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生活课程“活力”四射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活课程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必修课中唯—不带有旧课程痕迹的课程。这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从选取内容到呈现形式,都积极落实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注重了教材的实用性,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拓展的空间。因此,要让文化生活这一课程充满“活力”,就必须把握这一课程的思想性和现实性,不简单地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化知识的讲授上,而是从文化生活的现实出发,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同时注重课程的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我在上文化生活课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味文化,在文化中感悟生活,让《文化生活》“活力”四射。
  一、融合校本课程,让文化生活课程更有“活性”
  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为此我十分注重校本课程的运用,并将《文化生活》教材与校本课程资源相融合,把《文化生活》当做一种有价值的文化资本和精神食粮,用于熏陶学生的心灵。我校先后开发了《入学教育》《文明礼仪知识读本》《红色精神银行》等系列校本教材。这些校本课程可以和《文化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塑造人生”、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第十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相融合,增强教材的“活性”。《入学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校园文化,通过开学初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对自己的影响,让校园文化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文明礼仪知识读本》在让学生感悟传统礼仪思想,了解现代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也在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和深入持久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悟到文化的力量, 从而自觉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二、开展调查研究,让文化生活课程彰显“活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注重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会资源,运用有利的校内外人力资源,让学生在观察、调研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咀嚼文化、发现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针对我市做大做强旅游事业的要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课题为“如何发挥文化在我市旅游产业中的作用”。这是一堂超越45分钟的拓展型和研究性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网上搜寻和实地探访,先后写出了诸如《发挥新余历史名人的吸引作用》《打造仙女文化,增强仙女湖的魅力》《以崇圣寺庙佛文化为依托壮大仰天岗风景区》等研究性学习成果,虽然有些观点不是很切合实际,还很稚嫩,但此次调研增加了学生运用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学生充满了兴趣,调研的过程也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以致用的过程,是让文化生活课程彰显“活力”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开展此次调研可以运用《文化生活》的第一课“文化与经济”、第四课“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三、进行精神体验,让文化生活课程充满“活泛”
  文化是思维的源泉,价值观是文化的凝聚。只有让学生经过精神的体验,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利用建党90周年之际,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基地——“红色精神银行”。将红色资源文化纳入课堂教学,转化为教育资源,让学生接受精神洗礼,提升《文化生活》的教学效果。抓住学校开展评选“道德标兵”活动的机遇,让学生读出每个道德标兵背后感人的故事,从中感受人们心灵中道德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辉,进而影响自己的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四川、青海等地遇见震灾之际,组织学生真情捐款、开展主题班会、学唱抗灾歌曲,学生不仅获得了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是文化对精神的震撼和洗涤。组织开展这些活动,和《文化生活》的第二课“感受文化影响”、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相印证,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精神体验,提升了课程的“活泛”度。
  四、巧用网络资源,让文化生活课堂得以“激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核心是物质财富创造,政治生活的核心是国家制度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核心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相比较而言,《文化生活》的内容比较抽象和理性,有些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了点,也没有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具有逻辑体系,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巧妙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查询,尽可能全面收集新颖、有说服力、能满足学生兴趣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网上资源。在突破知识难点、拓展新知识点、合作探究问题时都可以派上大用场。如,在世博会期间,组织学生上网查询历届世博会的主办地、风俗、主题、会徽,了解世博会后面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传播和创新的意义。通过对中国馆建立构思的了解,欣赏中国文化的精华元素,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网络信息可以发挥政治课独特的优势,让师生真正体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新余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其他文献
为构建登革2型病毒中国分离株(DEN2-43)的反向遗传系统,根据已测定的DEN2-43全基因组序列,利用长链RT-PCR及融合PCR扩增此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并将其克隆至低拷贝载体pWS
学生班干选举、座位调动、班费使用、成绩排名等问题解决不好,不但起不了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怨气,影响学生和班级的发展。学生为什么会产生怨气呢?我想有这些原因:  一是班级评价考核不公。学生学习得不到正确评价而产生的怨气,主要存在于一部分学生因认真负责、刻苦努力学习,但由于班级的制度、考核注重了某些方面却忽视了另一些方面而未获公正评价,看得不全面,造成学生的不理解,从而产生怨气。  二是教师特别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对中等专科学生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计算机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专计算机专
校园网络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时代挑战。本文立足于高校网络舆论,阐明其内涵,深入挖掘其特点,着重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其对大学生
思想品德课主要教育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怎样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这既是个传统的老问题,也是新课改留给我们的新课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一、用心关爱学生——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条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许多家庭购买钢琴,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但是许多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琴之后,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有些孩子会因此半途而废.对此问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合唱的“统一”就是声音的统一,情感的统一.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在集体性的合唱艺术中,应力求准确地把握每首歌曲的不同情感特征,达到既要追求声音的共性,又能很好地表现音
本文通过在西南交通大学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网络团购行为的问卷调查,旨在探究现今大学生基于第三方团购网站下的网络团购行为。重心倾向于对大学生网络团购中的个体决策以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