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钳工生产实习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基本操作技能是进行产品生产的基础,也是钳工专业技能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就会给今后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所以,加强生产实习教学过程的研究和探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分层教学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钳工的工作范围日益扩大。许多机械设备的制造是通过钳工把零部件按图样要求装配起来的,有些零件在加工前,要通过钳工来画线,有些零件的技术要求机械方法解决不了,也要通过钳工来完成。另外,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损坏也需要钳工进行维护和修理;各种工夹量具及改进工具也是钳工的重要任务。因此,钳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好各项基本操作技能。但据笔者了解,近几年,技工学校的生源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差,领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再加上主要实习内容是传统的常规手工操作,枯燥单一,用时又较长,这都为学生掌握这门技能带来困难。
因此,如何上好钳工生产实习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层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找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理论,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分析。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操作训练,并且还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比如在工件加工制作教学中,笔者一般选取实用性强又贴近生活的工件。如外六方扳手的制作,笔者只规定扳手的型号和主要外形尺寸,其他部分尺寸及外观由学生相互交流发挥想象自行设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经过每个学生的精心制作,做成的外六方扳手各式各样。笔者趁热打铁,对工件进行点评和比较,找出亮点进行肯定和褒奖,把尺寸加工准确、外形优美的工件进行展览。从而提高了学生加强技能训练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用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验证理论的有机统一强化技能提升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生产实习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就无从下手。初入机械加工行业的技校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多用形象、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例如,在讲解錾削形成的切削角度时,楔角、后角、前角不是一个简单相加为90°的关系,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三个角度的选择要受到工件材料的硬度、加工余量的大小以及工件表面质量的要求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只有选择好刃磨錾子楔角的大小,才能确定合适的后角和前角,对此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刀刃太厚楔角大,刀钝滞不利切削;刀刃太薄楔角小,刀锋利却易崩刃。錾子握得过直,后角变大錾子切入深錾削困难;錾子握得过斜,后角变小錾子切入深度不够容易滑出工件表面。切屑在錾子表面的运动就像是人在爬坡,坡陡前角小切屑走得费力,坡缓前角大切削走得省力。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就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理解得快。之后,让学生到钳台操作实践,去亲身体会和思考,这些知识和技能就能很快掌握。
操作技能的掌握一般都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规律,但有时反其道而行之,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钳工学生在錾削工件的实践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没有接触过,那么老师就要先进行操作示范,用几把不同楔角的錾子对同一材料的工件錾削,让他们直观感受楔角、前角、后角的变化对錾削时产生的影响。通过老师的演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反复实践和深刻体会,学生就能掌握好錾削技能。
三、恰当使用项目教学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3年德国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钳工生产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知识涉及许多机械专业知识,如:机械基础、钳工工艺学、金属材料、机械制图等等,还有大量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仅就加工锉配六角形体为例,其中就包含了画线、锯割、锉削、钻削、錾削、万能量角器使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的使用等。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去获取。而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各种能力。例如制作手锤,它是一个综合的实训项目,该项目涵盖了正四方、正六角、正八角体加工和孔加工及锉削等专业知识。笔者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给出各个部分的尺寸,然后让学生进行有关知识和工具的准备,接着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加工方案设计讨论,并最终把加工方案形成文字和手锤的图样,确定实施方案后,每个学生开始制作。工件加工完成后,展示各小组学生的作品,交流加工经验,评出最优组、最优组员和最优作品。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指出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和需要加强的方面。项目教学法在《钳工生产实习》中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态度。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实现的机会。另外,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学会钳工操作技能,而且培养学生运用机械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因材施教,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在世界教育史上,分层教学一直被教育界有识之士所推崇。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的理念诠释,就是因材施教。技工学校学生大多数学习动力不足,存在严重的厌学问题,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激发,原有的厌学情绪会更加严重。因此,鉴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存在着智力体能以及行为习惯的不同,在实践操作中会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思路,依据平时课堂的提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生产实践课开课3~4周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层对应一定的教学难度目标。第一层次的学生为全面型,这一部分学生智力、体力好,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这类学生可以从增加工件难度入手,提升操作技能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层的学生是基础不稳,成绩波动性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基本功不扎实,加工的工件质量时好时坏。合理调整这些学生的实习工位以更好实现快慢结合、优势互补,在训练中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而实现共同提高。第三层的学生为基础薄弱型,该类学生智力、体力、实习基础差。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除了重点做好训练辅导外,在课题安排上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一些综合训练课题可有选择地进行,不要使他们在实习训练中失去信心。
钳工生产实习课,突出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验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这就需要生产实习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被动学习与实践变为快乐劳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既懂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新时代技术工人,以适应社会对钳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昌元,冯建平.行为引导型教学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
[2]刘汉蓉,张兆平.钳工生产实习[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7.
