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课前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提前进入课堂,做到先学后教,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问难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和保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课前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提前进入课堂,做到先学后教,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问难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课前作业设计与布置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和保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其他文献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被德育工作者形象地描述为“心理断乳”阶段。该阶段不仅是学生个人独立成长的过渡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更是国家青年人才的关键塑造期。本文针对“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研究朋辈辅导教育方法在“00后”新生入学教育这一具体场景中的作用功能及必要性,并据此构建朋辈辅导工作模式及多层朋辈辅导工作体系,提出朋辈辅导队伍建设的多方协作方案,使高校入学教育更好地贴近“00后”新生,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类作业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延伸,小学生在课后实践作业中,通过个人采访、调查等活动,可以继续学习和思考。此外,班级可开展相关主题探讨活动,希望以此培养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符的实践情景,从而在实践作业中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不断促进小学生拓宽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德育课程考试评价面临着困境,虽然人们已从考试功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还需进一步探索。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道德学习,评价亟须从质量指标转向促进学习的后果指标,对学生的各种进步给予肯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考虑个体差异以求实现促学效果最优化。同时,评价也应从学习效果转向教学过程,从儿童的道德需要或困惑是否得以诊断、儿童的生活经验能否有效地进入课堂、儿童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是否得到尊重
道德与法治课和班会课有机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开展集体备课、联合教研活动,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和班会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途径方面有机融合的方法,把立德树人的责任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育人功能。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加强创意作业的应用实践,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细致把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研究设计学科作业,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通过简要分析学科作业的现状和设计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设计各种富有创意的作业的方法,力求建立起学科作业的新生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实践中更好地达成知行合一,实现学科综合能力和素养的
目的 为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透析室自2019年1—12月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文章以“0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为研究内容,分析了“00后”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从让学生尽快熟悉高校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三个维度总结了入学教育的目标,探讨了“0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问题,并立足“0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入学教育的目标提出对策。
<正> 中耳炎在祖国医学称为“聍耳”、“脓耳”。本病运用针刺治疗在《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等书均有记载。我们自1978年以来运用针刺治疗本病8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般情况本组86例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93天,最大者72岁,其中10岁以下34例,11~20岁16例,21~30岁13例,31~40岁12例,41~50岁6例,51~60岁3例,61岁以上2例。以青少年发病
农科院校应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大学新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解决他们的各种困惑,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不良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提升其适应能力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意。通过对N大学911名新生调查发现,新生在班级和宿舍相处方面适应较好,日常社交、同学相处、异性交往及总体适应水平表现相对较差。性别、户籍及有学生工作经历对人际适应水平影响显著,家庭经济具有一定影响,入学教学、班级氛围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从学校和专业服务介入两个层面提出提升大学新生人际适应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