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实质,今天的全球化的发展虽然远远超过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出现了反全球化等复杂现象,但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仍然是指导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指南。
关键词 全球化 反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应对之策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一个基本特征,我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处处感受到全球化的气息。面对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有人为全球化高唱赞歌,也有人把全球化视为洪水猛兽。如何看待全球化?下面简要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论述后,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探讨性的回答。
一、全球化的产生极其影响
中外理论界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全球化进行了广泛探讨,马克思是最早探讨全球化问题的重要思想家之一,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全球化已经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其后果》等一系列著作中,通过对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揭示了近代以来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动力、实质、影响、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全球化思想体系。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历史演进到一定历史时期才出现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相互促进的。首先,全球化是以近代地理大发现为历史机遇,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国际分工及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马克思指出:“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人的新产品,特别是进人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1]P110 “。隨着海外市场的开拓,国际贸易导致的需求的增长,“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1]P273 大工业奠定了全球化的物质基础,使蒸汽机、火车、轮船等现代交通通讯工具开始采用,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 [1]P273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1]P276海外扩张、海外贸易引起的商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不断地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只有不断地占有剩余价值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行为受资本的本性所驱使。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不断增值是形成全球化形成的内在动力。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贪婪本性使资本不断冲破民族、国家、地域的局限,不断开拓市场空问。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或价格的重炮,摧毁落后国家的落后的生产方式,而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广到世界各地。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1]P276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1]P276 马克思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因此,全球化的过程既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
二、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及影响
我们有必要把全球化这一概念作以下两个层次的理解:第一个层次就是作为一种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是指人类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这个层次的作用是积极的。马克思认为,全球化首先利于保存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只有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保障”。[1]P108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确立,摧毁或削弱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封建所有制的桎梏,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伴随着全球化的扩散,会使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阂和对立日益消失,促成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的联盟,为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条件。第二个层次指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的消极方面。当前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是一种缺乏公正、忽视平等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会带来各种负面后果、问题重重的全球化。马克思谴责资产阶级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曾采取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非人道的手段,“资本来到世间,它的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他又指出,通过资本的扩张形成了中心——依附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P276全球化的第二个层次的作用,正是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所以,问题不在于全球化.而在于全球化由谁主导。“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深刻而敏锐地批判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危害和灾难,并进而提出社会主义全球化应作为其替代方案的逻辑。”[2]认为只有用社会主义的全球化代替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才能克服全球化的弊端。由此可见,反全球化运动所反对的不是第一个层次的全球化,而是反对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受市场野性力量主控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反全球化的实质:反对新自由主义主控的全球化。我国学者宿景祥认为,反全球化这个词“还不如称之为‘正全球化’。这里的所谓‘正’,意为纠正全球化之偏。因为,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化是相生相伴的一个进程,它更多是反对全球化的消极面要求一个更加公正的全球化”。 反全球化反对的是全球化过程中滋生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全球化本身。
经济全球化并非“救世良药”,如果用“剂”不当,它也会带来负效应。反全球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全球化各种负面影响的集中回应。如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化、科技进步的成果只被少数国家享受、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等等。反全球化运动揭露了当代国际关系中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现象,以及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反全球化运动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氛围。但是,全球化运动的积极意义是有限的
反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对立力量而存在,其锋芒指向全球化的种种问题。在全球化迅速发展时代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但是,反全球化运动的积极意义是有限的,反全球化运动也存在它的弱点和消极的一面。首先,就反全球化运动本身而言。它的参加者成分庞杂,他们有些行为是非理性的、偏激的。反全球化运动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影响国际局势的稳定,因而它不能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它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和没有建立国际秩序的可行性措施表明,它也不能代表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他们没有统一的目标和主张,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解决方案,很难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反全球化运动一直是松散的、各自为战地进行。因此,总体上看,反全球化运动虽然在蓬勃发展,但并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也很难形成一股世界主导潮流。反全球化运动不可能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消除经济联系中的疆界壁垒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这一进程中弊端的产生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对该进程的主导。反全球化示威者的很多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人类需要更多的全球化,而不是更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加以解决,舍此别无他途。各国政府与公共舆论既不能片面夸大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也不能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毁坏一切传统的恶魔。世界各国都应以全球化运动所揭露出来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为鉴,积极探索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的“全球治理”之道,以实现一个更为均衡,可持续性的全球化。全球化绝不会因反全球化而停止其进程。我们今天面对的挑战不是如何阻挠全球化,而是如何消除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使其真正为人类服务。
三、处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潮流中的我国的应对之策
(一)正确看待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马克思不仅揭示了全球化的本质,还明确了全球化的丰富内容。全球化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正确看待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不要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丧失信心,认为全球化会导致资本主义化,迷失社会主义方向。
(二)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主要特征之一,是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或抗拒这一潮流,否则会使自己受损。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发展中国家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积极参与并推动它向前发展,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加快自身发展,尽快改变自身的不利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集体应对经济全球化,敢于和善于同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遏制发达国家自私自利的行为,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采取正确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对经济的监管
发展中国家要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应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拓展经济活动范围,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应加强对经济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外资进人事关国家安全的行业;在主导产业尚缺乏竞争力时,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限制竞争性进口;加强本国的金融监管,降低国际融活动带来的风险;建立经济安全预警体系,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四)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防止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的大国,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一方面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自身发展;另一方面要培育国内市场,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扩大内需规模,更多的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防止形成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五)重视环境和社会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决不能为发展经济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能走许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切实保护环境,甚至不惜牺牲一些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也要把环保工作做好。同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权益,缩小贫富差距,以維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金霞.卡斯特罗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想探析[M].学术论坛.2008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张丽仙(1972-),女,云南宣威人,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与法学系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 全球化 反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应对之策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一个基本特征,我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处处感受到全球化的气息。面对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有人为全球化高唱赞歌,也有人把全球化视为洪水猛兽。如何看待全球化?下面简要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论述后,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探讨性的回答。
