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一份关于红肉和加工肉制品致癌性的评估结果:加工肉制品被列为致癌物(1类致癌物),红肉被归入可能致癌物(2A类致癌物)。
这一消息引起的轰动出乎意料,让知情的老百姓产生极大恐慌:“以后只能吃清蒸猪肉、牛肉了吗”“再也不能好好享受火腿、香肠了”。这些顾虑说明多数人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份评估结果的意义,以及其中隐藏的关键点。
“红肉致癌说”隐藏的7个关键点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马冠生
关键点1:认清红肉、加工肉制品“家族”
来自哺乳动物的肉即为红肉,如猪、牛、羊肉等。红肉的颜色是因为哺乳动物肉中含有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可将氧传送至动物的肌肉中。
加工肉制品指经过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方法加工后的肉类,目的是增强肉类的风味或使其易于保存。大多数加工肉制品含有猪肉或牛肉(如香肠、火腿、培根、熏肉),但也可能包含其他红肉、家禽(如咸鸭)、动物内脏(如灌肠),或动物血等肉类副产品。为了延长保存时间,加工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亚硝酸盐等,从而破坏了肉类原本所含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关键点2:致癌物不绝对致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加工肉制品归类为致癌物,指出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将增加18%结直肠癌风险。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经常吃加工肉制品不仅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还会增加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发病风险。部分研究还提示,加工肉制品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过多摄入烟熏肉则可增加胃癌、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也就是说,与不常吃加工肉制品的人相比,经常食用者有更大机会罹患以上癌症,特别是结直肠癌。
但是,这并不表示食用加工肉制品后就一定会得癌症,也不表示我们完全不能吃加工肉制品。食用加工肉制品与增加癌症风险之间涉及量-效关系,即经常吃、吃得多的人,发生这些癌症的风险较大;相反,不经常吃、吃得少的人,发生这些癌症的风险较小。
关键点3:“少享用”和“多绿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从健康角度出发,应控制加工肉制品的摄入总量,避免经常、大量食用。偶尔吃一次,如每个月食用两三次,或周末、节假日享用少许,没有大问题。
食用加工肉制品时,应多摄入新鲜蔬果,特别是绿叶蔬菜。新鲜蔬果所含的多种植物化学物和抗氧化物质,均有利于预防癌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天食用500克蔬菜,其中一半为绿叶菜。
关键点4:红肉可能致癌的根本原因
除加工肉制品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评估结果“红肉可能致癌”也引起大家的关注。研究人员分析吃红肉、白肉对健康的影响发现,过多摄入红肉可增加男性死亡风险,增加结直肠癌、肥胖的发病风险。
同样,研究结果中的“过多摄入”并不意味着吃一点红肉就增加患癌风险。食物对健康的影响还取决于摄入食物的量及其成分。
关键点5:不能忽视红肉的营养价值
每类、每种食物都有其营养含量特点,没有一种天然食物所含的营养素能满足人体所有的营养需要。红肉的脂肪含量偏多,但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锌,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红肉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D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动物性食物: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类50~75克。食肉偏多,尤其是食猪肉过多者,应注意调整,尽量多吃鸡、鸭、鱼肉。有一部分人日常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量不够,则应适当增加。
关键点6:深挖“致癌名单”中的其他“成员”
除上述提及的加工肉制品外,有些食物也直接含有致癌化学物,如发霉玉米、咸鱼、明火碳烤及高温油炸食物、含砷饮用水等。
间接致癌饮食方式包括饮食过咸、大量饮酒、饮食不规律、常吃烫食、过量摄入含糖饮料等。这些因素不一定导致癌症发生,但可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关键点7:全面掌握预防癌症的饮食方法
从饮食层面而言,仅避免食用加工肉制品或少吃红肉,并不等于可以完全脱离癌症的侵扰。总体而言,预防癌症首先要做到平衡膳食,包括能量平衡和营养素平衡。
1. 成人后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体重大幅增长、腰围增加。一生中坚持身体活动,选择低能量密度的食物,包括非淀粉蔬菜、水果和粗加工谷物为主的膳食,同时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控制体重的目标。
2. 每天至少吃5份(400克)不同种类的非淀粉蔬菜和水果,每餐都吃谷类或豆类,限制精加工的淀粉性食物,如面包、意大利面、披萨、白米饭、蛋糕、饼干及其他烘焙食品。以植物性食物作为所有膳食的基础,至少2/3是植物性食物。
3. 如要喝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1份酒含10~15克乙醇),女性不超过1份,儿童和孕妇应禁酒。一份酒具体指:280毫升啤酒或果啤(含3%~5%酒精),或25毫升烈酒(含40%酒精),或125毫升葡萄酒(含12%~13%酒精)。
4. 每天盐摄入量低于6克。避免食用腌制、盐腌或咸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来代替高盐分的加工食物。尽量选择在家烹调并以新鲜蔬菜、水果作为食材。学会阅读食物标签,选择含盐量少的食品,烹调食物时用香料、调味料等代替盐。不吃发霉的谷类或豆类。
5. 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摄入食物种类单一,喜欢吃红肉、烧烤或油炸食品、喝烫汤或水,喝水少等。
