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教”与“学”相分离的内容.在课堂上,主要是教的内容,因此称之为“教”材,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教‘教材’”的活动.在课堂外,主要是学生学的内容,通常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再学习课堂上教师讲授过的内容.这种分离式的教学内容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重了学习负担.如果教学内容通过优化整合,在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将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不仅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功能,而且可以减少课外的作业,这使高效教学成为可能.
关键词:教学知识;有效处理;高效
一.分析知识的价值取向
19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1]曾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予以回答,认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知识就是科学,所以科学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时间的有限性与知识信息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我们只能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教方法、学方法.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因此,高效课堂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所谓有价值的知识,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更是与教学内容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之中.正如布鲁巴克[2]所指出的:“课程史所反映的课程本质问题,不仅包括应该如何选择课程的问题,而且还包括应该如何组织课程的问题.”
二.增强各类知识的有机整合
巴金[3]曾經指出:“不管孩子们理解不理解,只要把各种各样的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塞得越多越好,恨不得在短短的几年中间让他们学会一切……学生忙,老师也忙,老师脸上的血色越来越少,学生的眼睛越来越近视.”这正是现实“应试教育”的真实写照,教师们以为教得越多,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教学内容越多越好,而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现在课堂教学内容之所以越教越多、越学越多,主要在于知识的分科与考试的无限扩张.分科教学使知识林立,使教材内容庞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所以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在于课程的综合化,使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综合而达致有效组织.分科且单一的教学内容不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使教学内容产生累积效应,就必须将它们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之相互强化.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按时间角度和学科角度来组织,即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来组织,且按照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标准有效组织教学内容.[4]
三.呈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教学内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单一方式最不受欢迎,即教师一人单独按教材内容进行讲授,教学方式缺乏变化,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内在逻辑结构可采用直线式(按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结构或步骤),也可分支并行式(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平行的单元,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与媒体),还可采用综合式,即将上述几种方式综合起来使用.[5]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因为教师和学生合作,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更多,多种呈现方式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深,为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教师除了借助传统的教材与图片等呈现教学内容外,更主要的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的语言文字与图像声音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立体化、动态化、情境化.多媒体技术的情、景、声、形更具感染力,具有声形并茂、近距效应、现场效应等优势,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 斯宾塞H.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2] 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88.
[3] 巴金.致李楚材[J].收获,2004(1).
[4]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4.
[5]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5.
关键词:教学知识;有效处理;高效
一.分析知识的价值取向
19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1]曾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予以回答,认为“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知识就是科学,所以科学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时间的有限性与知识信息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我们只能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教方法、学方法.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因此,高效课堂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所谓有价值的知识,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更是与教学内容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之中.正如布鲁巴克[2]所指出的:“课程史所反映的课程本质问题,不仅包括应该如何选择课程的问题,而且还包括应该如何组织课程的问题.”
二.增强各类知识的有机整合
巴金[3]曾經指出:“不管孩子们理解不理解,只要把各种各样的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塞得越多越好,恨不得在短短的几年中间让他们学会一切……学生忙,老师也忙,老师脸上的血色越来越少,学生的眼睛越来越近视.”这正是现实“应试教育”的真实写照,教师们以为教得越多,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教学内容越多越好,而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现在课堂教学内容之所以越教越多、越学越多,主要在于知识的分科与考试的无限扩张.分科教学使知识林立,使教材内容庞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所以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在于课程的综合化,使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综合而达致有效组织.分科且单一的教学内容不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使教学内容产生累积效应,就必须将它们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之相互强化.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按时间角度和学科角度来组织,即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来组织,且按照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标准有效组织教学内容.[4]
三.呈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教学内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单一方式最不受欢迎,即教师一人单独按教材内容进行讲授,教学方式缺乏变化,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内在逻辑结构可采用直线式(按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结构或步骤),也可分支并行式(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平行的单元,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与媒体),还可采用综合式,即将上述几种方式综合起来使用.[5]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因为教师和学生合作,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更多,多种呈现方式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深,为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教师除了借助传统的教材与图片等呈现教学内容外,更主要的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的语言文字与图像声音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立体化、动态化、情境化.多媒体技术的情、景、声、形更具感染力,具有声形并茂、近距效应、现场效应等优势,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 斯宾塞H.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2] 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88.
[3] 巴金.致李楚材[J].收获,2004(1).
[4]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4.
[5]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