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气质量常规监测不仅有利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协调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建设宜居城市,同时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针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发展状况,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寻求一种能优化和调整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方案,使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从而更好地为城市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各项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切实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城市环境;空气检测;监测点位
前言: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为此,环保部门已经着手开展空气质量检测工作,旨在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旨在寻求出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方案。
1.监测点增设或更改的范围
1.1由于城区面积不断向外扩张或者行政区划发生变化,造成现有的监测点位不能全面、真实地反馈出城市空气质量情况,因此,需要额外增加监测点位;
1.2如今。市区建筑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造成了现有监测点的采样空间减少,而且还造成采样高度提升达不到监测技术规范的问题,环境监测部门必须予以纠正。此外在原来的位置上很难校正,可以通过将监测点位就近转移来有效解决,此外,移动直线距离控制在500米范围内;
1.3现有清洁控制点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失去清洁控制点的功能的,必须分别设立清洁对照点。除此之外,不得对现有监测点进行调整或变更。
1.4技术要求
监测点位的增加或变更需要严格参照监测技术规范执行,同时进行对比试验和充分的技术论证。其中,布点优化论证环节显得尤为关键。新增设的监测仪器应与原系统兼容,并与现有监测手段相媲美。点位变动的技术需要由中国环境监测站另行提出。监测场地变更的技术方案由城市环境监测站承担,并报上级环境监测站进行审查。中国的环境监测站应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
2.监测仪器选择和现场监测
2.1监测仪器选择
为了让监测数据在不同地点之间的可比性更加令人信服,在测试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同类型监测仪器和制造商,这样,减少了同步监测过程中监测仪器差异引起的系统误差。该仪器运行稳定,在常规监测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性能指标。
2.2监测现场调查
按照不同城市的环境要求,认真检查监测现场,准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和防护,避免仪器受到干扰和损坏。如外部卡槽,防风部件,延长电源线等,对于这些小件物品或细节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工期的延误或损坏监控设备。当然,做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的积累。此外,必须事先进入监控站点,对现场情况做到认真查看和真实记录,这点尤其关键。
3.优化监测点的选择
3.1在选择优化监测点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方法恰当、思绪周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监测点达到自动空气监测的相应要求。在此期间,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这样效果更佳,更有利收集大量信息,充分展示各点的设置条件,同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尽管监测数据完全符合《规程》的相应要求,但事实上,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无法实施,给调整环节增加了不比要的麻烦,甚至出现重新选点监测。
3.2在进行监测时,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调查周围环境,有效阻止局部污染源突然出现,从而干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优化监测需要持续很长时间,有时持续了近一个月。因此,在制定方案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實地调查,以确保监测点(半径至少100米以内)周围的环境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基本稳定,尤其不能出现间断的尘、气等局地污染的影响。在监测期间,工作人员还应该每天调查周围的环境。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需要结合客观条件及时进行近距离调整,以有效避免不合格的监测数据出现。
3.3监测点的高度不得超过3至15米。“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试行)”要求“自动监测采样口或地面监测光束的高度应在3至15米之内”。事实上,在一些城市地区,特别是在一些新城区,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甚至在许多新城区开发过程中,明文规定低于X层楼不允许建设的情况,有时出现高度一致,但却夹在高层建筑之间,很难找到适合的选点。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诸如下垫面类型,平均高度和整个区域的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在新区域的高层建筑中,可以考虑将整个下垫面的平均高度,适当提升到监测高度。但是,又考虑到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和人类活动的范围,建议采样高度控制在25米以内。
3.4在选择最佳优化点位时,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考虑空气监测对区域环境相对稳定的实际要求;另一个方面需要站在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兼顾总体规划,普遍存在新城区点位增设过程中。在新区选择点位时,应尽量位于新区的规划区中部,而不是实际建成区内中心位置,并应被至少4平方公里的建设区包围,同时保证周围环境基本稳定,或其主导风向的区域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
3.5在优化环境空气点监测时,需要充分结合其他环境空气监测工作执行,进而有效提升数据利用率,防止重复工作。其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以及二氧化氮等都属于点位优化监测设计的工作内容。其监测范围覆盖整个城市地区,不仅包括旧城区,还包括新城市和一些敏感点。相对于传统的空气监测点而言,环境空气点位优化监测的点位数量和密度要更多。此时,正是对整个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详细调查最佳时机。如果能够争取到当地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调查相融合,监测数据将略微增加或调整。从有效提升其利用价值将,并将作为大气环境管理,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数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与环境质量好坏密不可分,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只有不断增强环境监测,实时监测人民生活环境数据指标,才能真正改善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生存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势在必行,而且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邱湘.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故障与维护[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年O4期.
[2]余红.应用综合分析法优化大气环境监测布点[J].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s1期.
[3]张远东.相关分析在大气优化布 点过程中的成功演绎[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1期.
