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因为青少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与其他犯罪行为混同起来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从专门的角度来审视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在家庭环境因素方面,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如果要预防青少年步上违法犯罪道路,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环境因素;原因;措施
一、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2010年2月时,中国社科院公布了2010年《法治蓝皮书》,其中的数据可以看到,2009年这一年里,我国治安案件立案数和刑事立案数分别增长了20%和10%左右,全年刑事和治安案件立案总数分别在530万件和990万件。并且,杀人、暴力、强奸抢劫等严重犯罪在2009年呈现出明显地增长趋势。所谓报复社会、家族矛盾等相关恶性案件比较突出,数据显示,2009年底至2010年初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重要得到遏制,出现下降趋势,表明在青少年犯罪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犯罪不再是社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弄清犯罪率下降的真正原因,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为今后的预防服务。
根据调查和资料查询,可以总结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主、客观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知道,家庭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而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是无与伦比的,青少年对于社会的最初了解,以及行为规范的最初形成,都是在家长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家庭环境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在此笔者将对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做一下分析,以探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对策。
二、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养的场所,家庭结构残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和谐、家境贫困及家长自身言行的污染都可能会导致家庭教育的缺陷。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形成。
(一)家庭结构有缺陷
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这里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这些环境下的青少年一般跟着没有外出打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就不说“隔代亲”的问题了,基本的教育也是无法保障的,年事已高的老人根本没有过多精力去教育和管理这些孩子,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了问题;另一种情况就是家庭人员的缺失,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或因一方或双方的死亡所导致的家庭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情况,此时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就落在了一方甚至非父母人员的身上,难保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得到充分的爱和精神生活的满足,于是往往向外寻求精神寄托,而这种心理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二)父母行为不良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是生身父母,他们的言行将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青少年心智发育不成熟,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加之好奇心重,善于模仿,常常会把父母的行为作为标准来模仿,那么一旦父母有诸如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行为,必将在未成年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犯罪的种子。
(三)家庭气氛不和睦
家庭气氛客观的存在于每个家庭中,而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正是在家庭环境中度过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可以说家庭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心理是否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气氛不和谐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家庭暴力,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青少年会认为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是可以接受的,即正确的途径,或者认为受虐待是正常的,从而产生暴力倾向,而在不利环境的刺激下,就很容易发生暴力犯罪。
(四)家庭过于贫困
家庭条件过于贫困,容易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卑、孤僻、内向的性格,甚至会有敌视社会的心理,但我们也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因素一般会和以上因素并存,并交叉影响着未成年,即可能先是父母的教育、引导不够,再加上家庭过于贫困,才会最终致使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而铤而走险。
(五)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如果说前边所讲的四点因素存在一定的或然性,那么教育方式的不当则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具体表现有:
1.溺爱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百依百顺,娇生惯养的态度,即使子女犯了错也对其百般袒护,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霸道、自我中心的不良性格。在这里有必要对爱与溺爱进行划分,笔者认为爱应该是关怀,是对就鼓励,错就引导,让孩子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行,而溺爱则是无论对错都一味袒护,反而会使孩子是非观模糊,当个人利益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很容易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2.简单粗暴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子打儿子”这种行为,已经由过去的天经地义演变为一种违法行为,而它的危害却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伤痛,最重要的是无法弥补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心理所造成的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会使孩子从小就形成暴力倾向,还会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选择离家出走,也很容易在不法分子的教唆下最终误入歧途。
3.放任自流
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对孩子过于放松,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而这种行为也很容易会使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在成长中的迷惘无法得到及时指导,久而久之,会使未成年很没有安全感、敏感多疑、没有自信,缺乏同情心,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格缺陷会进而导致他的行为离正确的社会准则越来越远,从而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实施犯罪; 4.缺乏情感沟通
这一点跟上面所讲的放任自留是有相似之处的,即都没有与孩子形成有效的沟通,但不同的是,放任自流是出于情感上的冷漠,而缺乏情感沟通强调的是父母过于忙碌而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往往心灵上的空洞是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填充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不断堆积,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在外界不良因素的激发下,就很容易为了弥补内心空虚,而做出一些不法行为。
