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搭载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的“神九”飞行乘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送入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空间的交汇对接任务。作为我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同时又是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执行任务的代表,刘洋自然是乘组中的“焦点”。
首位“神女”备受瞩目
在太空的第一天,“神九”在预定轨道运行了16圈。刘洋等3人分别进入轨道舱,脱下舱内航天服,换上蓝色工作服,开始在轨道舱就餐和休息,并轮流值班。18日11时,人们通过直播画面看到,在“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那一刻,刘洋露出了灿烂微笑。18日23时起,刘洋和搭档们开始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她还率先体验了太空自行车……从天宫一号舱内下传的画面中,每天刘洋总是以打字板的方式问候我们早安晚安,量身高,测体重,使用太空拉力计进行肌肉锻炼,一系列的准备后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开始了。作为中国第一名女航天员,刘洋的每一个举动都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刻苦勤奋 热爱飞翔
一头干练的短发,神态沉稳安静,眉宇之间有着女兵特有的飒爽和坚毅,和熟人口中那个军乐团里的黑管吹奏者、空军演讲比赛的得奖选手、文艺演出的主持人似乎很难融为一体。“神九”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入航天员大队刚满两年的“新兵”,这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刘洋深知自己的责任,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今年6月首飞,两年来,刘洋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基本没迈出航天城大门一步。除了单调乏味的生活,更大的挑战是各种身体适应性训练。为了弥补体能方面的不足,早日飞上天,她给自己增加了训练强度。野营拉练,脚底全部磨破了,她硬是拖着瘦弱的身体一步步挪完了150公里。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每天晨练,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刮风下雪从不间断。第一次转椅训练,坚持到5分钟,刘洋开始浑身冒汗、头晕恶心。教员曾提醒过大家,一旦出现呕吐,身体就会产生记忆,下次再上转椅就会出现条件反射。“为了转移注意力,我强迫自己幻想正站在海边欣赏风景”,刘洋凭着顽强的意志力,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离心机训练就是提高航天员抗过载能力的重要项目。第一次上机,她浑身使劲,“每根头发丝、每个手指甲都在用力,几分钟的训练,就如跑了万米赛,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一次次训练,一次次煎熬。按照刘洋现在的成绩,她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8倍于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依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正常操作。短短两年就要飞天,这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要在两年时间里浓缩训练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知识,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刘洋耐住了这份艰苦和寂寞。
沉着冷静 逆转危机
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战鹰进行一项俗称“盲飞”的仪表飞行。飞机离开地面,刘洋刚发出“收起落架”口令,便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充满了焦糊味。机械师紧急报告“右发(动机)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危急时刻,刘洋表现出少有的镇定,她集中精力保持住状态,和机组同事密切配合,在能见度不足2公里的情况下,实施紧急着陆。成功降落后一检查,飞机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应急处理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2009年,刘洋等奉命去西安执行人工降雨任务。飞机刚从武汉起飞,就遇到了恶劣天气。没过多久,飞机外面开始结冰,螺旋桨甩出的冰块,打在机身上发出巨响。刘洋迅速关闭自动驾驶功能,用手紧握驾驶杆,不断修正飞行姿态。
“机组商量决定坚持再往前飞一段,实在不行再找机场备降。当时大家都很紧张,担心飞机结冰会加剧。我心里只有一个愿望,盼着太阳赶快出来。飞了一会儿,感觉天慢慢变亮了,云层突然闪开了一道缝,太阳露出来了,飞机上大坨大坨的冰块慢慢融化了,那种喜悦的心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沉稳如父 坚毅如母
1978年10月,刘洋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一个普通人家,祖籍河南林州。刘洋的父亲刘石林,是郑州某机械厂的工人,大半生踏踏实实地干活,与人打交道是个直肠子,据老家的长辈说,“人老实,不会来事”。“刘洋从小性格就比较执著、坚毅,对每件事情都认真对待,不会什么一定要问明白。学习不偏科,每一项都要做到最好。小的时候立定跳远不是很好,她就早上起来苦练,从下往上蹦楼梯,刚开始蹦两个台阶,随后蹦三个台阶……这样最后考了优秀。象棋比赛也是这样,一直苦练,最后得了小学冠军。”“内向、文静、中规中矩”,高中班主任武秋月如此评价。每位教过刘洋的老师,都有类似的印象——她有异于同龄人的沉稳,心思细腻。上学期间,哪怕有一个道题一个字拿不准,刘洋也会找老师问明白。
刘洋第一次跳伞之前,打电话回家“求安慰”,母亲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跳伞吗,没问题,安全得很。何况有教员在,我们很放心。”刘洋当时还有点委屈。晚上再打电话,才发现爸妈一天都没上班,在家等着刘洋“平安落地”的消息。但是,刘洋的母亲牛喜云知道,只有放手,女儿才能飞得更高。女儿“飞天”成功后,面对记者的采访,牛喜云言语简单,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她说:“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公民,都在为祖国的事业做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自前苏联的捷列什科娃飞上太空,成为前苏联及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员。从此之后,美国、日本等国家共有56名女航天员先后进入太空。而我国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将成为世界第57名“飞天”巾帼。截至2011年,到过太空的女航天员中出了2位航天飞机女指令长,1位航天飞机驾驶员,11人次完成太空行走。女航天员们不仅承担一些细致的工作,有时也勇挑大梁,为浩瀚的宇宙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丽。
