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羽诗学虽然借助《诗人玉屑》及元人诗法等的摘录、转引而获得广泛的传播,但在宋元至明初较长的时间内都未能成为诗学的主流,处於被肢解、被误读的窘境。明中期,以李东阳《麓堂诗话》的推介为转折,其诗学着作方始得以完整、准确的面貌呈现,并被奉为诗歌理论指导的典范。由此一问题的文献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思想传播过程中诸要素间所构成的紧张、互动关系以及文学典范之形成对於文学外部条件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