这一消息引起的轰动出乎意料,让知情的老百姓产生极大恐慌:“以后只能吃清蒸猪肉、牛肉了吗”“再也不能好好享受火腿、香肠了”。这些顾虑说明多数人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份评估结果的意义,以及其中隐藏的关键点。
“红肉致癌说”隐藏的7个关键点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马冠生
关键点1:认清红肉、加工肉制品“家族”
来自哺乳动物的肉即为红肉,如猪、牛、羊肉等。红肉的颜色是因为哺乳动物肉中含有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可将氧传送至动物的肌肉中。
加工肉制品指经过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方法加工后的肉类,目的是增强肉类的风味或使其易于保存。大多数加工肉制品含有猪肉或牛肉(如香肠、火腿、培根、熏肉),但也可能包含其他红肉、家禽(如咸鸭)、动物内脏(如灌肠),或动物血等肉类副产品。为了延长保存时间,加工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亚硝酸盐等,从而破坏了肉类原本所含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关键点2:致癌物不绝对致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加工肉制品归类为致癌物,指出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将增加18%结直肠癌风险。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经常吃加工肉制品不仅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还会增加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发病风险。部分研究还提示,加工肉制品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过多摄入烟熏肉则可增加胃癌、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也就是说,与不常吃加工肉制品的人相比,经常食用者有更大机会罹患以上癌症,特别是结直肠癌。
但是,这并不表示食用加工肉制品后就一定会得癌症,也不表示我们完全不能吃加工肉制品。食用加工肉制品与增加癌症风险之间涉及量-效关系,即经常吃、吃得多的人,发生这些癌症的风险较大;相反,不经常吃、吃得少的人,发生这些癌症的风险较小。
关键点3:“少享用”和“多绿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从健康角度出发,应控制加工肉制品的摄入总量,避免经常、大量食用。偶尔吃一次,如每个月食用两三次,或周末、节假日享用少许,没有大问题。
食用加工肉制品时,应多摄入新鲜蔬果,特别是绿叶蔬菜。新鲜蔬果所含的多种植物化学物和抗氧化物质,均有利于预防癌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天食用500克蔬菜,其中一半为绿叶菜。
关键点4:红肉可能致癌的根本原因
除加工肉制品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评估结果“红肉可能致癌”也引起大家的关注。研究人员分析吃红肉、白肉对健康的影响发现,过多摄入红肉可增加男性死亡风险,增加结直肠癌、肥胖的发病风险。
同样,研究结果中的“过多摄入”并不意味着吃一点红肉就增加患癌风险。食物对健康的影响还取决于摄入食物的量及其成分。
关键点5:不能忽视红肉的营养价值
每类、每种食物都有其营养含量特点,没有一种天然食物所含的营养素能满足人体所有的营养需要。红肉的脂肪含量偏多,但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锌,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红肉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D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动物性食物: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类50~75克。食肉偏多,尤其是食猪肉过多者,应注意调整,尽量多吃鸡、鸭、鱼肉。有一部分人日常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量不够,则应适当增加。
关键点6:深挖“致癌名单”中的其他“成员”
除上述提及的加工肉制品外,有些食物也直接含有致癌化学物,如发霉玉米、咸鱼、明火碳烤及高温油炸食物、含砷饮用水等。
间接致癌饮食方式包括饮食过咸、大量饮酒、饮食不规律、常吃烫食、过量摄入含糖饮料等。这些因素不一定导致癌症发生,但可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关键点7:全面掌握预防癌症的饮食方法
从饮食层面而言,仅避免食用加工肉制品或少吃红肉,并不等于可以完全脱离癌症的侵扰。总体而言,预防癌症首先要做到平衡膳食,包括能量平衡和营养素平衡。
1. 成人后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体重大幅增长、腰围增加。一生中坚持身体活动,选择低能量密度的食物,包括非淀粉蔬菜、水果和粗加工谷物为主的膳食,同时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控制体重的目标。
2. 每天至少吃5份(400克)不同种类的非淀粉蔬菜和水果,每餐都吃谷类或豆类,限制精加工的淀粉性食物,如面包、意大利面、披萨、白米饭、蛋糕、饼干及其他烘焙食品。以植物性食物作为所有膳食的基础,至少2/3是植物性食物。
3. 如要喝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1份酒含10~15克乙醇),女性不超过1份,儿童和孕妇应禁酒。一份酒具体指:280毫升啤酒或果啤(含3%~5%酒精),或25毫升烈酒(含40%酒精),或125毫升葡萄酒(含12%~13%酒精)。
4. 每天盐摄入量低于6克。避免食用腌制、盐腌或咸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来代替高盐分的加工食物。尽量选择在家烹调并以新鲜蔬菜、水果作为食材。学会阅读食物标签,选择含盐量少的食品,烹调食物时用香料、调味料等代替盐。不吃发霉的谷类或豆类。
5. 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摄入食物种类单一,喜欢吃红肉、烧烤或油炸食品、喝烫汤或水,喝水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