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大学新生学习观教育探微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乃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要尽早着手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的学习生活过程也是就业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过程。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在新生阶段就开始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积极树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观,建立和不断完善就业所需的智能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就业导向的学习观含义和特点
  
  就业导向是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内化为促进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统一而确定的目标价值取向。观念是学习活动的先导,大学生要尽早培养与这种导向相一致的学习观念。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观要求学生个体以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为基本指向,以完善就业所需的智能结构为目标,在日常学习和与外界接触中逐渐形成对知识和学习持有的直觉认识和信念系统。合理的就业导向型学习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共同生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其具有的特点如下:
  1目的性。即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未来就业的筹码,并由此产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大学新生来说,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中学阶段迥异,学习的对象不只是书本知识,而是要实现从偏重书本知识向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转变,向优化自身综合素质及人生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2自主性。学习的自主性是因其目的性而产生,新同学在学习方式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控制、自我督促、自我检查。作为元认知知识的一部分,自主性学习观念能积极影响到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监控和评价,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大学生能否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中生存、立足和发展。
  3创新性。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面对大学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所学的课程尚不能有效紧跟社会实际需求,大学生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创新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勇于探索,树立信心,不断培养和锻炼个人的创新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观教育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让大学新生能辩证地看待学习和就业之间的关系,高校要引导他们在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转变学习观念,合理地确立就业导向型的学习观。如果在新生阶段不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好在思想、心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基础,就会白白浪费大好光阴,贻误学习储备的良好时机,甚至影响到能否实现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将来的职业发展。[1]
  1培养自学能力,完善知识结构。自学能力是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条件下发挥主体意识,通过独立学习和思考来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是“鱼”,自学能力是“渔”。在目前各高校专业设置相对稳定但与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的情况下,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学才能拓宽知识面,合理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方式上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主性学习充实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相对于中学的学习,大学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提高,在能力上也要求有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新同学必须积极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在知识结构上,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需求,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知识面宽,相对应的能力就容易培养,适应未来岗位变化的能力也就强,毕业时的社会适应性就强。
  2重视课外实践学习,提高“软素质”。社会实践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涯的必修课。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通过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了解自我,丰富阅历。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能检验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发现自身的劣势与不足,并通过自主性学习及时进行改善与提高。同时,课外实践活动也能锻炼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等“软素质”,为未来学习、就业和生活积累经验,成为“一种‘前职业能力’或职业发展潜力”。[2]因此,职业素养的形成、就业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大学生从新生阶段就要有意识走出课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习与社会接触,把自己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软素质”,才能成为有职业发展潜力的人。
  3增强适应能力,学会做人。适应能力就是心理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一个对困难畏惧、对环境退缩的人很难有所创造。培养和增强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无论是求学还是就业,无论哪一个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挫折、困难会时常遇到,而能否经常保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已成为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除了学习能力之外,还看重毕业生对新环境、新集体的适应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是一个不断调试和改进的过程。因此,大学新生要从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志,其核心就是会做人,目标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在中学时期,广大学生背负较重的学业负担,无暇顾及道德品质培养、了解为人处事之道。所谓“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进入大学之后,既要学会“软素质”,又要学会“做人”。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会做事,还要会做人,会合作,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人的一生中,通过学校的学习只能获取需用知识的10%左右,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学习所得。随着社会知识和信息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大学生要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世界,必须要变革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自我充电”,提高知识容量和辩证思维能力。一些大学新生入学之后离开了父母的叮咛、老师的教导,学习劲头锐减,甚至学习目的缺失,导致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无序和不良效果。因此,在新生阶段就应当逐渐把学习当成一种基本生活习惯,意识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终极目标就是培养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基础,树立人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达到事业有成、个人成才和人生成功的最高境界。
  
  三对新生开展学习观教育的几点措施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以通过各种措施,让大学新生明白在基础知识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尽快了解学习与职业定位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个体的要求,明确职业认知和需要具备的能力。
  1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行动才会正确。基于就业导向的学习观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形势政策教育,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提高道德品质,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把学习与国家的建设、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其次要开展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期和近期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的目的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出来。
  2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合理设计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首先对新生进行目标教育,正确的方向、崇高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引导新同学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为了实现目标,下决心促进自己身与心、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次是心态调整教育,引导每位新同学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心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新定位。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适当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充实和丰富业余生活,有利于对学习中产生的紧张情绪的放松,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提倡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为大学新生提供了崭露头角、表现才能的机会,使他们保持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养成文明行为。这对于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也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引导他们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早日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综上所述,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新生只有未雨绸缪,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简而言之,大学生在新生阶段确立就业导向型学习观有助于发掘自我潜力,促成自我实现,更好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张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徐超.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3]陈国荣.从大学起点思考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4]兰力平.对大学新生应对就业压力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其他文献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1912年,应邀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他从自由、民主的思想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北京大学迎来了“蔡元培时代”[1],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办学理念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
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发现涉嫌犯罪案件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进口或者出口侵权货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在《条例》的修订前后并无实质性变化,并在《海关法》《处罚条例》中得以进一步规定。对于查出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海关能否向有关机关移送并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如果该类行为符合相关罪名的犯罪构成,海关应当如何掌握移送
生态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就像潘多拉盒子里飞出来的恶魔,打破了生态平衡。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是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个体、教育机构、教育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都有机地联系着,这种联系又动态地呈现为一致与矛盾、平衡与不平衡。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现在的社区音乐教育,我们也许可以看到社区音乐教育发展
目的:脑缺血及再灌注时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是造成脑卒中时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依达拉奉(edaravone)是由日本开发的一种已被研究证实的可用于脑梗死
一引言    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外语习得有重要影响。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已经证实,学生的自尊与其学习成绩有密切联系。怀利(Wylie,1979)对该领域的大量研究证明,学生的自尊与学习成绩存在正相关;瑞达(Reda,1995)的研究表明,自尊与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行为加工水平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张林,2006)。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关心、尊重学生的表现。另外,为了取
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勤工助学是其有效方法之一。高校后勤引入勤工助学服务,是指后勤在利用员工开展服务的同时,逐步建立一支由学生构成的、相对稳定的队伍,以学生自愿有偿劳动来代替部分员工岗位。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高校如何改进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高校后勤引入勤工助学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降低和伴随的转录异常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 system,CNS)疾病的普遍现象[1-3]。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转录因子的结
目的:研究MaR1对IL-4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以及其信号通路,并探讨小鼠脓毒症模型中MaR1对生存率、全身炎症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分型的影响。  方法:第一部分:观察不同剂量MaR1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观的变化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从外因角度深入研究大学生政治观变化的影响因素,对于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经济环境    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仅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也为青年一代实现人生价值开辟了多种途径。经济领域的变革导致大学生政治观的变
目的分析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健康年轻志愿者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volume,ACV)、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周边前房深度(peripheral 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