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学,不少初中生由于种种原因所导致的厌学情绪已经相当严重,厌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所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问题。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主要从家庭因素来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厌学 分析 对策
原因:
1.家庭不完整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在边远贫困地区,父母为了一家生计,或为了更好的生活,单方或双方都出门打工,导致孩子自己在家,或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孩子,这就会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有些应为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导致双方离婚,或父母一方死亡的,这样有会产生很多单亲家庭。也有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父母皆不在孩子身边,或者双方离世,这样会有一部分孤儿产生。无论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或是孤儿都会缺少家庭的温暖,孩子可能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导致学生日夜思念父母,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虽然有些孩子有祖父辈的照管,但由于隔代观念差异非常大,心理很难相融,思念父母,经常忧虑、失眠、烦躁,学习精力不集中,特别是双休日里无人约束他们的行为,无人督促他们的学习,放任自流。有些孩子处于无人管教,无人引导的状态,其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现状;导致学生很少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且养成了不少恶习;而相对于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兴趣却在慢慢减弱。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对学习不敢兴趣,进而失去进取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1]。
2.家庭贫困
有些家庭由于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父母双亡等各种原因,到现在还处于贫困线上。这些家庭的孩子还在考虑生计问题,往往比较自卑,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对子女教育有误
1)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就算完成了任务,剩下的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少过问。孩子做得好与坏更不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肯定,指出努力的方向,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与上进心[2]。而有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繁忙、生活辛苦等对学生疏于关心和指导,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不管不问、敷衍了事, 而学生由于贪玩、自制力薄弱等原因, 又没有得到指导和纠正, 从而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2)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3]。
著名教育专家蔡芹老师说:“家长们总是在忙着为孩子编织梦想,却很少问孩子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梦想,也不在乎孩子是否有自己的梦想[4]。”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要求,这些孩子往往压力很大。有些家长因文化程度较低,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要求不切实际,又不讲究教育的方法,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厌学。
3)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3]。
家长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自己比不过别人,就拿孩子来比较,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争气,比同事、邻居家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有的家长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他们好好学习一遍将来上好的高中乃至于好的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很多家长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完全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因素抛之脑后。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4)家长过分纵容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 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5)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做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家长是一面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会在无形之中学到家长的坏习惯。例如父母经常吵吵闹闹乃至大打出手、双亲离异、家庭变故…,在比如,家长吸烟、酗酒、赌博…,在这种"家庭教育"熏陶下的孩子往往心理异常,容易出现逃学、厌学的行为。
对策:
1.学校与家长齐抓共管
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和子女沟通。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就要经常与老师和孩子沟通 因为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状况,通过沟通也能化解孩子、老师、家长之间的误解 矛盾及不满的心理,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3]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的创伤,让孩子无后顾之忧。经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与子女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脉博。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做父母的可效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家长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1)平等交流,相互沟通。
家长要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和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
2)多鼓励,少批评[5]
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使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5]。 3)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孩子周末回家后,要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做事发现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以赞赏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增强自信,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4.正确看待孩子
1)正确估计孩子的学习能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心愿。对孩子提要求是必须的,但是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因为要求过于太高,如果孩子很努力也发不到,就会严重损害孩子自尊心,如果再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能力的话,那孩子将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应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2)要经常与孩子沟通。
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就要经常与老师和子女沟通。因为沟通才能了解子女的心理,了解他的思想、学习状况,通过沟通也能化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误解、矛盾及不满的心理,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家长需要多多学习,耐心指点,讲究方法;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要求学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
5.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家庭的骨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好坏,影响他们的人生。家长应增强教育意识,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学做人,做好人,这是最基本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切忌在孩子面前不能说坏话,不能说假话、消极的话,更不能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5]。
[参考文献]
[1]覃天强.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179
[2]王立祥.浅谈农村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教学实践与管理
[3]李媛媛.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浅谈家庭教育对初中学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57).222-223
[4]郭翠霞、孙文章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实践与探索