5.期望过高
现今社会,父母们往往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甚至牺牲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切都无所谓,使孩子的发展出现严重失衡,极易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畸形。而事实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青少年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处理不好家长期望与自身需求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出现逃避、逆反、离家出走的行为,甚至会因为压力过大出现仇恨心理,从而弑亲。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而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做了父母也不一定会做好父母,其本身的价值观是否完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长本身价值观就不完整,其不良行为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本身价值观完整,但他们并不会教育子女,在教育子女方面是盲目的,不科学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以及我们所分析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虽然这些措施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笔者认为,针对发生的原因来浅析预防措施,还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现实作用的。
(一) 以身作则
针对第一种情况,需要家长首先做到有资格。蔡元培说:“习惯固能成性,朋友亦能染人,然较之家庭,则其感化之力远不及也。”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以完整的价值观来教育子女是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同时,父母也要有责任感,尽其所能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和家庭结构的完整,除客观原因外,不因个人喜恶肆意破坏家庭和谐,尽可能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以高尚、乐观、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用律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青少年,成为子女的良师益友。
(二)教育得当
针对第二种情况,家长要教育子女首先要注意方法,是否方式得当是十分重要的,李天一案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父李双江作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家,周围人对其评价也是谦虚、和蔼、平易近人,但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却是不合格的,这就是典型的家长自身价值观完整,却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子女心理发展不健全的案例。笔者认为,父母应当转变教育理念,用民主的、平等的心态与子女沟通,同时,不仅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对子女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当子女犯错时,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纠正引导,不能一味的袒护,也不能一味的批评,使子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有安全感,即使有了什么心理问题,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引导,从而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法治评论.法学家解析灭门罪案[N].检察日报.2010-4-07.(5)
[2] 中国暴力犯罪“十年来首次增长”困局[J].新纪实,2010(3):15
[3]吴继贤.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与治理对策[EB/OL]. http://www.happycampus.cn/docs/983284067901@hc05/103556/fulltext/
[4]王丽萍,胡尚慧.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分析[EB/OL].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环境因素;原因;措施
一、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2010年2月时,中国社科院公布了2010年《法治蓝皮书》,其中的数据可以看到,2009年这一年里,我国治安案件立案数和刑事立案数分别增长了20%和10%左右,全年刑事和治安案件立案总数分别在530万件和990万件。并且,杀人、暴力、强奸抢劫等严重犯罪在2009年呈现出明显地增长趋势。所谓报复社会、家族矛盾等相关恶性案件比较突出,数据显示,2009年底至2010年初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重要得到遏制,出现下降趋势,表明在青少年犯罪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犯罪不再是社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弄清犯罪率下降的真正原因,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为今后的预防服务。
根据调查和资料查询,可以总结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主、客观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知道,家庭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而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是无与伦比的,青少年对于社会的最初了解,以及行为规范的最初形成,都是在家长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家庭环境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在此笔者将对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做一下分析,以探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对策。
二、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养的场所,家庭结构残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和谐、家境贫困及家长自身言行的污染都可能会导致家庭教育的缺陷。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形成。
(一)家庭结构有缺陷
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这里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这些环境下的青少年一般跟着没有外出打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就不说“隔代亲”的问题了,基本的教育也是无法保障的,年事已高的老人根本没有过多精力去教育和管理这些孩子,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了问题;另一种情况就是家庭人员的缺失,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或因一方或双方的死亡所导致的家庭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情况,此时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就落在了一方甚至非父母人员的身上,难保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得到充分的爱和精神生活的满足,于是往往向外寻求精神寄托,而这种心理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二)父母行为不良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是生身父母,他们的言行将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青少年心智发育不成熟,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加之好奇心重,善于模仿,常常会把父母的行为作为标准来模仿,那么一旦父母有诸如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行为,必将在未成年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犯罪的种子。
(三)家庭气氛不和睦