[3]宋军民,冯忠伟.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分层教学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钳工的工作范围日益扩大。许多机械设备的制造是通过钳工把零部件按图样要求装配起来的,有些零件在加工前,要通过钳工来画线,有些零件的技术要求机械方法解决不了,也要通过钳工来完成。另外,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损坏也需要钳工进行维护和修理;各种工夹量具及改进工具也是钳工的重要任务。因此,钳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好各项基本操作技能。但据笔者了解,近几年,技工学校的生源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差,领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再加上主要实习内容是传统的常规手工操作,枯燥单一,用时又较长,这都为学生掌握这门技能带来困难。
因此,如何上好钳工生产实习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层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找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理论,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分析。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操作训练,并且还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比如在工件加工制作教学中,笔者一般选取实用性强又贴近生活的工件。如外六方扳手的制作,笔者只规定扳手的型号和主要外形尺寸,其他部分尺寸及外观由学生相互交流发挥想象自行设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经过每个学生的精心制作,做成的外六方扳手各式各样。笔者趁热打铁,对工件进行点评和比较,找出亮点进行肯定和褒奖,把尺寸加工准确、外形优美的工件进行展览。从而提高了学生加强技能训练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用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验证理论的有机统一强化技能提升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生产实习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就无从下手。初入机械加工行业的技校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多用形象、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例如,在讲解錾削形成的切削角度时,楔角、后角、前角不是一个简单相加为90°的关系,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三个角度的选择要受到工件材料的硬度、加工余量的大小以及工件表面质量的要求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只有选择好刃磨錾子楔角的大小,才能确定合适的后角和前角,对此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刀刃太厚楔角大,刀钝滞不利切削;刀刃太薄楔角小,刀锋利却易崩刃。錾子握得过直,后角变大錾子切入深錾削困难;錾子握得过斜,后角变小錾子切入深度不够容易滑出工件表面。切屑在錾子表面的运动就像是人在爬坡,坡陡前角小切屑走得费力,坡缓前角大切削走得省力。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就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理解得快。之后,让学生到钳台操作实践,去亲身体会和思考,这些知识和技能就能很快掌握。
操作技能的掌握一般都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规律,但有时反其道而行之,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钳工学生在錾削工件的实践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没有接触过,那么老师就要先进行操作示范,用几把不同楔角的錾子对同一材料的工件錾削,让他们直观感受楔角、前角、后角的变化对錾削时产生的影响。通过老师的演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反复实践和深刻体会,学生就能掌握好錾削技能。
三、恰当使用项目教学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3年德国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钳工生产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知识涉及许多机械专业知识,如:机械基础、钳工工艺学、金属材料、机械制图等等,还有大量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仅就加工锉配六角形体为例,其中就包含了画线、锯割、锉削、钻削、錾削、万能量角器使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的使用等。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去获取。而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各种能力。例如制作手锤,它是一个综合的实训项目,该项目涵盖了正四方、正六角、正八角体加工和孔加工及锉削等专业知识。笔者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给出各个部分的尺寸,然后让学生进行有关知识和工具的准备,接着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加工方案设计讨论,并最终把加工方案形成文字和手锤的图样,确定实施方案后,每个学生开始制作。工件加工完成后,展示各小组学生的作品,交流加工经验,评出最优组、最优组员和最优作品。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指出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和需要加强的方面。项目教学法在《钳工生产实习》中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态度。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实现的机会。另外,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学会钳工操作技能,而且培养学生运用机械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因材施教,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在世界教育史上,分层教学一直被教育界有识之士所推崇。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的理念诠释,就是因材施教。技工学校学生大多数学习动力不足,存在严重的厌学问题,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激发,原有的厌学情绪会更加严重。因此,鉴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存在着智力体能以及行为习惯的不同,在实践操作中会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思路,依据平时课堂的提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生产实践课开课3~4周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层对应一定的教学难度目标。第一层次的学生为全面型,这一部分学生智力、体力好,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这类学生可以从增加工件难度入手,提升操作技能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层的学生是基础不稳,成绩波动性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基本功不扎实,加工的工件质量时好时坏。合理调整这些学生的实习工位以更好实现快慢结合、优势互补,在训练中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而实现共同提高。第三层的学生为基础薄弱型,该类学生智力、体力、实习基础差。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除了重点做好训练辅导外,在课题安排上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一些综合训练课题可有选择地进行,不要使他们在实习训练中失去信心。
钳工生产实习课,突出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验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这就需要生产实习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被动学习与实践变为快乐劳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既懂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新时代技术工人,以适应社会对钳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昌元,冯建平.行为引导型教学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
[2]刘汉蓉,张兆平.钳工生产实习[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7.
[3]宋军民,冯忠伟.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