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赵是一名初三学生。前段时间,他觉得自己与同班的一位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形影不离,上学、放学都一块儿走,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不管干什么, 只要两人在一起就觉得特别开心。 但不知为什么,一段时间后,两人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小赵产生了疑问:“我和她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与小赵相似,很多同学在心中都或多或少欣赏过某个异性同学,这种情愫出现在青春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同学们把这样单纯的好感夸大为爱情,并为之寝食难安,进而影响学业,则是很不值得的。调查显示,“早恋”现象越来越广泛化、低龄化,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包括小赵在内的同学们都应当引以为鉴,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感情。
青春期的到来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看异性同学时的感觉也变了。异性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对学习生活是有利的,非正常的交往则会产生很多问题。有的同学由于自卑等原因,对与异性交往较为恐惧;有的同学则因为误将自己对异性的好感当作爱情,因而踏入“早恋”的泥潭。向着泥潭越走越近的同学往往认为,能和自己有好感的异性在一起读书学习,有可能会得到安慰与鼓励,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因此老师和家长的禁止是没有道理的。对此,我们不完全否认,但无数的过往案例证明,这样的情况是短暂的、极少的,可能出现的好处与它的弊端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早恋”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学生生理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希望自己喜欢的异性也能够注意到自己,并能够与之单独相处。然而,中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却不及生理,所以容易盲目夸大对异性的好感,伴随着好奇心、神秘感,便会毫无防备地投入“恋爱”,却并没有了解爱情的真谛。因此,“早恋”的主要特征是朦胧性、单纯性以及感染性。问及“早恋”的感觉,有些同学表示“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 心里很羡慕, 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某位女生一起出去”;有些同学则像小赵一样,并不能确认心中的情感是什么性质的。 所以,这些同学大多是带着好奇、模仿的心态尝试“早恋”的。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到了青春期,同学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认为可以与父母分享的话题越来越少,而异性之间无论思维还是感情都具备一定的互补性,很多同学就表示,“早恋”只是为了找一个人说说心里话。也有的同学因为学业比较单调乏味,所以才对“早恋”跃跃欲试,希望就此为生活添加一些调味料。而在信息化时代,同学们又很容易受到各类媒体的影响,出于模仿或是从众心理,也想尝一尝“恋爱”中酸甜苦辣的滋味。
其实,根据以往的案例来看,“早恋”产生的影响还是以负面居多。中学时代是奠定人一生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之中。而一旦出现感情纠葛,必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早恋”的同学想法单纯,认为对方就是一切,其他的都可以抛弃,所以难以专心对待学习,甚至荒废学业,追悔莫及。总之,在秋天成熟的果实就应该等到秋天采摘,过早地进入恋爱误区容易酿成苦果,拿青春赌明天的做法是很不理智的。
鲁迅先生说过:“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中学生在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都无法承受恋爱之重,所以需要正确地与异性交往。首先,男女同学之间应存在正常的友谊,不能把友谊与爱情混淆;其次,可以通过多参加集体活动来转移对单个异性的好感。有同学解释,恋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如果说话的对象只是某一个异性,那么岂不是太狭隘了?因此,多与朋友相处,和大家共同分享喜怒哀乐是个不错的选择。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平时将精力放在学习上,便可以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一段迷人而绚烂的时光,充实的学习生活、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早恋”,还是让它安静地走开吧!(张璞楠)
案例一
小赵是一名初三学生。前段时间,他觉得自己与同班的一位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形影不离,上学、放学都一块儿走,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不管干什么, 只要两人在一起就觉得特别开心。 但不知为什么,一段时间后,两人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小赵产生了疑问:“我和她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与小赵相似,很多同学在心中都或多或少欣赏过某个异性同学,这种情愫出现在青春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同学们把这样单纯的好感夸大为爱情,并为之寝食难安,进而影响学业,则是很不值得的。调查显示,“早恋”现象越来越广泛化、低龄化,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包括小赵在内的同学们都应当引以为鉴,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感情。
青春期的到来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看异性同学时的感觉也变了。异性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对学习生活是有利的,非正常的交往则会产生很多问题。有的同学由于自卑等原因,对与异性交往较为恐惧;有的同学则因为误将自己对异性的好感当作爱情,因而踏入“早恋”的泥潭。向着泥潭越走越近的同学往往认为,能和自己有好感的异性在一起读书学习,有可能会得到安慰与鼓励,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因此老师和家长的禁止是没有道理的。对此,我们不完全否认,但无数的过往案例证明,这样的情况是短暂的、极少的,可能出现的好处与它的弊端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早恋”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学生生理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希望自己喜欢的异性也能够注意到自己,并能够与之单独相处。然而,中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却不及生理,所以容易盲目夸大对异性的好感,伴随着好奇心、神秘感,便会毫无防备地投入“恋爱”,却并没有了解爱情的真谛。因此,“早恋”的主要特征是朦胧性、单纯性以及感染性。问及“早恋”的感觉,有些同学表示“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 心里很羡慕, 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某位女生一起出去”;有些同学则像小赵一样,并不能确认心中的情感是什么性质的。 所以,这些同学大多是带着好奇、模仿的心态尝试“早恋”的。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到了青春期,同学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认为可以与父母分享的话题越来越少,而异性之间无论思维还是感情都具备一定的互补性,很多同学就表示,“早恋”只是为了找一个人说说心里话。也有的同学因为学业比较单调乏味,所以才对“早恋”跃跃欲试,希望就此为生活添加一些调味料。而在信息化时代,同学们又很容易受到各类媒体的影响,出于模仿或是从众心理,也想尝一尝“恋爱”中酸甜苦辣的滋味。
其实,根据以往的案例来看,“早恋”产生的影响还是以负面居多。中学时代是奠定人一生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之中。而一旦出现感情纠葛,必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早恋”的同学想法单纯,认为对方就是一切,其他的都可以抛弃,所以难以专心对待学习,甚至荒废学业,追悔莫及。总之,在秋天成熟的果实就应该等到秋天采摘,过早地进入恋爱误区容易酿成苦果,拿青春赌明天的做法是很不理智的。
鲁迅先生说过:“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中学生在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都无法承受恋爱之重,所以需要正确地与异性交往。首先,男女同学之间应存在正常的友谊,不能把友谊与爱情混淆;其次,可以通过多参加集体活动来转移对单个异性的好感。有同学解释,恋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如果说话的对象只是某一个异性,那么岂不是太狭隘了?因此,多与朋友相处,和大家共同分享喜怒哀乐是个不错的选择。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平时将精力放在学习上,便可以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一段迷人而绚烂的时光,充实的学习生活、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早恋”,还是让它安静地走开吧!(张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