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个优雅而缓慢的过程。我认为,“慢”下来不光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打造实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必然之径。特别是科学课,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假设、质疑;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实验、分析。如果这些我们都做得很好了,又何愁你的课堂教学不高效呢?所以,作为科学教师,应该让你的课堂“慢”下来。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慢”下来呢?我认为我们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切入点。
一、让备课和课前准备“慢”下来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都应该清楚,如果没有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情,手里有材料,怎么能底气十足地站在讲台上,上好一节科学课呢?高效课堂提倡转变教师教的行为,并明确提出,教师要能够正确解读教材,了解学情,制订全面具体和可以实现的三维目标,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广博,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甚至数学知识都囊括其中,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除了要正确解读教材,了解学生学情,制订好目标外,还要对上课涉及的知识深入地了解、剖析。如,湘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六年级下册“宇宙探索”单元涉及的知识都较难,因此,课前,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充分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
很多科学教师都抱怨上科学课,课前要准备那么多实验材料。的确,作为高效科学课堂的有力保证,充分而合理的实验材料必不可少,这些都需要科学教师“慢慢”地去准备,更有胜者,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率和便于在学生实验时给予有效的指导,部分教学内容还需课前亲自试验。
综上所述,科學教师备课和课前准备不“慢”下来还真不行。
二、让教学设计“慢”下来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人民小学一位教师执教的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昼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课。以前听老师上这一课时,总是把“学生猜测昼夜是怎么形成的”和“模拟昼夜的形成实验”一节课完成,结果学生猜测不充分,课堂效果不明显。而这位老师大胆地调整了课程安排,整个课堂以猜测和假设为主,而把模拟实验放到了第二课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很好地落实了五、六年级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的目标,不愧为一堂优质的科学课。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设计科学课时不应该为“课”而设计,而应该为“学生”而设计,只要是以训练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我们就应该让自己设计的课“慢”下来。
三、让学生的活动“慢”下来
科学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课堂上教师要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在学生充分地思维碰撞、动手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前听本校的一位老师上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溶解》一课,由于老师在做食盐溶解实验前没有讲清观察方法,所以,当学生实验完成后汇报时,都不能讲清食盐颗粒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只是说: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后食盐就溶解在了水里。而老师只是简单总结了什么是溶解现象后就草草结束了课堂。一堂课下来,本课的教学目标“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习惯”没有落实到位,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而众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一定要让课堂“慢”下来,如,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师发现学生没有细致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时,何不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方法:食盐没有放入水中时是什么样子的—放入水中搅拌几下后什么样子的—继续搅拌一会儿什么样子的—最后还看得见食盐颗粒吗?学生明确观察方法后再次实验,我想效果和第一次一定会大不相同。
“高效课堂”让每位教师都在思考“高效”,并尝试去实践“高效”。然而,在今天,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往往追求“快节奏”,“最大效益”,但实际上,我们的“快”反而会让我们少了观察,少了思考,少了交流,少了灵动。所以,亲爱的科学教师们,慢一点,多给自己一点研的时间,慢慢琢磨教材;慢一点,多给自己一点思的时间,静静反思教学;慢一点,多给学生一次说的机会,一次大胆交流质疑的机会,一次能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机会,我想,你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编辑 王团兰
一、让备课和课前准备“慢”下来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都应该清楚,如果没有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情,手里有材料,怎么能底气十足地站在讲台上,上好一节科学课呢?高效课堂提倡转变教师教的行为,并明确提出,教师要能够正确解读教材,了解学情,制订全面具体和可以实现的三维目标,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广博,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甚至数学知识都囊括其中,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除了要正确解读教材,了解学生学情,制订好目标外,还要对上课涉及的知识深入地了解、剖析。如,湘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六年级下册“宇宙探索”单元涉及的知识都较难,因此,课前,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充分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
很多科学教师都抱怨上科学课,课前要准备那么多实验材料。的确,作为高效科学课堂的有力保证,充分而合理的实验材料必不可少,这些都需要科学教师“慢慢”地去准备,更有胜者,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率和便于在学生实验时给予有效的指导,部分教学内容还需课前亲自试验。
综上所述,科學教师备课和课前准备不“慢”下来还真不行。
二、让教学设计“慢”下来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人民小学一位教师执教的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昼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课。以前听老师上这一课时,总是把“学生猜测昼夜是怎么形成的”和“模拟昼夜的形成实验”一节课完成,结果学生猜测不充分,课堂效果不明显。而这位老师大胆地调整了课程安排,整个课堂以猜测和假设为主,而把模拟实验放到了第二课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很好地落实了五、六年级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的目标,不愧为一堂优质的科学课。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设计科学课时不应该为“课”而设计,而应该为“学生”而设计,只要是以训练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我们就应该让自己设计的课“慢”下来。
三、让学生的活动“慢”下来
科学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课堂上教师要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在学生充分地思维碰撞、动手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前听本校的一位老师上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溶解》一课,由于老师在做食盐溶解实验前没有讲清观察方法,所以,当学生实验完成后汇报时,都不能讲清食盐颗粒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只是说: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后食盐就溶解在了水里。而老师只是简单总结了什么是溶解现象后就草草结束了课堂。一堂课下来,本课的教学目标“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习惯”没有落实到位,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而众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一定要让课堂“慢”下来,如,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师发现学生没有细致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时,何不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方法:食盐没有放入水中时是什么样子的—放入水中搅拌几下后什么样子的—继续搅拌一会儿什么样子的—最后还看得见食盐颗粒吗?学生明确观察方法后再次实验,我想效果和第一次一定会大不相同。
“高效课堂”让每位教师都在思考“高效”,并尝试去实践“高效”。然而,在今天,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往往追求“快节奏”,“最大效益”,但实际上,我们的“快”反而会让我们少了观察,少了思考,少了交流,少了灵动。所以,亲爱的科学教师们,慢一点,多给自己一点研的时间,慢慢琢磨教材;慢一点,多给自己一点思的时间,静静反思教学;慢一点,多给学生一次说的机会,一次大胆交流质疑的机会,一次能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机会,我想,你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