家庭气氛客观的存在于每个家庭中,而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正是在家庭环境中度过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可以说家庭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心理是否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气氛不和谐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家庭暴力,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青少年会认为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是可以接受的,即正确的途径,或者认为受虐待是正常的,从而产生暴力倾向,而在不利环境的刺激下,就很容易发生暴力犯罪。
(四)家庭过于贫困
家庭条件过于贫困,容易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卑、孤僻、内向的性格,甚至会有敌视社会的心理,但我们也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因素一般会和以上因素并存,并交叉影响着未成年,即可能先是父母的教育、引导不够,再加上家庭过于贫困,才会最终致使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而铤而走险。
(五)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如果说前边所讲的四点因素存在一定的或然性,那么教育方式的不当则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具体表现有:
1.溺爱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百依百顺,娇生惯养的态度,即使子女犯了错也对其百般袒护,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霸道、自我中心的不良性格。在这里有必要对爱与溺爱进行划分,笔者认为爱应该是关怀,是对就鼓励,错就引导,让孩子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行,而溺爱则是无论对错都一味袒护,反而会使孩子是非观模糊,当个人利益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很容易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2.简单粗暴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子打儿子”这种行为,已经由过去的天经地义演变为一种违法行为,而它的危害却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伤痛,最重要的是无法弥补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心理所造成的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会使孩子从小就形成暴力倾向,还会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选择离家出走,也很容易在不法分子的教唆下最终误入歧途。
3.放任自流
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对孩子过于放松,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而这种行为也很容易会使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在成长中的迷惘无法得到及时指导,久而久之,会使未成年很没有安全感、敏感多疑、没有自信,缺乏同情心,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格缺陷会进而导致他的行为离正确的社会准则越来越远,从而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实施犯罪; 4.缺乏情感沟通
这一点跟上面所讲的放任自留是有相似之处的,即都没有与孩子形成有效的沟通,但不同的是,放任自流是出于情感上的冷漠,而缺乏情感沟通强调的是父母过于忙碌而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往往心灵上的空洞是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填充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不断堆积,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在外界不良因素的激发下,就很容易为了弥补内心空虚,而做出一些不法行为。
5.期望过高
现今社会,父母们往往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甚至牺牲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切都无所谓,使孩子的发展出现严重失衡,极易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畸形。而事实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青少年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处理不好家长期望与自身需求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出现逃避、逆反、离家出走的行为,甚至会因为压力过大出现仇恨心理,从而弑亲。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而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做了父母也不一定会做好父母,其本身的价值观是否完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长本身价值观就不完整,其不良行为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本身价值观完整,但他们并不会教育子女,在教育子女方面是盲目的,不科学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以及我们所分析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虽然这些措施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笔者认为,针对发生的原因来浅析预防措施,还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现实作用的。
(一) 以身作则
针对第一种情况,需要家长首先做到有资格。蔡元培说:“习惯固能成性,朋友亦能染人,然较之家庭,则其感化之力远不及也。”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以完整的价值观来教育子女是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同时,父母也要有责任感,尽其所能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和家庭结构的完整,除客观原因外,不因个人喜恶肆意破坏家庭和谐,尽可能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以高尚、乐观、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用律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青少年,成为子女的良师益友。
(二)教育得当
针对第二种情况,家长要教育子女首先要注意方法,是否方式得当是十分重要的,李天一案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父李双江作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家,周围人对其评价也是谦虚、和蔼、平易近人,但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却是不合格的,这就是典型的家长自身价值观完整,却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子女心理发展不健全的案例。笔者认为,父母应当转变教育理念,用民主的、平等的心态与子女沟通,同时,不仅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对子女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当子女犯错时,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纠正引导,不能一味的袒护,也不能一味的批评,使子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有安全感,即使有了什么心理问题,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引导,从而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法治评论.法学家解析灭门罪案[N].检察日报.2010-4-07.(5)
[2] 中国暴力犯罪“十年来首次增长”困局[J].新纪实,2010(3):15
[3]吴继贤.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与治理对策[EB/OL]. http://www.happycampus.cn/docs/983284067901@hc05/103556/fulltext/
[4]王丽萍,胡尚慧.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分析[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