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图导读以读来引写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ko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整本书阅读就是涵养学生性情,静下心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感受阅读之美。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梳理为线索,把阅读文本凝练为框架,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并进行勾连,这种形式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借图读“薄”,读有脉络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历险小说类。记叙探险、历险的故事,以“险”扣人心弦,情节跌宕曲折,向来拥有众多的读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奇”与“险”相结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魅力。我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学完课文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故事以鲁滨孙四次航海经历展开,从1651年9月1日第一次至1659年9月1日第四次出海遇险,首先让学生用流程图梳理出四次航海:包括出海时间,出海原因,遇到情况及结果。其一,理清原文的脉络,梳理关键事件,为后续内容学习及体会人物形象做好铺垫。其二,前三次出海是第四次出海的前奏,既有他家庭背景及自己有一颗总想远洋航海的种子,又有鲁滨孙积累了航海经验、天文知识、航海技能和金钱,也是第四次出海埋下伏笔。学生通过课前先学,用关键词设和流程图梳理关键事件,通过这样的关键事件梳理整本书内容,同时运用思维导图将整本书读薄,也是体会后面荒岛求生和理解这样一个敢于冒险的航海家的人物形象全面铺垫。
   二、借图聚“焦”,读有深度
   1.提炼主题,读有深度
   老师用读“整本书”阅读策略进行指导。本课“作品梗概 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其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读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整体到深入部分,读精彩片段后更想读整部的作品,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时可以切入的点很多,如生动的语言、灵活的结构、美好的情感……而抓住主题阅读,更能抓住一本书的精髓,把握中心主题,升华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精彩片段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寻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连接点。这样,课上读梗概,读片段,课后读原著,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这些学习方法将迁移到下一课的学习中。
   2.赏析品鉴,读有广度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3.课堂生成,读有宽度
   高段学生整本书阅读不仅提高学生对篇章架构、故事主题和语言的能力,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讨论交流過程中,老师抓住学生的回答将两个问题深入讨论:一是鲁滨孙家境殷实为何屡次冒死去航海;二是鲁滨孙在荒岛生存长达二十年之久,是什么支撑他坚持下来。通过聚焦深入讨论,可以说是一箭双雕,通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又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样有意义的讨论才是课堂的生长点,才是课堂学习真正发生,课堂才成为学生生长、成长的沃土。
   三、借图引“写”,读有延伸
   阅读教学是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在组织和形成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氛围下,结合教材阅读主题扩大阅读范畴,注重阅读积淀提升阅读品质,就要拓展学生视野,促进读写结合,全面推进大阅读,让大阅读活动成为连接教与学的有效载体,使得大阅读过程推进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到能力提升的一种可视化活动。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孩子们回到熟悉校园求学的脚步,但没有阻隔孩子们求学的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贯彻落实深圳南山区教育局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简称南实集团)全体教职员工在集团党政班子带领下,积极行动,勇当先锋,落实“两手一起抓”工作,即一手抓好疫情防控,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确保全集团一万三千多名师生安全;一手立足教育本职岗位,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小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本工作室承担了对小学英语乡村骨干教师(下称“学员”)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任务。与来自5个乡镇的12位学员访谈中得知,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上进心,但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引,缺乏外出学习机会,教师们只能闭门造车,久而久之教学热情逐渐消退,个人专业发展没有明确方向,缺乏有效提升专业能力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引导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力争成为“四有”好老师,已成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实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和延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育工作。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坚定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激发其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期学生教育中去,成为师德
颂德学校是在2006年4月端州区委、区政府为切实解决城区基础教育学位紧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而组织开展“心系教育,爱满校园”大型募捐活动筹建的。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广大市民一片爱心,共筹捐款达1400多万元。为纪念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的德行义举,区委、区政府把用捐款建设的学校命名为“颂德学校”。近年来,学校以校园“德”文化建设,让学生以“崇德”修其志,以“颂美”雅其身,以“感恩”善
每次写作文,学生们总是满眼迷惘,总是那么不情愿而又无奈之至,写出来的作文,也总是存在着五花八门的问题。每次宣布上作文课,学生痛苦、茫然、无奈的表情让老师不忍直视。更有甚者直接开口求饶:“老师,可以不写作文吗?”凡此种种,皆因“作文难”!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作文,让他们知道作文不难,也并不神秘?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活用口语交际,激活作文情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精神,我们提出了“‘以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从写作到评改真正成为作文主人。  一、课堂策略  “以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占主体地位,一切作文评改方式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中心,围绕学生的主动性展开作文评改活动,找到适合学生的作文评改策略。教师在作文评改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简洁明了,充满形象、意义和品味。这些都是基于形象感,因此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视、听感的刺激。加强教学方法的建立、组合和转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使用图片塑造古代诗词词汇,使学生更容易清楚地理解诗词,并深刻理解所包含的哲学。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时,老师展示了庐山的正面图和侧面图,让学生观看和比较;在阅读诗词时,图片和文字相結合,试图弄清楚,使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传统的课室面对面授课到“空中课堂”的在线教学,从前期的在线教学管理到中后期的工作机制的改进,这期间,我们不断地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分析和反思,并及时调整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   一、前期教学管理工作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校及时调整了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一)建立
笔者一直以来认为,有一定阅读量、积累量的儿童,写作一定没有问题。可现实告诉我们写作需要教。儿童习作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根据儿童学习习作面临的窘境和目前习作无“序”可循,无“章”可据的现状,调整了教材中的习作内容顺序,形成了有益于儿童习作起步课程。   该课程旨在让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以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基点,构建适合该年龄阶段的习作课程,再用“文中集美”“仿写”“作后讲评”的方
自2015年以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广东省心理学会共同组织推进的阳光评价项目,目前为止共开展了三期,用以评价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我校先后于2016年和2018年两次参加此项目,根据这两次评价测试结果和校情,本文着眼通过促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质量持续改进进行分析探讨。  一、借助数据精准诊断,清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过“阳光评价”的大數据让学校办学变得澄明,使教育者明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