首位“神女”备受瞩目
在太空的第一天,“神九”在预定轨道运行了16圈。刘洋等3人分别进入轨道舱,脱下舱内航天服,换上蓝色工作服,开始在轨道舱就餐和休息,并轮流值班。18日11时,人们通过直播画面看到,在“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那一刻,刘洋露出了灿烂微笑。18日23时起,刘洋和搭档们开始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她还率先体验了太空自行车……从天宫一号舱内下传的画面中,每天刘洋总是以打字板的方式问候我们早安晚安,量身高,测体重,使用太空拉力计进行肌肉锻炼,一系列的准备后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开始了。作为中国第一名女航天员,刘洋的每一个举动都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刻苦勤奋 热爱飞翔
一头干练的短发,神态沉稳安静,眉宇之间有着女兵特有的飒爽和坚毅,和熟人口中那个军乐团里的黑管吹奏者、空军演讲比赛的得奖选手、文艺演出的主持人似乎很难融为一体。“神九”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入航天员大队刚满两年的“新兵”,这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刘洋深知自己的责任,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今年6月首飞,两年来,刘洋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基本没迈出航天城大门一步。除了单调乏味的生活,更大的挑战是各种身体适应性训练。为了弥补体能方面的不足,早日飞上天,她给自己增加了训练强度。野营拉练,脚底全部磨破了,她硬是拖着瘦弱的身体一步步挪完了150公里。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每天晨练,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刮风下雪从不间断。第一次转椅训练,坚持到5分钟,刘洋开始浑身冒汗、头晕恶心。教员曾提醒过大家,一旦出现呕吐,身体就会产生记忆,下次再上转椅就会出现条件反射。“为了转移注意力,我强迫自己幻想正站在海边欣赏风景”,刘洋凭着顽强的意志力,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离心机训练就是提高航天员抗过载能力的重要项目。第一次上机,她浑身使劲,“每根头发丝、每个手指甲都在用力,几分钟的训练,就如跑了万米赛,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一次次训练,一次次煎熬。按照刘洋现在的成绩,她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8倍于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依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正常操作。短短两年就要飞天,这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要在两年时间里浓缩训练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知识,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刘洋耐住了这份艰苦和寂寞。
沉着冷静 逆转危机
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战鹰进行一项俗称“盲飞”的仪表飞行。飞机离开地面,刘洋刚发出“收起落架”口令,便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充满了焦糊味。机械师紧急报告“右发(动机)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危急时刻,刘洋表现出少有的镇定,她集中精力保持住状态,和机组同事密切配合,在能见度不足2公里的情况下,实施紧急着陆。成功降落后一检查,飞机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应急处理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2009年,刘洋等奉命去西安执行人工降雨任务。飞机刚从武汉起飞,就遇到了恶劣天气。没过多久,飞机外面开始结冰,螺旋桨甩出的冰块,打在机身上发出巨响。刘洋迅速关闭自动驾驶功能,用手紧握驾驶杆,不断修正飞行姿态。
“机组商量决定坚持再往前飞一段,实在不行再找机场备降。当时大家都很紧张,担心飞机结冰会加剧。我心里只有一个愿望,盼着太阳赶快出来。飞了一会儿,感觉天慢慢变亮了,云层突然闪开了一道缝,太阳露出来了,飞机上大坨大坨的冰块慢慢融化了,那种喜悦的心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沉稳如父 坚毅如母
1978年10月,刘洋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一个普通人家,祖籍河南林州。刘洋的父亲刘石林,是郑州某机械厂的工人,大半生踏踏实实地干活,与人打交道是个直肠子,据老家的长辈说,“人老实,不会来事”。“刘洋从小性格就比较执著、坚毅,对每件事情都认真对待,不会什么一定要问明白。学习不偏科,每一项都要做到最好。小的时候立定跳远不是很好,她就早上起来苦练,从下往上蹦楼梯,刚开始蹦两个台阶,随后蹦三个台阶……这样最后考了优秀。象棋比赛也是这样,一直苦练,最后得了小学冠军。”“内向、文静、中规中矩”,高中班主任武秋月如此评价。每位教过刘洋的老师,都有类似的印象——她有异于同龄人的沉稳,心思细腻。上学期间,哪怕有一个道题一个字拿不准,刘洋也会找老师问明白。
刘洋第一次跳伞之前,打电话回家“求安慰”,母亲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跳伞吗,没问题,安全得很。何况有教员在,我们很放心。”刘洋当时还有点委屈。晚上再打电话,才发现爸妈一天都没上班,在家等着刘洋“平安落地”的消息。但是,刘洋的母亲牛喜云知道,只有放手,女儿才能飞得更高。女儿“飞天”成功后,面对记者的采访,牛喜云言语简单,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她说:“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公民,都在为祖国的事业做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自前苏联的捷列什科娃飞上太空,成为前苏联及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员。从此之后,美国、日本等国家共有56名女航天员先后进入太空。而我国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将成为世界第57名“飞天”巾帼。截至2011年,到过太空的女航天员中出了2位航天飞机女指令长,1位航天飞机驾驶员,11人次完成太空行走。女航天员们不仅承担一些细致的工作,有时也勇挑大梁,为浩瀚的宇宙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