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传统的封闭式实验室建设,存在着来自管理模式、资金来源、体制性障碍等方面的种种弊端。高校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实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环节,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节拍。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全媒体实验室要基于云平台的搭建和部署,充分展示“教学云”平台的独特魅力。
(一)分散型的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依附于理论教学,依据理论课程而设置,这种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割裂了每个实验间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及科研协作能力的培養。有些设备甚至在配合理论课教学的实验环节使用外,其余时间完全被闲置,尤其是高端设备器材使用率低,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1]
(二)资金来源的唯一性
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影视传媒实验室要比其他学科实验室花费更大,其设备价格昂贵,更新换代迅速,实验耗材、保养费、维修费等也相应提高,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中的融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实验室是高校的附属品,实验设备的购买就仅靠校方投资一个渠道,实验室的建设显然受到了限制。
(三)体制性障碍
集权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着严重的计划性制度障碍。教务处领导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教务处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和评判者,教师是严格的执行者和被监督者。这个体制性障碍与“互联网+”时代显然格格不入,必须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制度出台。
二、搭建一个传媒实验实践教学新平台
(一)建设开放的“教学云”平台
“互联网+”时代追求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无论是“传统教育+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教育+实验实践平台”,都需要教育行业中实力雄厚的高校打造教学平台并与社会进行资源共享,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就是一个为学生开放的主要资源基地。互联网教育将对与其配套的实验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个性化的实验验证、技能培训要求实验室的实验项目更多、更具深度,从而对设备器材的种类要求更加多样化。相应地对线下的实验实践教学提出了空间、时间、课程、项目、进程等方面更加自由的要求。另外,集体参与的大型作品项目必须由教师现场做艺术指导,作品创作、制作技术的研发都将对设备器材的先进性有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可称作中心或基地,这将是一个由实验教师、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大数据云、管理人员等组成的综合系统。[2]
这个“教学云”平台提供各个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教学进度、实验要求、仪器使用、实验课件、实验视频、技能学习要求、文字及图片搜索查询、评价反馈、在线答疑、自测练习、阶段测试、试卷管理等在线服务功能,集实验指导、实验管理、实验实施、讨论交流、分析评价等于一体。[3]
传媒教学要通过与互联网的合作,使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凭借自身教学的优势,大规模发展教学服务,在升级线上的同时也要升级线下,并借助大数据,推动实验实践教学的发展,迎接“定制式”实验实践教学时代的到来。
(二)成立游学控股,建设多个大型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地
“互联网+”时代,高校要成立自己的游学控股,打造游学实验室,建设多个大型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地。投资传媒实验实践教学同城网,打造线上线下目的地融合为一体的传媒游学模式。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有目的地的线下公司和线上各渠道相联合的情况,很多教育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是纯粹线上,实验实践是纯粹线下,但是没有目的地。我们设想将要打造的大型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地,就是把这种线上、线下目的地捆绑在一起。
因为有了实验室和互联网的结合,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他们不仅在线上得到教学,也在线下得到更好的教学与服务。我们不仅能够把传统的教学做得更好,同时也能够让实验、实践、创作等平台上的教学做得更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让各学科的教师、设备产品、融资链上的伙伴受益,以服务学生为目的,推动整个传媒教学的转型发展。
“互联网+游学”的出现,使得今后“学校”这个概念或将被重新定义。学校或许就是指实验室,或者是鉴定考核证书的机构。
三、推行轻资产融资模式,采用新型“互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
(一)推行轻资产融资模式解决资金问题
高校实验室建设只有校方投资一个渠道,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建设速度慢,影视传媒实验室建设要比其他学科实验室花费更大,众所周知,影视设备价格昂贵,更新换代迅速,解决实验室建设中的融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传媒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全面推行轻资产模式,用别人的钱来投资,产权是别人的,租金绝大部分是别人的,自己只提供实验项目设计、教学、运行管理等服务。“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开放,通过成立金融集团、消费金融公司等,运用互联网平台将金融云化,为合作伙伴提供众筹、供应链融资和消费信贷,将校方、设备商、项目、课题、金融单位、大数据等各个环节都做成一个个独立的系统,使其成为实验实践互联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采用开放是根本,数据是导向的新型管理模式
