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青少年具有创造的志向和创造的才干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学语文教学应能促进创造性活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从心理学和信息论角度看,创造性思维可分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胡伦贵先生在《人的终极能量开发》一书中,把发散思维分为质疑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反向思维、侧向思维等类型。发散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创造能力的好形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对于语文教学十分必要。
一、培养质疑的思维品质
质疑是创新之始。人的思维有赖于疑难问题的激发,疑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源泉。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不断质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认识,才能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品质。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对结论的接受,应能够从学生疑惑处入手,提出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或鼓励学生主动求知质疑。
如执教《祝福》一文,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祥林嫂姓甚名谁?2.她的丈夫祥林死了,人们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3.她的第二个丈夫叫贺老六,但人们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4.在被卖出嫁时,祥林嫂进行了出格的反抗,这种反抗精神是否值得歌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质疑,可以促使学生换一个视角,作多维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框架,拓宽思路,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掌握。
二、培养横向思维品质
事物有其多面性、多种视角,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答案。其中比较法在于运用知识、探究规律、形成能力,能培养学生横向思维的习惯,优化思维结构。要让学生在比较不同类型的事物、内容时,深入研究异同点,以获得多方面的认识,领悟材料的本质属性,形成合理有效的思维。
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后,就可以让学生将这篇小说同莫泊桑的《项链》进行横向比较。这两篇小说都是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和妇女命运的,它们都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虚构来刻画人物,揭示社会矛盾;表现手法都相当高明,善于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它们的描写风格相近,都是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而不是浓墨重彩;细节描写都非常成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学传统的不同,两篇小说之间也存在着个性差异。例如,鲁迅以肖像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方式,其中“画眼睛”最为突出。莫泊桑则把心理刻画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另外,《祝福》采用的是“传记体”的叙事手法,而《项链》只写了一件事、人生的一个片断。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经常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阅读理解课文,是迅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培养纵向思维品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积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元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树立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套中人”的典型形象,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教学时设计问题要由表及里,纵向深入。可让学生依次分析下列问题:1.中学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在衣、行、住、用等各个方面都作茧自缚,他有哪些形形色色的套子?2.别里科夫生活中的种种有形的“套子”,只是他灵魂深处的无形的“套子”的外化,那么这无形的套子是什么?3.教师们和全城的人为什么怕他?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他怕的是什么?4.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何在?课文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系列问题,层层发问,环环相扣,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培养反向思维品质
对某些固有的观点、方法等取其相对的视角进行思考,求异探究,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提高思辨能力。爱因斯坦在论述科学研究时,曾多次提到“反过来加以考虑”、“采取相反路线”。一个问题的认识绝不会只有一种结论,有时甚至有相反的结论。任何一篇佳作,也不会尽善尽美。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反面进行设想,异中求新。要善于对思维的结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例如写议论文,成语新解是进行反向思维的好材料。《人微言不轻》《有志者,事不成》《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文题,都是对成语作合理的逆向思考得到的全新的见解。又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有几处标点,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如“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按规定,引号前不用逗号而用冒号,因而要向学生讲清在上世纪20年代,还没有形成系统严密的现代汉语语言、语法规则,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文本的瑕疵。还可以对陈西滢、杨荫榆的生平作补充介绍,让学生对人物作再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的品质。
五、培养侧向思维品质
侧向思维是指从外部信息的特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不仅可以从正面去研究,也可以从侧面去接触和进攻。因而应注意发展学生的侧向思维品质,鼓励他们积极钻研,大胆想象、思索,广泛猎取,克服思维惰性。在课外活动课上请美术老师讲绘画的技巧,会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启发,获得写作的灵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音乐渗透,对学生作直观性的诱导和形象化的点拨,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如讲《孔雀东南飞》一文,由于处于当代社会的青年对当时的背景了解很少,对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摧残人们幸福生活的罪恶没有切身感受,因而缺少主动深刻的思考。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这首诗歌所表现的主题几乎相同。虽一为音乐,一为诗歌,但两部作品的艺术构思却如出一辙。在教学时,可以播放这首乐曲,让学生在凄婉哀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获得对课文深刻内涵的理解,让音乐深深地打动他们,激发起创造性思维的浪花。
