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的动力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填鸭式的,而是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关键性的问题。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能力培养
  幼儿是科学探究的主体,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但是,强调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了。无论是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环境的创设,还是科学活动的具体过程,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幼儿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满足探索兴趣
  幼儿是在操作中获得科学知识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提供幼儿可操作的材料,并注意材料的提供,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便于幼儿选择探索外,还要注意提供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提高。
  1.1材料要有吸引力并丰富多样。孩子的探索活动常常开始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兴趣越浓,孩子的探索活动就越持久。因此在提供活动材料时,要选择色彩鲜艳、新颖有趣的材料,且种类要丰富。
  1.2材料应有层次性和变化性。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中,要注意有一定的层次性,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并适时地设置疑点,以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而且为了使操作活动始终对孩子有吸引力,材料提供时还要有一定的周期变化性,根据主题活动变化、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及时或随时更换、增加材料,以保证材料的利用率和新鲜感,扩大孩子的学习范围,激活孩子的思维。
  1. 3材料要简单,便于操作。能动手是孩子喜欢科学操作活动的重要原因。操作材料所具有的操作性,直接关系活动的结果,因此提供的材料的操作难度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探索积极性。
  2 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2.1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 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2.2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3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3.1丰富的观察活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3.2简易的实验活动。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3.3有趣的游戏活动。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4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4.1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4.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4.3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4.4在劳动中观察與发现。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其他文献
提问不仅是幼儿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还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幼儿合作学习的一条途径,也是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性思维的一个过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而言,教师是否鼓励幼儿提问并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提问是影响幼
摘 要:游戏活动在幼儿课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展游戏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更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游戏活动能否起到启发指导的作用,也关系到能否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如何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发展已成为每个幼教工作者的工作重心,这对幼教工作者在游戏活动中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挑战面前需不断学习、探索、实践。 
学龄前儿童处于“读图”年龄段,绘本上精彩的画面和丰富的色彩对孩子的吸引力远比纯文字的故事书来得的大,绘本是促进儿童情感,想象力,认知能力以审美感的启迪的源泉。随着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不断增长,其道德感、美感以及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发展需求也逐渐凸显。绘本是文字、插画、整体设计的结合,绘本的图画语言形象直观,以娱乐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动和快乐,符合幼儿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帮助幼儿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
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十分喜欢画画,他们经常情不自禁地到处画,在地上、纸上、书上,无规则地乱涂乱抹,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无拘无束。他们用自己天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去认识、去探索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在美术活动的天地里,他们真正成了生活的主人。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是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它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培养才行
幼儿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地表现美的教育,而其中美术活动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前,我们的幼教同行已经在不断更新幼教理念,我们已经逐渐把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年龄特点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懂得了要把幼儿的需要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许多音乐家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才。"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所创办的鼓楼幼稚园中,把音乐活动就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正像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认为的那样: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