一、全球化的产生极其影响
中外理论界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全球化进行了广泛探讨,马克思是最早探讨全球化问题的重要思想家之一,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全球化已经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其后果》等一系列著作中,通过对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揭示了近代以来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动力、实质、影响、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全球化思想体系。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历史演进到一定历史时期才出现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相互促进的。首先,全球化是以近代地理大发现为历史机遇,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国际分工及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马克思指出:“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人的新产品,特别是进人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1]P110 “。隨着海外市场的开拓,国际贸易导致的需求的增长,“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1]P273 大工业奠定了全球化的物质基础,使蒸汽机、火车、轮船等现代交通通讯工具开始采用,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 [1]P273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1]P276海外扩张、海外贸易引起的商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不断地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只有不断地占有剩余价值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行为受资本的本性所驱使。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不断增值是形成全球化形成的内在动力。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贪婪本性使资本不断冲破民族、国家、地域的局限,不断开拓市场空问。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或价格的重炮,摧毁落后国家的落后的生产方式,而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广到世界各地。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1]P276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1]P276 马克思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因此,全球化的过程既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
二、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及影响
我们有必要把全球化这一概念作以下两个层次的理解:第一个层次就是作为一种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是指人类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这个层次的作用是积极的。马克思认为,全球化首先利于保存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只有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保障”。[1]P108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确立,摧毁或削弱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封建所有制的桎梏,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伴随着全球化的扩散,会使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阂和对立日益消失,促成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的联盟,为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条件。第二个层次指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的消极方面。当前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是一种缺乏公正、忽视平等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会带来各种负面后果、问题重重的全球化。马克思谴责资产阶级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曾采取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非人道的手段,“资本来到世间,它的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他又指出,通过资本的扩张形成了中心——依附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P276全球化的第二个层次的作用,正是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所以,问题不在于全球化.而在于全球化由谁主导。“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深刻而敏锐地批判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危害和灾难,并进而提出社会主义全球化应作为其替代方案的逻辑。”[2]认为只有用社会主义的全球化代替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才能克服全球化的弊端。由此可见,反全球化运动所反对的不是第一个层次的全球化,而是反对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受市场野性力量主控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反全球化的实质:反对新自由主义主控的全球化。我国学者宿景祥认为,反全球化这个词“还不如称之为‘正全球化’。这里的所谓‘正’,意为纠正全球化之偏。因为,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化是相生相伴的一个进程,它更多是反对全球化的消极面要求一个更加公正的全球化”。 反全球化反对的是全球化过程中滋生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全球化本身。
经济全球化并非“救世良药”,如果用“剂”不当,它也会带来负效应。反全球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全球化各种负面影响的集中回应。如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化、科技进步的成果只被少数国家享受、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等等。反全球化运动揭露了当代国际关系中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现象,以及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反全球化运动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氛围。但是,全球化运动的积极意义是有限的
反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对立力量而存在,其锋芒指向全球化的种种问题。在全球化迅速发展时代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但是,反全球化运动的积极意义是有限的,反全球化运动也存在它的弱点和消极的一面。首先,就反全球化运动本身而言。它的参加者成分庞杂,他们有些行为是非理性的、偏激的。反全球化运动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影响国际局势的稳定,因而它不能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它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和没有建立国际秩序的可行性措施表明,它也不能代表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他们没有统一的目标和主张,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解决方案,很难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反全球化运动一直是松散的、各自为战地进行。因此,总体上看,反全球化运动虽然在蓬勃发展,但并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也很难形成一股世界主导潮流。反全球化运动不可能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消除经济联系中的疆界壁垒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这一进程中弊端的产生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对该进程的主导。反全球化示威者的很多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人类需要更多的全球化,而不是更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加以解决,舍此别无他途。各国政府与公共舆论既不能片面夸大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也不能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毁坏一切传统的恶魔。世界各国都应以全球化运动所揭露出来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为鉴,积极探索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的“全球治理”之道,以实现一个更为均衡,可持续性的全球化。全球化绝不会因反全球化而停止其进程。我们今天面对的挑战不是如何阻挠全球化,而是如何消除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使其真正为人类服务。
三、处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潮流中的我国的应对之策
(一)正确看待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马克思不仅揭示了全球化的本质,还明确了全球化的丰富内容。全球化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正确看待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不要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丧失信心,认为全球化会导致资本主义化,迷失社会主义方向。
(二)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主要特征之一,是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或抗拒这一潮流,否则会使自己受损。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发展中国家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积极参与并推动它向前发展,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加快自身发展,尽快改变自身的不利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集体应对经济全球化,敢于和善于同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遏制发达国家自私自利的行为,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采取正确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对经济的监管
发展中国家要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应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拓展经济活动范围,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应加强对经济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外资进人事关国家安全的行业;在主导产业尚缺乏竞争力时,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限制竞争性进口;加强本国的金融监管,降低国际融活动带来的风险;建立经济安全预警体系,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四)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防止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的大国,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一方面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自身发展;另一方面要培育国内市场,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扩大内需规模,更多的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防止形成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五)重视环境和社会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决不能为发展经济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能走许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切实保护环境,甚至不惜牺牲一些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也要把环保工作做好。同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权益,缩小贫富差距,以維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金霞.卡斯特罗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想探析[M].学术论坛.2008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张丽仙(1972-),女,云南宣威人,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与法学系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