当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的方式,并不止这些。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创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品质,强化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答问题,用超出教材的内容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首创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王荣生《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作者单位: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从心理学和信息论角度看,创造性思维可分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胡伦贵先生在《人的终极能量开发》一书中,把发散思维分为质疑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反向思维、侧向思维等类型。发散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创造能力的好形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对于语文教学十分必要。
一、培养质疑的思维品质
质疑是创新之始。人的思维有赖于疑难问题的激发,疑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源泉。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不断质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认识,才能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品质。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对结论的接受,应能够从学生疑惑处入手,提出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或鼓励学生主动求知质疑。
如执教《祝福》一文,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祥林嫂姓甚名谁?2.她的丈夫祥林死了,人们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3.她的第二个丈夫叫贺老六,但人们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4.在被卖出嫁时,祥林嫂进行了出格的反抗,这种反抗精神是否值得歌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质疑,可以促使学生换一个视角,作多维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框架,拓宽思路,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掌握。
二、培养横向思维品质
事物有其多面性、多种视角,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答案。其中比较法在于运用知识、探究规律、形成能力,能培养学生横向思维的习惯,优化思维结构。要让学生在比较不同类型的事物、内容时,深入研究异同点,以获得多方面的认识,领悟材料的本质属性,形成合理有效的思维。
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后,就可以让学生将这篇小说同莫泊桑的《项链》进行横向比较。这两篇小说都是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和妇女命运的,它们都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虚构来刻画人物,揭示社会矛盾;表现手法都相当高明,善于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它们的描写风格相近,都是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而不是浓墨重彩;细节描写都非常成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学传统的不同,两篇小说之间也存在着个性差异。例如,鲁迅以肖像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方式,其中“画眼睛”最为突出。莫泊桑则把心理刻画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另外,《祝福》采用的是“传记体”的叙事手法,而《项链》只写了一件事、人生的一个片断。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经常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阅读理解课文,是迅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培养纵向思维品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积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元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树立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套中人”的典型形象,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教学时设计问题要由表及里,纵向深入。可让学生依次分析下列问题:1.中学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在衣、行、住、用等各个方面都作茧自缚,他有哪些形形色色的套子?2.别里科夫生活中的种种有形的“套子”,只是他灵魂深处的无形的“套子”的外化,那么这无形的套子是什么?3.教师们和全城的人为什么怕他?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他怕的是什么?4.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何在?课文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系列问题,层层发问,环环相扣,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培养反向思维品质
对某些固有的观点、方法等取其相对的视角进行思考,求异探究,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提高思辨能力。爱因斯坦在论述科学研究时,曾多次提到“反过来加以考虑”、“采取相反路线”。一个问题的认识绝不会只有一种结论,有时甚至有相反的结论。任何一篇佳作,也不会尽善尽美。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反面进行设想,异中求新。要善于对思维的结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例如写议论文,成语新解是进行反向思维的好材料。《人微言不轻》《有志者,事不成》《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文题,都是对成语作合理的逆向思考得到的全新的见解。又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有几处标点,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如“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按规定,引号前不用逗号而用冒号,因而要向学生讲清在上世纪20年代,还没有形成系统严密的现代汉语语言、语法规则,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文本的瑕疵。还可以对陈西滢、杨荫榆的生平作补充介绍,让学生对人物作再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的品质。
五、培养侧向思维品质
侧向思维是指从外部信息的特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不仅可以从正面去研究,也可以从侧面去接触和进攻。因而应注意发展学生的侧向思维品质,鼓励他们积极钻研,大胆想象、思索,广泛猎取,克服思维惰性。在课外活动课上请美术老师讲绘画的技巧,会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启发,获得写作的灵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音乐渗透,对学生作直观性的诱导和形象化的点拨,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如讲《孔雀东南飞》一文,由于处于当代社会的青年对当时的背景了解很少,对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摧残人们幸福生活的罪恶没有切身感受,因而缺少主动深刻的思考。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这首诗歌所表现的主题几乎相同。虽一为音乐,一为诗歌,但两部作品的艺术构思却如出一辙。在教学时,可以播放这首乐曲,让学生在凄婉哀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获得对课文深刻内涵的理解,让音乐深深地打动他们,激发起创造性思维的浪花。
当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的方式,并不止这些。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创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品质,强化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答问题,用超出教材的内容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首创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王荣生《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作者单位: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