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其中的每个学生就包括“学困生”,他们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了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学困生” 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信心,死读不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學困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教师参考。
一、利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及时发现和放大“学困生”的“闪光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B. S. 布卢姆实验证明:许多“学困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应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善于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及时放大其“闪光”的行为。做到对“学困生”要格外关心爱护,多找“学困生”谈心、编座位照顾“学困生”、上课提问不忽视“学困生”、耐心回答“学困生”的提问,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
二、注意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想使“学困生”从根本上得到转化,还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有着与实践结合的丰富内容,应注意引导得法,创造学习的高潮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
在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并不是很差,但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分数,不自觉地把他们看作“学困生”看待,冷淡与歧视他们,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数学课。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四、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困生”能跟上教学进度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不勉强赶速度。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学困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把“学困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认真布置好作业,把好考试关,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培养其信心。考试前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针对部分“学困生”可采取单独出试卷考试的方法。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从“学困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落实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进行引导培养,才能逐步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与语言》,冯志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数学模型引论》,E.A. 本德著,朱尧辰、徐伟宣译,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
关键词:“学困生” 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信心,死读不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學困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教师参考。
一、利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及时发现和放大“学困生”的“闪光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B. S. 布卢姆实验证明:许多“学困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应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善于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及时放大其“闪光”的行为。做到对“学困生”要格外关心爱护,多找“学困生”谈心、编座位照顾“学困生”、上课提问不忽视“学困生”、耐心回答“学困生”的提问,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
二、注意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想使“学困生”从根本上得到转化,还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有着与实践结合的丰富内容,应注意引导得法,创造学习的高潮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
在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并不是很差,但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分数,不自觉地把他们看作“学困生”看待,冷淡与歧视他们,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数学课。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四、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困生”能跟上教学进度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不勉强赶速度。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学困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把“学困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五、认真布置好作业,把好考试关,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培养其信心。考试前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针对部分“学困生”可采取单独出试卷考试的方法。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从“学困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落实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进行引导培养,才能逐步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与语言》,冯志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数学模型引论》,E.A. 本德著,朱尧辰、徐伟宣译,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