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心态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它是指课堂教学的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可见老师在其间的主导地位。换言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老师正确、健康的教学心态是前提。
  一、用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影响学生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情绪、心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教师的情绪更具有感染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饱满的情感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前苏联学者别利钦也指出,教师“跨进教室的门槛,就要记住,你是一堂课的缔造者,你要是心理状态不佳……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来我校作心理指导的老师也说过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特殊的演员。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与调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烦恼、痛苦、悲
  伤,我都把它们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他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是影响学生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方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作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或与之相反的情感反应,甚至会把对教师的好恶都迁移到教师所任教的课程上来。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的修养、知识的提高、教学技术的锤炼。要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凡是要学生相信的,我自己必须坚信不疑。如《繁星》一课,写出了巴金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看到不同的星空所引发的不一样的感受,文句优美。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库,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较短的时间背下来。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带头背诵。学生见老师都背得那么准确、流利、有感情,他们受到鼓舞,也兴致勃勃地背起来。总之,自始至终用信念、道德、审美等来规范教师的言行,教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真正的威信,才能用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二、角色换位,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临场心态
  如果教师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威,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强迫、压制等手段,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被扼杀。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別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我想,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要坚持民主,只有坚持教育民主,才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使每一位学生个性潜能的生长有一块良好的土壤。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更应该带着欣赏的心态通过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如《我爱三峡》、《桂林山水》等课文时,以强烈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徜徉其间,感受祖国山水的壮观和秀丽。教学《南极的除夕》,我借助音乐、录像等媒体展现情景,加以自己满怀敬佩、赞扬之情的范读,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立刻矗立在学生面前。教学《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时,我满怀着对这些穷孩子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这些富有情感的教学活动,不仅营造了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学起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人常说:语文教无定法,常教常新.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换,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欢快的情绪去从事学习。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班级实际,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灵活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新颖的形式,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们从课内外找理由、谈看法,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辩论,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答案。《老师领进门》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我运用课件,及时展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老师的课堂之中,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得以进一步升华……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理想的课堂心理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用理性的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我无权选择学生,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暂时的后进学生、特殊学生。在班级中,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获得同样的地位和机会,一节课下来,人人都有机会发言,那些自卑感强的、胆小的学生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尊重,便会进发出蕴藏在心中的巨大的学习力量,便会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现代化教育科学的临场心态、理性的认知心态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以达到教师愿教、爱教、乐教、会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须讲究方法。方法选择、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举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1.改革创新,讲解和示范法  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和压抑
期刊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深深根植中国五千年生存与发展的武术从众多体育项目中脱疑而出,迎来了她的春天。在很短的时间,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加上文化媒体的宣传,将武术天地闹得纷纷扬扬,许多学生由于对武林高手和武术的崇拜,纷纷投身到习武的潮流中,短短的几年里,发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教育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教育,其中道德规范的灌输和文明习惯的训练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要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是相当困难的,教学内容本身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学起来备感乏味。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解决了这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思想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运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必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而“创新”必定成为教育、教改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就语文教育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是人的基础素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可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通过
期刊
达尔文曾对自己作过这样的评论:“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既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力不强将直接影响你的一生。观察是我们获得资料、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它,最聪明的头脑也成了无源之水,成了无本之木,所以观察力很重要。  为什么有许多人在大学时是高材生,但在科研上却做不出成绩,遇到复杂问题就一筹莫展?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直觉和洞察力——“
期刊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是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增养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活动与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活动的高度同步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始终是双向的,并通过各自的反馈信息构成了整个教学信息传导系统。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
期刊
人的认识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积累增值。认识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创造也不是呈直线一次性完成的。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这就是思想的火花——灵感。钱学森曾指出:“如果我们掌握了灵感学,那么创造力将普遍地极大地提高,而且人人都可成为‘天才’”。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这种“天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灵感开发
期刊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和谐的发展个体。他们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发展水平,要通过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首先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而与孩子交流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与孩子交流是一种艺术,也是现代教育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要。  一、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是实施师幼交流的首要条件  师幼交流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帮助教师了
期刊
为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势在必行,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在的社会发展根本不相适应,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思维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化,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教师认识世界的根本方式。教师的思维方式反应着教师对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基本看法。而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和专业成长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传统的
期刊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如对学生的答问、板演、操作、听讲、练习等各方面的学习表现给以评说,以便于学生准确了解学习的信息,及时纠正不当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 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忽视对其他学习品质的评价,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只调动了几位好学生的积极性。现代教育论和素质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