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的得失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艺术,广播、广告、影视、商业等各种传媒的广泛传播,对中学生的影响已无所不在。笔者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目的、有选择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引入音乐课堂。收到了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
  一、流行音乐的概念
  流行音乐是指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而从通俗的方面来讲,流行音乐永远是与新技术、新媒体、新潮流、新时代、新观念、新思想相互作用和相互推动发展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普通中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教育起着特殊的作用,尤其在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广大的中学生,当今流行音乐已经如一股劲流迅猛地传递到各个角落,中学生在大众流行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流行音乐的追随者。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中一般以学习古典与民族音乐为主,但是学生却对流行音乐有不一样的情怀,以至于有学生建议:上课不要学习课本上的无聊音乐,学习一些大众喜欢的流行音乐。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要引起重视。
  二、流行音乐进课堂对中学生的影响与利弊
  《菊花台》《花田错》《暖暖》《隐形的翅膀》……这些数不胜数的流行歌曲,都是当今中学生能脱口而出的。而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却对所学习的音乐内容表现出不感兴趣、冷漠与无精打采,上课打瞌睡与说话以及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反差使笔者对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音乐教育是否应该真实的面对流行音乐?是否要将流行音乐带入中学音乐课堂及流行音乐的实际存在对中学生的影响?笔者认为“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广泛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与它本身的特征是分不开的。
  从流行音乐的特点来看,流行音乐的存在与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在生活的压力下,流行音乐可以使人获得即时的放松与快乐,尤其是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特别青昧,并对流行歌星狂热追逐,这是当代社会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们对学校音乐教材上的曲目不感兴趣,经常抱怨教材上学习、欣赏的曲目较陌生,歌词老化,与当今时代相距甚远,无法引起共鸣,希望课堂上能学唱、欣赏流行歌曲。而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走出校园的学生总是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流行音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流行音乐还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认同感。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一方面学生对流行音乐存在着一些疑惑,希望在音乐课上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使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专家、学者、教师则对流行音乐进课堂持怀疑态度。
  精华与糟粕同在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流行音乐确实存在内容庸俗、曲调乏味、音响震耳欲聋,破坏了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美好情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的这种负面影响,学校音乐教育对流行音乐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有些教师对流行音乐的鄙视、冷漠与学生流行音乐曲不离口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其结果导致了流行音乐在学生生活中自由滋长,不予梳理、不加引导,这无疑对正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是不利的。
  我们不能以偏盖全。流行音乐有更适合中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特征。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能引起青少年思想感情的交融和共鸣。流行歌曲简单鲜明,结构简练,演唱方式不拘一格,而且有强烈、清晰、单纯而富有变化的节奏,例如《隐形的翅膀》这就是一首既励志又动听的歌曲,而且中学生喜欢那些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的音乐,听唱歌曲的同时常随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充分表现出中学生青春的活力和好动的天性。流行音乐大多音域不宽,一般用真声演唱,这也是它受中学生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需要一定演唱技巧才能完成的艺术歌曲,他们只能听而无法唱,流行音乐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感情、施展音乐才能的艺术实践机会。另外,流行歌曲一般娱乐性较强,中学生现在普遍学习负担较重,因此他们喜欢用听、唱流行歌曲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
  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表现普通人生活,真实而具体地反映着当代中国人各种各样的情感、心态以及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等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行音乐吸收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的养分,得到了广泛的传唱。例如周杰伦的《菊花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高枫的《大中国》采取了北方秧歌音调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元素。特别是在复古风的盛行之下,这种新的音乐题材,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再如《我的中国心》《让世界充满爱》等。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作品,可以让中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中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会更明显。当然,教师对于不健康的歌曲就要明确态度、表明立场、杜绝其进入课堂,使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笔者认为,中学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以乐音构成的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和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中学生由于其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同时,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区分它的优劣,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音乐,所以难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流行音乐能不能进课堂,关键要看教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最大限度地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尽可能的挖掘他们的潜能,保护和尊重他们的独特想法。流行歌曲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形式,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取其所长来为学校的审美教育服务,因为它能在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同样达到音乐教学中通过歌曲的艺术形式感染和教育学生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表少年宫)
其他文献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明确告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目的和归宿,是语文的根。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依据则是文本,故要凸显语文课的特点,守住语文的根,就必须咀嚼文本。  课前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来咀嚼文本。教师头脑中必须明确,借助某一文本应让学生积累哪些基础?训练学生哪些能力?陶冶学生什么样的情感?给学生现实生活有哪些指导?写作上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期刊
针对前抛实心球项目,教师往往会更多的强调腿的蹬、撑,以及身体和手臂的鞭打动作,而对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和换脚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因过早地换脚而影响“撑”的效果。其中,部分学生不得不采用后退一步与投掷线保持一段距离,以免出手后脚跨出线犯规,部分学生则是为了确保不犯规而束手束脚,最终影响成绩。对此,通过对前抛实心球技术的有利分析,同时借鉴其他投掷项目出手后的动作特点以及针对学生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化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教师与文本真真切切的对话,将获得无穷无尽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情感的陶冶,这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意性所决定的。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
期刊
进入21世纪,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于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大挑战。众所周知,教育在提高公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石,自然而然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
期刊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与此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  笔者现就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在
期刊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一直以来,它都是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难点,犹如高处不胜寒,让许多学生望“文”兴叹,特别是学生们上高中以后,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差不多都是散文,更是让他们感到畏首畏尾,不知道从何下笔。于是,散文阅读教学在初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散文教学的一些粗略的感悟。  首先,教师要根据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渲染气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将文本吃透,完整理解散文所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
期刊
【摘要】通过对田径训练竞赛组织、竞赛时的组织阶段、心理训练等论述以及两位学生队员参加比赛时的成绩对比,得出青少年田径训练竞赛组织与心理训练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将田径训练组织工作和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做好、做扎实,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技能、运动能力达到最佳心理比赛状态,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竞赛的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训练 组织 技术 技能 运动能力  一次田径运
期刊
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很多学生一听到上数学课就感到头痛。如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潜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呢?教师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现笔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一、充分运用游戏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特性,她们好奇好动、好胜心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特点,把它融于教学之中。如“找朋友”,教师可把很多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