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这些原理相对较为抽象,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毛泽东时提出了“五不”思想,正好成为我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其“五不”思想具体如何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应该重视。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习近平;“五不”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78-2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五个“不”字,习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事实上,上面所说的也就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五个标准”。因此,掌握好这五个“不”字,对于高中的历史老师来说,就相当于掌握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这样,对于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都能够应付自如,且能够把如此简明扼要的“原则”介绍给学生,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能错定历史坐标
即历史人物评价应该放在其应有的历史坐标和历史进程中来理解。常言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并不造时势。任何历史人物,不管他在历史上伟大还是罪恶,归根结底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把他们放到所在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找准坐标。否则,坐标错位,离开了具体的历史条件,就会存在着或者苛责古人,或者把古人现代的情形。
例如,我们在分析洪秀全时,既应该看到农民起义领袖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打到南京,当了天王,是堕落成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因此,一方面,不能苛责洪秀全,要求他建起来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都不存在,所以,只能把洪秀全看作一个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已。另一方面,也不能一概地说太平天国愚昧,落后,宗教迷信等,而应该看到“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具有的思想解放意义。
二、不能忽视历史进程
即历史人物评价应该以掌握历史条件、历史过程以及历史规律为前提。历史是发展着的,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此,历史发展有着一个过程,历史人物常常在历史进程中的某一阶段起着推动作用,但在另一个阶段,就可能会在历史进程中落伍。因此,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需要我们去分析历史条件,把握其历史进程,从而在历史进程中具体分析其历史功绩和错误。
世界上不存在着完全的、一直正确的人,历史人物也是一样。大量的历史人物都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犯错误。如不是在前期犯错误,就是在后期犯错误。因此,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需要从历史进程的眼光、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无论是其前期和后期是有功的,还是有过的,都应该具体分析,是非分明,是功绩就是功绩,是错误就是错误,不能因为前期有错误就否定后期的功绩,也不能因为后期有错误就否定前期的功绩,或者不谈前期的功劳。
例如,最近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就存在着这种简单化的现象。有人认为毛泽东同志领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并且使中国真正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因此,对解放之后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视而不见,把毛泽东当做“神”一样的存在,虽然这种观点现在较少,但我们还是应该警惕这种“神化”、“完美化”历史人物的思想。
但现在社会上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犯了重大的错误,使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困难,从而就全面地否定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方面的功劳。但这种观点同样有害,不是科学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的。
三、不能割裂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历史是由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应该掌握好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要理解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只需要知道历史发展的进程是螺旋式的,而非直线式的。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的东西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改变,只能顺应,但偶然性的东西历史人物却可能会改变,甚至影响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发展。
例如,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在许多人看来,主要是由于助手无能而没有成功,如果成功的话,历史就将会重写。但是战国末年,国家大一统已经是历史趋势,即使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也不会改变这一历史进程,因为秦王除了嬴政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人出来做秦王,肩负起嬴政未完成的使命,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但荆轲刺秦王造成燕国的提前灭亡,这是历史的偶然性,因为,秦始皇当时还没有考虑要先灭掉燕国。这是历史的偶然性。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的,而燕国灭亡的早晚对历史的进程影响甚微。
四、历史事件的成败不能与单个历史人物划等号
即历史人物评价应该掌握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历史人物个人之间的关系。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能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做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恩格斯:《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592~593页。)
恩格斯已经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合力的结果,单个历史人物可能发生的影响大些,但单个历史人物不可能完全撬动历史的发展,自然,历史事件的成败也不能由单个历史人物来负责。
五、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戴有色眼镜
特别是应该反对以当今的标准来衡量古代的历史人物。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两点:历史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单个历史人物的思想观点也是发展的、变化的。所以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时刻需要把握好动态性,再注重好历史动态性的同时,更要历史人物个人的动态性。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常常戴着有色眼镜,以今天的眼光、价值标准来要求古代历史人物,这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例如,在评价岳飞思想时,我们常常强调和否定岳飞“愚忠”。这种说法事实上就是犯了“以今衡古”的错误,在当时条件下,岳飞有此思想是十分正常的,如果有现代的民主思想,估计也就会受到后来人们如此爱戴和敬仰了。
