造办法作为政策目标来实施教育各组成部分的改革发展。
教科文组织标准为中国标准提供了实施指南,但中国地域发展不均衡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困难。目前农村信息化教育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发展的重点,硬件环境设备和教师信息素质都有待提高。因此,发展多元化的实施标准方案,制定灵活、针对性强的标准体系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2008.
[2] 何克抗.《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J].中国教师,2005(3).
[3] 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6(6).
[4] 王炜,祝智庭.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