[4]陈顺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格实测法优化布点研究质量保证[J].中国环境监测,2002(4):2l一22.
关键词:城市环境;空气检测;监测点位
前言: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为此,环保部门已经着手开展空气质量检测工作,旨在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旨在寻求出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方案。
1.监测点增设或更改的范围
1.1由于城区面积不断向外扩张或者行政区划发生变化,造成现有的监测点位不能全面、真实地反馈出城市空气质量情况,因此,需要额外增加监测点位;
1.2如今。市区建筑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造成了现有监测点的采样空间减少,而且还造成采样高度提升达不到监测技术规范的问题,环境监测部门必须予以纠正。此外在原来的位置上很难校正,可以通过将监测点位就近转移来有效解决,此外,移动直线距离控制在500米范围内;
1.3现有清洁控制点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失去清洁控制点的功能的,必须分别设立清洁对照点。除此之外,不得对现有监测点进行调整或变更。
1.4技术要求
监测点位的增加或变更需要严格参照监测技术规范执行,同时进行对比试验和充分的技术论证。其中,布点优化论证环节显得尤为关键。新增设的监测仪器应与原系统兼容,并与现有监测手段相媲美。点位变动的技术需要由中国环境监测站另行提出。监测场地变更的技术方案由城市环境监测站承担,并报上级环境监测站进行审查。中国的环境监测站应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
2.监测仪器选择和现场监测
2.1监测仪器选择
为了让监测数据在不同地点之间的可比性更加令人信服,在测试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同类型监测仪器和制造商,这样,减少了同步监测过程中监测仪器差异引起的系统误差。该仪器运行稳定,在常规监测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性能指标。
2.2监测现场调查
按照不同城市的环境要求,认真检查监测现场,准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和防护,避免仪器受到干扰和损坏。如外部卡槽,防风部件,延长电源线等,对于这些小件物品或细节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工期的延误或损坏监控设备。当然,做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的积累。此外,必须事先进入监控站点,对现场情况做到认真查看和真实记录,这点尤其关键。
3.优化监测点的选择
3.1在选择优化监测点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方法恰当、思绪周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监测点达到自动空气监测的相应要求。在此期间,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这样效果更佳,更有利收集大量信息,充分展示各点的设置条件,同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尽管监测数据完全符合《规程》的相应要求,但事实上,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无法实施,给调整环节增加了不比要的麻烦,甚至出现重新选点监测。
3.2在进行监测时,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调查周围环境,有效阻止局部污染源突然出现,从而干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优化监测需要持续很长时间,有时持续了近一个月。因此,在制定方案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實地调查,以确保监测点(半径至少100米以内)周围的环境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基本稳定,尤其不能出现间断的尘、气等局地污染的影响。在监测期间,工作人员还应该每天调查周围的环境。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需要结合客观条件及时进行近距离调整,以有效避免不合格的监测数据出现。
3.3监测点的高度不得超过3至15米。“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试行)”要求“自动监测采样口或地面监测光束的高度应在3至15米之内”。事实上,在一些城市地区,特别是在一些新城区,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甚至在许多新城区开发过程中,明文规定低于X层楼不允许建设的情况,有时出现高度一致,但却夹在高层建筑之间,很难找到适合的选点。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诸如下垫面类型,平均高度和整个区域的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在新区域的高层建筑中,可以考虑将整个下垫面的平均高度,适当提升到监测高度。但是,又考虑到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和人类活动的范围,建议采样高度控制在25米以内。
3.4在选择最佳优化点位时,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考虑空气监测对区域环境相对稳定的实际要求;另一个方面需要站在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兼顾总体规划,普遍存在新城区点位增设过程中。在新区选择点位时,应尽量位于新区的规划区中部,而不是实际建成区内中心位置,并应被至少4平方公里的建设区包围,同时保证周围环境基本稳定,或其主导风向的区域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
3.5在优化环境空气点监测时,需要充分结合其他环境空气监测工作执行,进而有效提升数据利用率,防止重复工作。其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以及二氧化氮等都属于点位优化监测设计的工作内容。其监测范围覆盖整个城市地区,不仅包括旧城区,还包括新城市和一些敏感点。相对于传统的空气监测点而言,环境空气点位优化监测的点位数量和密度要更多。此时,正是对整个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详细调查最佳时机。如果能够争取到当地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调查相融合,监测数据将略微增加或调整。从有效提升其利用价值将,并将作为大气环境管理,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数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与环境质量好坏密不可分,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只有不断增强环境监测,实时监测人民生活环境数据指标,才能真正改善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生存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势在必行,而且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邱湘.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故障与维护[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年O4期.
[2]余红.应用综合分析法优化大气环境监测布点[J].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s1期.
[3]张远东.相关分析在大气优化布 点过程中的成功演绎[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1期.
[4]陈顺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格实测法优化布点研究质量保证[J].中国环境监测,2002(4):2l一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