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目前的住宅小区对于园区道路的生态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大力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继而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本文从增加小区绿量、涵养水源及节水等几个角度阐述观点,提出关于小区道路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对以后住宅小区的道路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京住宅小区道路,生态系统建设,热岛效应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3-40
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过度的工业排放致使空气质量的下降、过量适用化肥农药致使食品的农药残留、过度使用地下水使得水源匮乏等等均对人们生存环境造成极大伤害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生态安全问题,这将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如何通过生态的方式逐步解决目前的生存危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作为人们居住环境生态建设的组成部分,住宅小区内的道路生态系统建设是居住环境的生态修复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改善人居环境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1目前住宅小区道路系统生态现状
除新建的个别高档住宅小区外,绝大多数的小区的生态建设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几乎没有涉及,虽然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很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致使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彻底。较为典型的就是住宅小区的中水收集和再利用,很多小区虽然配建了中水设施,在利用时由于水量原因以及成本原因,放弃处理废水,用自来水替代。造成浪费的同时增加了自来水供应的压力。北京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500mm的雨量,超过70%的雨水直接通过雨水排水系统排走,而这些水够北京市全市人口一月的饮用量。对于北京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来说,这500mm的雨量的收集、回渗以及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1.1目前在北京的住宅小区道路设计中,园区主要道路宽度一般都达到或大于6米;而规范要求小区主路满足消防需要,宽度大于4米即可。道路面积的过剩使得热岛效应加剧,平衡掉为数不小面积的绿化带来的生态效应,同时达不到好的景观效果。
1.2道路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常规做法如:级配砂石---无机料(二灰碎石)---沥青混凝土做法,或者3:7灰土---混凝土垫层---石材面层等做法;停车位的嵌草做法大多流于形式,为降低施工成本,做法经常是:3:7灰土---嵌草砖做法,草坪的成活全部依托于养护水平;这种道路基层隔水的设计使得雨水无法通过地面渗透,不能达到涵养水源作用,地下水也无法通过道路蒸发,热岛效应明显并加剧了气候的恶化。
1.3道路竖向设计中采用的几乎都是路面低于绿地,利用道路有组织排水,雨水通过市政雨水系统很快的排走,或进入受污染的河湖,或进入大海,再利用的成本巨大。尽管近两年要求采用下凹式绿地以缓解道路积水状况和有组织排水的压力,但毕竟目前大多数道路本身是没有渗水功能的。
2住宅小区道路系统生态设计的建议
2.1隐形消防车道设计,消防规范要求建筑四周应能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要,但对于一些人车分流的小区或者没有地上停车位的小区来说,要满足车辆的错行,道路宽度只要满足4米即可,既满足消防功能又满足通行需要;而人车混行的道路宽度只需增加1.5米宽人行道即可。在实际生活中,消防需要的概率是很低的,在没有消防需要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消防通道是闲置的,因此建议在住宅小区设计中局部增加隐形消防车道,用绿化覆盖地面,在需要时消防车可通行,而其他时间为绿地,满足生态需求。
2.2设计渗水路面和基层,道路设计可设计透水的基层和面层。一般情况下,小区没有重型车辆通行,轻型车辆对于道路的破坏相对较小,对基层强度要求也较小,设计中可采用:级配砂石---无砂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混凝土)等做法,停车位做法可采用:级配砂石---沙土---嵌草砖的做法提高绿量,增加渗水面积或延缓雨水流失时间。如:北京上第MOMA项目采用透水混凝土(无砂混凝土)做法,面层采用天然卵石劈开做法,无疑是生态环保做法的典范。
2.3增加有蓄水功能的水景或湿地景观,在住宅小区中建设大型蓄水池的成本较大,且北京夏季雨水集中,在雨季来临时对蓄水池的蓄水能力要求较高,否则无法满足需要;而其它三季干旱少雨,蓄水池里又会缺水,使得蓄水池的效力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建设具有蓄水能力的水景或湿地景观可基本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无需投入很大成本。
3结论
结合上述问题及对策,本文就住宅小区道路生态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征对配有人行道小区道路,在人行道外侧设计有组织排水的明沟,人行道可设计为碎石垫层---粗砂找平层---具透水性能的路面砖,车行道设计为级配砂石---透水混凝土(无机料)---透水沥青混凝土做法,见附图5。排水明沟的作用一方面使得来不及渗透的过量雨水能够有组织排出,以免造成过量积水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有组织排水的高程能够相对较高,给排入蓄水景观池提供可能。人行道、停车位及车行道的渗水设计可最大限度的补充地下水。
参考文献:
1、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作者: 王云,崔鹏,,李海峰