和互联网进行合作,我们首先希望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方便、更快捷,“互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以采用开放是根本、数据是导向的新型管理模式。未来教学的转型,教学必须掌握学生的相关数据,教学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4]
1.开放是根本
(1)师资、课程开放。主管部门注册认定的实验教师在网上挂牌授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跨校跨地域选该实验平台的实验课、实验教师。实验教师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跨校跨地域流动。
(2)考核开放。①考核时间开放:单一项目可以随时考核,多项目的课程结业考核;②考核形式开放:创新创作项目可通过专家组评审考核、参展参赛获奖、上网社会评比;③考核结论开放:考核结果网上公示,跨校跨地区认可。 (3)时间开放。互联网线上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个别化学习,这就决定了学生个人的需求,当然也可能在任何时间以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因此对配套的线下实验实践学习也要求能够个别化,做到时间开放自由。
(4)项目开放。除班级实验课外,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报名或自由结合的某项目小组实验,甚至是个人的实验和实践项目创新创造实验。实验项目设有必修项目、可选项目、定制项目(包含创作项目)等。
(5)进度开放。互联网线上个别化的教学,打破了“班级”的概念,学生个人可以随时进入网络系统学习,也可以随时结束课程,个别化的互联网教育拉开了教学进度,相应地不再是集体化的大班实验课,而是个别化的、进度参差不齐的实验项目。因此实验课程不再统一学时,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实验经验、项目要求,自行增减学时。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进度就要求配套的线下实验实践项目也必须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随时随地进行。
(6)地域开放。可跨校跨地域游学。例如学生在广西云南等地通过网络学习了北京某传媒大学的课程,可以在当地有资质的实验平台就近实践、创作,完成实验实践课时和考核目标,最终通过该传媒大学的考核(很可能是异地的网络考试),即可取得该传媒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招生名额不再受限制,在开放的网络时代,学生甚至可以去参加国外高校的考试。
实验平台的资质就好比是医院的级别,异地医疗或线上医疗,只要有某级别及其以上医院的医技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都认可、有效,可参照。那么同样有一定资质的实验平台的实验实践成绩,在“互联网+”时代也可跨校跨地域认可。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只是定期对实验平台进行检查、考核,认定其级别。“互联网+”时代,学校开放,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遍布全市甚至遍布全球的实验实践教学设备资源、教学资源、服务资源,都将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丰富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体验。
(7)使用开放。学生通过开放的网络,在跨校跨专业学习的状态下,也可跨校跨专业进入实验室。采用刷卡进实验室,刷卡使用设备(校园卡,或称学习卡),学生可以跨校、跨联盟,因而可以跨实验室使用。卡里面除了记载学生信息外,还将有课时、学分等相关信息。各高校可依据学分进行费用结算,也可以依靠人脸、指纹、眼纹识别技术,取代校园卡。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升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的运营效率,节省大量时间,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便利,线下实体资源也因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存在,利用率变得更高。这就是我们移动“互联网+实验实践”平台带来的巨大变化。[4]
2.数据是导向
对于实验教学来说,数据将是核心资源。
数据服务,是“互联网+”带给实验实践教学的最大价值之一。
很多企业在做决策前都需要精准的数据分析,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IT系统。随着轻资产融资模式的推行,实验室建设速度将大大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互联网的数据库——跨校联盟的数据云来提供支持。这个数据中心我们仍然可以叫实验实践教学中心,这个中心将来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获取大数据,即学生数据、设备数据、教师数据、课程及项目数据等,依托收集到的这些大数据可以用来进一步筹划以后的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1)学生数据: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教师逐一对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缺少指向性、目标不明确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指导难以做到有的放矢。要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将来的教育云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中心,这些数据将详细记录他们自己在实验室的实验实践学习进度和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数据思维”,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特点。