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乡土化的山歌童谣教育资源为载体,开展各科教育活动,既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操作性,由此,我们通过合理、科学、充分地挖掘乡土特色的艺术精品,在推进我园创设艺术特色教育环境同时,将它整合于我园的语言音乐社会等课程建设之中,并将课程资源合理运用到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以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我园的特色内涵。
一、利用乡土化山歌童谣对幼儿进行教育
不少流传下来的客家童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童趣盎然,而且蕴意深刻,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乃至形成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爱护益鸟》:“小燕子,翼些些,飞呀上,飞呀下;一飞飞到田坎上,问做脉个?来去捉虫家。大虫家、小虫家,害人畜,害庄稼,把吞下。好鸟子,爱保护,莫打它,一日捉虫千万只,大家见了笑哈哈。”這首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童谣以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小朋友们小燕子是益鸟,会帮我们捉害虫,要爱护它、保护它,同时还给孩子们带来日常生活知识的积累。
孩子们在传唱客家童谣的过程中不仅觉得有趣好玩,而且能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手指甲,长又长,小小细菌把身藏。常剪指甲爱干净,身体健康不生病。”“爷爷奶奶年纪大,驼背弯腰眼睛花。我给爷爷捶捶背,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笑哈哈,都夸我是好娃娃。”类似这些《剪指甲》《都夸我是好娃娃》等含义深刻、情感真挚、稚气天真、欢快明朗的新客家童谣,通过诵唱,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更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幼儿喜爱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乐曲婉转儒雅,古朴大方,刚存幽雅,柔含高亢,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和艺术风格,是客家文化的完美传承。我们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喜爱广东汉乐,可以使幼儿在了解客家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的同时,领略广东汉乐之美,强化了幼儿对广东汉乐的欣赏。
大埔县汉剧团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一个县级汉剧艺术团体,该汉剧团人才辈出,曾多次晋京和应邀赴新加坡、香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汉剧团在风景秀丽的文化中心,我们利用远足的机会带孩子们到团里参观。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汉剧的古典美,孩子们回园以后,通过绘画“美丽的脸谱”表现了对汉剧的由衷喜爱。
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汉乐演奏的乐器。孩子通过参观“汉剧团”,请家长和汉乐团的乐师们来为孩子们进行汉乐表演。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材料所制成的乐器会产生不同音响效果。比如:欣赏《汉乐大锣鼓》,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有些什么乐器?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怎样来配合?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孩子了解它熟悉它,教师只需把活动结果归类总结就可以了。幼儿既可以清楚的掌握乐器的发音特点,又可以了解它的演奏效果。当实物呈现于幼儿的面前,让每位幼儿参与活动中,进行自发的演奏。这样学习与实践合二为一,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日益高涨。
三、家园共育,有效完善特色教育资源的整合
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的体现,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必须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社会人员的教育作用,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完善整合。
发挥家长的纽带作用。幼儿园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场所,老师不是幼儿的唯一教育者。大自然,大社会才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家庭、社区中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幼儿提供了学习的舞台。在我们大埔经常有群众性的文艺演出,有客家山歌、快板、广东汉乐,我们通过校讯通等形式让家长带孩子们到现场身临其境感受客家艺术的美。这样的活动扩大了幼儿的见识面,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更激发了幼儿对周围生活、事物的兴趣和关注。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利用乡土化山歌童谣对幼儿进行教育
不少流传下来的客家童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童趣盎然,而且蕴意深刻,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乃至形成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爱护益鸟》:“小燕子,翼些些,飞呀上,飞呀下;一飞飞到田坎上,问做脉个?来去捉虫家。大虫家、小虫家,害人畜,害庄稼,把吞下。好鸟子,爱保护,莫打它,一日捉虫千万只,大家见了笑哈哈。”這首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童谣以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小朋友们小燕子是益鸟,会帮我们捉害虫,要爱护它、保护它,同时还给孩子们带来日常生活知识的积累。
孩子们在传唱客家童谣的过程中不仅觉得有趣好玩,而且能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手指甲,长又长,小小细菌把身藏。常剪指甲爱干净,身体健康不生病。”“爷爷奶奶年纪大,驼背弯腰眼睛花。我给爷爷捶捶背,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笑哈哈,都夸我是好娃娃。”类似这些《剪指甲》《都夸我是好娃娃》等含义深刻、情感真挚、稚气天真、欢快明朗的新客家童谣,通过诵唱,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更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幼儿喜爱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乐曲婉转儒雅,古朴大方,刚存幽雅,柔含高亢,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和艺术风格,是客家文化的完美传承。我们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喜爱广东汉乐,可以使幼儿在了解客家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的同时,领略广东汉乐之美,强化了幼儿对广东汉乐的欣赏。
大埔县汉剧团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一个县级汉剧艺术团体,该汉剧团人才辈出,曾多次晋京和应邀赴新加坡、香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汉剧团在风景秀丽的文化中心,我们利用远足的机会带孩子们到团里参观。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汉剧的古典美,孩子们回园以后,通过绘画“美丽的脸谱”表现了对汉剧的由衷喜爱。
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汉乐演奏的乐器。孩子通过参观“汉剧团”,请家长和汉乐团的乐师们来为孩子们进行汉乐表演。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材料所制成的乐器会产生不同音响效果。比如:欣赏《汉乐大锣鼓》,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有些什么乐器?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怎样来配合?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孩子了解它熟悉它,教师只需把活动结果归类总结就可以了。幼儿既可以清楚的掌握乐器的发音特点,又可以了解它的演奏效果。当实物呈现于幼儿的面前,让每位幼儿参与活动中,进行自发的演奏。这样学习与实践合二为一,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日益高涨。
三、家园共育,有效完善特色教育资源的整合
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的体现,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必须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社会人员的教育作用,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完善整合。
发挥家长的纽带作用。幼儿园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场所,老师不是幼儿的唯一教育者。大自然,大社会才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家庭、社区中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幼儿提供了学习的舞台。在我们大埔经常有群众性的文艺演出,有客家山歌、快板、广东汉乐,我们通过校讯通等形式让家长带孩子们到现场身临其境感受客家艺术的美。这样的活动扩大了幼儿的见识面,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更激发了幼儿对周围生活、事物的兴趣和关注。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