总之,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过程。所以掌握好这五个“不”,对于我们分析大有裨益。最后,习近平总书记还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好的范例,那就是对毛泽东同志的客观的、符合马克色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即“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习近平;“五不”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78-2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五个“不”字,习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事实上,上面所说的也就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五个标准”。因此,掌握好这五个“不”字,对于高中的历史老师来说,就相当于掌握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这样,对于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都能够应付自如,且能够把如此简明扼要的“原则”介绍给学生,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能错定历史坐标
即历史人物评价应该放在其应有的历史坐标和历史进程中来理解。常言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并不造时势。任何历史人物,不管他在历史上伟大还是罪恶,归根结底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把他们放到所在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找准坐标。否则,坐标错位,离开了具体的历史条件,就会存在着或者苛责古人,或者把古人现代的情形。
例如,我们在分析洪秀全时,既应该看到农民起义领袖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打到南京,当了天王,是堕落成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因此,一方面,不能苛责洪秀全,要求他建起来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都不存在,所以,只能把洪秀全看作一个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已。另一方面,也不能一概地说太平天国愚昧,落后,宗教迷信等,而应该看到“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具有的思想解放意义。
二、不能忽视历史进程
即历史人物评价应该以掌握历史条件、历史过程以及历史规律为前提。历史是发展着的,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此,历史发展有着一个过程,历史人物常常在历史进程中的某一阶段起着推动作用,但在另一个阶段,就可能会在历史进程中落伍。因此,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需要我们去分析历史条件,把握其历史进程,从而在历史进程中具体分析其历史功绩和错误。
世界上不存在着完全的、一直正确的人,历史人物也是一样。大量的历史人物都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犯错误。如不是在前期犯错误,就是在后期犯错误。因此,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需要从历史进程的眼光、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无论是其前期和后期是有功的,还是有过的,都应该具体分析,是非分明,是功绩就是功绩,是错误就是错误,不能因为前期有错误就否定后期的功绩,也不能因为后期有错误就否定前期的功绩,或者不谈前期的功劳。
例如,最近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就存在着这种简单化的现象。有人认为毛泽东同志领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并且使中国真正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因此,对解放之后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视而不见,把毛泽东当做“神”一样的存在,虽然这种观点现在较少,但我们还是应该警惕这种“神化”、“完美化”历史人物的思想。
但现在社会上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犯了重大的错误,使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困难,从而就全面地否定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方面的功劳。但这种观点同样有害,不是科学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的。
三、不能割裂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历史是由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应该掌握好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要理解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只需要知道历史发展的进程是螺旋式的,而非直线式的。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的东西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改变,只能顺应,但偶然性的东西历史人物却可能会改变,甚至影响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发展。
例如,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在许多人看来,主要是由于助手无能而没有成功,如果成功的话,历史就将会重写。但是战国末年,国家大一统已经是历史趋势,即使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也不会改变这一历史进程,因为秦王除了嬴政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人出来做秦王,肩负起嬴政未完成的使命,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但荆轲刺秦王造成燕国的提前灭亡,这是历史的偶然性,因为,秦始皇当时还没有考虑要先灭掉燕国。这是历史的偶然性。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的,而燕国灭亡的早晚对历史的进程影响甚微。
四、历史事件的成败不能与单个历史人物划等号
即历史人物评价应该掌握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历史人物个人之间的关系。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能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做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恩格斯:《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592~593页。)
恩格斯已经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合力的结果,单个历史人物可能发生的影响大些,但单个历史人物不可能完全撬动历史的发展,自然,历史事件的成败也不能由单个历史人物来负责。
五、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戴有色眼镜
特别是应该反对以当今的标准来衡量古代的历史人物。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两点:历史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单个历史人物的思想观点也是发展的、变化的。所以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时刻需要把握好动态性,再注重好历史动态性的同时,更要历史人物个人的动态性。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常常戴着有色眼镜,以今天的眼光、价值标准来要求古代历史人物,这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例如,在评价岳飞思想时,我们常常强调和否定岳飞“愚忠”。这种说法事实上就是犯了“以今衡古”的错误,在当时条件下,岳飞有此思想是十分正常的,如果有现代的民主思想,估计也就会受到后来人们如此爱戴和敬仰了。
总之,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过程。所以掌握好这五个“不”,对于我们分析大有裨益。最后,习近平总书记还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好的范例,那就是对毛泽东同志的客观的、符合马克色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即“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