通过对这个数据的统计和挖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就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准确,教育也才会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这样才会出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2)设备数据:每台安装有芯片的设备都和数据云联网,实时记录着设备使用者使用的时间和地点及设备状况,数据库实时统计着每台设备的利用率、折旧率,管理者实时掌握学生对设备的兴趣点及设备的到期年限等。我们掌握了这些数据,通过对线上线下教学数据的挖掘,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包括实验项目、精准推荐、项目定制和实验教学管理等在内的模块和应用,通过大数据运用和分析,找到今后发展的方向,为实验实践教学的发展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用以制订今后设备的投向计划,同时也能为相关的上级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3)教师数据:在线注册教师除姓名、出生年月日、籍贯、学历、教学经历、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最基本的信息外,还有教师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等数据。这些完备的数据方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4)课程与项目数据:通过对线上线下庞大教学数据的挖掘,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包括实验项目、精准推荐、项目定制和实验教学管理等在内的模块和应用。
如今学习渠道的定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前我们所说的渠道,指的可能就是实验室和PC,而现在的渠道已经是所有与学生的连接点。以云平台为基础,凡是能接触到学生的连接点都可能变为渠道,一台电视机、一个二维码,甚至一幅图片,都可能成为学生参与实验的渠道。
运用互联网管理,完成相关理论课程规定的课时后,融合的结果是: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来选择一个和学生最接近、最契合学生学习习惯的连接点;教师根据不同的项目通过实验平台不同的渠道进行精准的教学,为学生打造一条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教学高速公路。这才是实验室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别荣海,俞海洋.地方“211工程”高校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2]杜明辉,叶朝良,刘鹏.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3]刘立,张臣文,李文联,等.网络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與探索,2010(2).
[4]崔贯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MOOC实践教学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8).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实验师)
编校:张红玲
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传统的封闭式实验室建设,存在着来自管理模式、资金来源、体制性障碍等方面的种种弊端。高校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实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环节,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节拍。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全媒体实验室要基于云平台的搭建和部署,充分展示“教学云”平台的独特魅力。
(一)分散型的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依附于理论教学,依据理论课程而设置,这种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割裂了每个实验间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及科研协作能力的培養。有些设备甚至在配合理论课教学的实验环节使用外,其余时间完全被闲置,尤其是高端设备器材使用率低,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1]
(二)资金来源的唯一性
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影视传媒实验室要比其他学科实验室花费更大,其设备价格昂贵,更新换代迅速,实验耗材、保养费、维修费等也相应提高,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中的融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实验室是高校的附属品,实验设备的购买就仅靠校方投资一个渠道,实验室的建设显然受到了限制。
(三)体制性障碍
集权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着严重的计划性制度障碍。教务处领导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教务处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和评判者,教师是严格的执行者和被监督者。这个体制性障碍与“互联网+”时代显然格格不入,必须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制度出台。
二、搭建一个传媒实验实践教学新平台
(一)建设开放的“教学云”平台
“互联网+”时代追求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无论是“传统教育+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教育+实验实践平台”,都需要教育行业中实力雄厚的高校打造教学平台并与社会进行资源共享,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就是一个为学生开放的主要资源基地。互联网教育将对与其配套的实验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个性化的实验验证、技能培训要求实验室的实验项目更多、更具深度,从而对设备器材的种类要求更加多样化。相应地对线下的实验实践教学提出了空间、时间、课程、项目、进程等方面更加自由的要求。另外,集体参与的大型作品项目必须由教师现场做艺术指导,作品创作、制作技术的研发都将对设备器材的先进性有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可称作中心或基地,这将是一个由实验教师、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大数据云、管理人员等组成的综合系统。[2]