[5]李艳慧.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4).82
(作者单位:四川省汉源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中学生 厌学 分析 对策
原因:
1.家庭不完整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在边远贫困地区,父母为了一家生计,或为了更好的生活,单方或双方都出门打工,导致孩子自己在家,或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孩子,这就会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有些应为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导致双方离婚,或父母一方死亡的,这样有会产生很多单亲家庭。也有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父母皆不在孩子身边,或者双方离世,这样会有一部分孤儿产生。无论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或是孤儿都会缺少家庭的温暖,孩子可能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导致学生日夜思念父母,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虽然有些孩子有祖父辈的照管,但由于隔代观念差异非常大,心理很难相融,思念父母,经常忧虑、失眠、烦躁,学习精力不集中,特别是双休日里无人约束他们的行为,无人督促他们的学习,放任自流。有些孩子处于无人管教,无人引导的状态,其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现状;导致学生很少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且养成了不少恶习;而相对于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兴趣却在慢慢减弱。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对学习不敢兴趣,进而失去进取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1]。
2.家庭贫困
有些家庭由于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父母双亡等各种原因,到现在还处于贫困线上。这些家庭的孩子还在考虑生计问题,往往比较自卑,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对子女教育有误
1)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就算完成了任务,剩下的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少过问。孩子做得好与坏更不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肯定,指出努力的方向,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与上进心[2]。而有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繁忙、生活辛苦等对学生疏于关心和指导,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不管不问、敷衍了事, 而学生由于贪玩、自制力薄弱等原因, 又没有得到指导和纠正, 从而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2)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3]。
著名教育专家蔡芹老师说:“家长们总是在忙着为孩子编织梦想,却很少问孩子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梦想,也不在乎孩子是否有自己的梦想[4]。”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要求,这些孩子往往压力很大。有些家长因文化程度较低,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要求不切实际,又不讲究教育的方法,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厌学。
3)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3]。
家长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自己比不过别人,就拿孩子来比较,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争气,比同事、邻居家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有的家长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他们好好学习一遍将来上好的高中乃至于好的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很多家长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完全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因素抛之脑后。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4)家长过分纵容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 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5)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做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家长是一面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会在无形之中学到家长的坏习惯。例如父母经常吵吵闹闹乃至大打出手、双亲离异、家庭变故…,在比如,家长吸烟、酗酒、赌博…,在这种"家庭教育"熏陶下的孩子往往心理异常,容易出现逃学、厌学的行为。
对策:
1.学校与家长齐抓共管
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和子女沟通。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就要经常与老师和孩子沟通 因为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状况,通过沟通也能化解孩子、老师、家长之间的误解 矛盾及不满的心理,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3]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的创伤,让孩子无后顾之忧。经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与子女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脉博。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做父母的可效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家长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1)平等交流,相互沟通。
家长要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和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
2)多鼓励,少批评[5]
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使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5]。 3)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孩子周末回家后,要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做事发现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以赞赏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增强自信,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4.正确看待孩子
1)正确估计孩子的学习能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心愿。对孩子提要求是必须的,但是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因为要求过于太高,如果孩子很努力也发不到,就会严重损害孩子自尊心,如果再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能力的话,那孩子将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应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2)要经常与孩子沟通。
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就要经常与老师和子女沟通。因为沟通才能了解子女的心理,了解他的思想、学习状况,通过沟通也能化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误解、矛盾及不满的心理,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家长需要多多学习,耐心指点,讲究方法;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要求学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
5.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家庭的骨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好坏,影响他们的人生。家长应增强教育意识,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学做人,做好人,这是最基本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切忌在孩子面前不能说坏话,不能说假话、消极的话,更不能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5]。
[参考文献]
[1]覃天强.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179
[2]王立祥.浅谈农村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教学实践与管理
[3]李媛媛.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浅谈家庭教育对初中学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57).222-223
[4]郭翠霞、孙文章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实践与探索
[5]李艳慧.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4).82
(作者单位:四川省汉源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