2、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 作者: 刘世梁著
3、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 作者:张崇厚,高晓磊
关键词:北京住宅小区道路,生态系统建设,热岛效应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3-40
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过度的工业排放致使空气质量的下降、过量适用化肥农药致使食品的农药残留、过度使用地下水使得水源匮乏等等均对人们生存环境造成极大伤害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生态安全问题,这将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如何通过生态的方式逐步解决目前的生存危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作为人们居住环境生态建设的组成部分,住宅小区内的道路生态系统建设是居住环境的生态修复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改善人居环境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1目前住宅小区道路系统生态现状
除新建的个别高档住宅小区外,绝大多数的小区的生态建设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几乎没有涉及,虽然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很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致使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彻底。较为典型的就是住宅小区的中水收集和再利用,很多小区虽然配建了中水设施,在利用时由于水量原因以及成本原因,放弃处理废水,用自来水替代。造成浪费的同时增加了自来水供应的压力。北京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500mm的雨量,超过70%的雨水直接通过雨水排水系统排走,而这些水够北京市全市人口一月的饮用量。对于北京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来说,这500mm的雨量的收集、回渗以及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1.1目前在北京的住宅小区道路设计中,园区主要道路宽度一般都达到或大于6米;而规范要求小区主路满足消防需要,宽度大于4米即可。道路面积的过剩使得热岛效应加剧,平衡掉为数不小面积的绿化带来的生态效应,同时达不到好的景观效果。
1.2道路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常规做法如:级配砂石---无机料(二灰碎石)---沥青混凝土做法,或者3:7灰土---混凝土垫层---石材面层等做法;停车位的嵌草做法大多流于形式,为降低施工成本,做法经常是:3:7灰土---嵌草砖做法,草坪的成活全部依托于养护水平;这种道路基层隔水的设计使得雨水无法通过地面渗透,不能达到涵养水源作用,地下水也无法通过道路蒸发,热岛效应明显并加剧了气候的恶化。
1.3道路竖向设计中采用的几乎都是路面低于绿地,利用道路有组织排水,雨水通过市政雨水系统很快的排走,或进入受污染的河湖,或进入大海,再利用的成本巨大。尽管近两年要求采用下凹式绿地以缓解道路积水状况和有组织排水的压力,但毕竟目前大多数道路本身是没有渗水功能的。
2住宅小区道路系统生态设计的建议
2.1隐形消防车道设计,消防规范要求建筑四周应能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要,但对于一些人车分流的小区或者没有地上停车位的小区来说,要满足车辆的错行,道路宽度只要满足4米即可,既满足消防功能又满足通行需要;而人车混行的道路宽度只需增加1.5米宽人行道即可。在实际生活中,消防需要的概率是很低的,在没有消防需要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消防通道是闲置的,因此建议在住宅小区设计中局部增加隐形消防车道,用绿化覆盖地面,在需要时消防车可通行,而其他时间为绿地,满足生态需求。
2.2设计渗水路面和基层,道路设计可设计透水的基层和面层。一般情况下,小区没有重型车辆通行,轻型车辆对于道路的破坏相对较小,对基层强度要求也较小,设计中可采用:级配砂石---无砂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混凝土)等做法,停车位做法可采用:级配砂石---沙土---嵌草砖的做法提高绿量,增加渗水面积或延缓雨水流失时间。如:北京上第MOMA项目采用透水混凝土(无砂混凝土)做法,面层采用天然卵石劈开做法,无疑是生态环保做法的典范。
2.3增加有蓄水功能的水景或湿地景观,在住宅小区中建设大型蓄水池的成本较大,且北京夏季雨水集中,在雨季来临时对蓄水池的蓄水能力要求较高,否则无法满足需要;而其它三季干旱少雨,蓄水池里又会缺水,使得蓄水池的效力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建设具有蓄水能力的水景或湿地景观可基本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无需投入很大成本。
3结论
结合上述问题及对策,本文就住宅小区道路生态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征对配有人行道小区道路,在人行道外侧设计有组织排水的明沟,人行道可设计为碎石垫层---粗砂找平层---具透水性能的路面砖,车行道设计为级配砂石---透水混凝土(无机料)---透水沥青混凝土做法,见附图5。排水明沟的作用一方面使得来不及渗透的过量雨水能够有组织排出,以免造成过量积水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有组织排水的高程能够相对较高,给排入蓄水景观池提供可能。人行道、停车位及车行道的渗水设计可最大限度的补充地下水。
参考文献:
1、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作者: 王云,崔鹏,,李海峰
2、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 作者: 刘世梁著
3、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 作者:张崇厚,高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