这个“教学云”平台提供各个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教学进度、实验要求、仪器使用、实验课件、实验视频、技能学习要求、文字及图片搜索查询、评价反馈、在线答疑、自测练习、阶段测试、试卷管理等在线服务功能,集实验指导、实验管理、实验实施、讨论交流、分析评价等于一体。[3]
传媒教学要通过与互联网的合作,使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凭借自身教学的优势,大规模发展教学服务,在升级线上的同时也要升级线下,并借助大数据,推动实验实践教学的发展,迎接“定制式”实验实践教学时代的到来。
(二)成立游学控股,建设多个大型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地
“互联网+”时代,高校要成立自己的游学控股,打造游学实验室,建设多个大型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地。投资传媒实验实践教学同城网,打造线上线下目的地融合为一体的传媒游学模式。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有目的地的线下公司和线上各渠道相联合的情况,很多教育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是纯粹线上,实验实践是纯粹线下,但是没有目的地。我们设想将要打造的大型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地,就是把这种线上、线下目的地捆绑在一起。
因为有了实验室和互联网的结合,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他们不仅在线上得到教学,也在线下得到更好的教学与服务。我们不仅能够把传统的教学做得更好,同时也能够让实验、实践、创作等平台上的教学做得更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让各学科的教师、设备产品、融资链上的伙伴受益,以服务学生为目的,推动整个传媒教学的转型发展。
“互联网+游学”的出现,使得今后“学校”这个概念或将被重新定义。学校或许就是指实验室,或者是鉴定考核证书的机构。
三、推行轻资产融资模式,采用新型“互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
(一)推行轻资产融资模式解决资金问题
高校实验室建设只有校方投资一个渠道,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建设速度慢,影视传媒实验室建设要比其他学科实验室花费更大,众所周知,影视设备价格昂贵,更新换代迅速,解决实验室建设中的融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传媒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全面推行轻资产模式,用别人的钱来投资,产权是别人的,租金绝大部分是别人的,自己只提供实验项目设计、教学、运行管理等服务。“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开放,通过成立金融集团、消费金融公司等,运用互联网平台将金融云化,为合作伙伴提供众筹、供应链融资和消费信贷,将校方、设备商、项目、课题、金融单位、大数据等各个环节都做成一个个独立的系统,使其成为实验实践互联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采用开放是根本,数据是导向的新型管理模式
和互联网进行合作,我们首先希望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方便、更快捷,“互联网+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以采用开放是根本、数据是导向的新型管理模式。未来教学的转型,教学必须掌握学生的相关数据,教学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4]
1.开放是根本
(1)师资、课程开放。主管部门注册认定的实验教师在网上挂牌授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跨校跨地域选该实验平台的实验课、实验教师。实验教师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跨校跨地域流动。
(2)考核开放。①考核时间开放:单一项目可以随时考核,多项目的课程结业考核;②考核形式开放:创新创作项目可通过专家组评审考核、参展参赛获奖、上网社会评比;③考核结论开放:考核结果网上公示,跨校跨地区认可。 (3)时间开放。互联网线上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个别化学习,这就决定了学生个人的需求,当然也可能在任何时间以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因此对配套的线下实验实践学习也要求能够个别化,做到时间开放自由。
(4)项目开放。除班级实验课外,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报名或自由结合的某项目小组实验,甚至是个人的实验和实践项目创新创造实验。实验项目设有必修项目、可选项目、定制项目(包含创作项目)等。
(5)进度开放。互联网线上个别化的教学,打破了“班级”的概念,学生个人可以随时进入网络系统学习,也可以随时结束课程,个别化的互联网教育拉开了教学进度,相应地不再是集体化的大班实验课,而是个别化的、进度参差不齐的实验项目。因此实验课程不再统一学时,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实验经验、项目要求,自行增减学时。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进度就要求配套的线下实验实践项目也必须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随时随地进行。
(6)地域开放。可跨校跨地域游学。例如学生在广西云南等地通过网络学习了北京某传媒大学的课程,可以在当地有资质的实验平台就近实践、创作,完成实验实践课时和考核目标,最终通过该传媒大学的考核(很可能是异地的网络考试),即可取得该传媒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招生名额不再受限制,在开放的网络时代,学生甚至可以去参加国外高校的考试。
实验平台的资质就好比是医院的级别,异地医疗或线上医疗,只要有某级别及其以上医院的医技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都认可、有效,可参照。那么同样有一定资质的实验平台的实验实践成绩,在“互联网+”时代也可跨校跨地域认可。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只是定期对实验平台进行检查、考核,认定其级别。“互联网+”时代,学校开放,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遍布全市甚至遍布全球的实验实践教学设备资源、教学资源、服务资源,都将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丰富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体验。
(7)使用开放。学生通过开放的网络,在跨校跨专业学习的状态下,也可跨校跨专业进入实验室。采用刷卡进实验室,刷卡使用设备(校园卡,或称学习卡),学生可以跨校、跨联盟,因而可以跨实验室使用。卡里面除了记载学生信息外,还将有课时、学分等相关信息。各高校可依据学分进行费用结算,也可以依靠人脸、指纹、眼纹识别技术,取代校园卡。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升传媒实验实践教学的运营效率,节省大量时间,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便利,线下实体资源也因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存在,利用率变得更高。这就是我们移动“互联网+实验实践”平台带来的巨大变化。[4]
2.数据是导向
对于实验教学来说,数据将是核心资源。
数据服务,是“互联网+”带给实验实践教学的最大价值之一。
很多企业在做决策前都需要精准的数据分析,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IT系统。随着轻资产融资模式的推行,实验室建设速度将大大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互联网的数据库——跨校联盟的数据云来提供支持。这个数据中心我们仍然可以叫实验实践教学中心,这个中心将来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获取大数据,即学生数据、设备数据、教师数据、课程及项目数据等,依托收集到的这些大数据可以用来进一步筹划以后的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1)学生数据: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教师逐一对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缺少指向性、目标不明确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指导难以做到有的放矢。要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将来的教育云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中心,这些数据将详细记录他们自己在实验室的实验实践学习进度和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数据思维”,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特点。通过对这个数据的统计和挖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就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准确,教育也才会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这样才会出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2)设备数据:每台安装有芯片的设备都和数据云联网,实时记录着设备使用者使用的时间和地点及设备状况,数据库实时统计着每台设备的利用率、折旧率,管理者实时掌握学生对设备的兴趣点及设备的到期年限等。我们掌握了这些数据,通过对线上线下教学数据的挖掘,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包括实验项目、精准推荐、项目定制和实验教学管理等在内的模块和应用,通过大数据运用和分析,找到今后发展的方向,为实验实践教学的发展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用以制订今后设备的投向计划,同时也能为相关的上级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3)教师数据:在线注册教师除姓名、出生年月日、籍贯、学历、教学经历、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最基本的信息外,还有教师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等数据。这些完备的数据方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4)课程与项目数据:通过对线上线下庞大教学数据的挖掘,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包括实验项目、精准推荐、项目定制和实验教学管理等在内的模块和应用。
如今学习渠道的定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前我们所说的渠道,指的可能就是实验室和PC,而现在的渠道已经是所有与学生的连接点。以云平台为基础,凡是能接触到学生的连接点都可能变为渠道,一台电视机、一个二维码,甚至一幅图片,都可能成为学生参与实验的渠道。
运用互联网管理,完成相关理论课程规定的课时后,融合的结果是: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来选择一个和学生最接近、最契合学生学习习惯的连接点;教师根据不同的项目通过实验平台不同的渠道进行精准的教学,为学生打造一条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教学高速公路。这才是实验室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别荣海,俞海洋.地方“211工程”高校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2]杜明辉,叶朝良,刘鹏.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3]刘立,张臣文,李文联,等.网络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與探索,2010(2).
[4]崔贯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MOOC实践教学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8).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实验师)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