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最近一段时期,中小学生在作文中说谎被媒体一再提及,“人生说谎作文始”、“语文教师教学生说谎”等的指责,使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再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对中小学生作文说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对策,这对语文教学乃至基础教育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 撒谎作文 现象反思
一、热点链接
我班上的学生在写《遗憾》这篇作文时,写得非常感人。但是这几篇作文竟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作文的作者都是出自单亲家庭,文中讲的都是他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做出了不孝敬、不体贴父母的事,而深感遗憾。我调查了一下,结果,除一位同学外,其他几位都告诉我这些感人的故事都是他们从作文书上看到的,然后稍作改动,就“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了。老师也是这样教他们做的,如果不会作文,就背作文,从他们学写作文开始就是这样的。
反思: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撒谎作文”,这类作文不能与现实对话,作文内容、思想情感远离现实,或者搬别人的作文材料,或者复制他人的思想情感。这种“技巧”在学生中悄悄地流传着,作文抄袭已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了。据我了解,有不少教师也鼓励学生在实在找不到作文素材的时候,不妨从书中借光。作文抄袭现象,正是这种以分数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么能视而不顾,任其错误地发展下去呢?不错,在这座独木桥上,分数就是绿色通行证。但我们怎么能为了分数而作出这种误人子弟之事呢?这害的将会是整个下一代。他们从小便不知作文就是做人,应说真话,吐真情。他们从小便不知道诚信的重要性。老师们,难道要为了分数再做这种违背教育道德和教育良知的事吗?
二、问题归因
1.学生缺乏观察事物的方法及习惯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家长、老师、社会各界的保护中,生活圈子狭小,不可能接触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缺乏生活的自我体验。自己身边的困难无需用心解决,没有留心周围的事物的习惯,看到的事情,如过往云烟,发现的眼光消失,因而难以储备充裕的作文素材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题。
2.老师立意过高,促使学生编造谎言
习作就是让学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事情。平日里,学生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捡到文具零钱等小事,极少或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看到警察捉小偷、拾金不昧(大额数目)之类的“大事”。学生作文中此类“大事”大多是从电视及作文书中看到的。老师往往只关注写作技巧,见这些“大事”的描写语言生动、事件曲折、思想性强就大加赞赏,还在评讲课中当众表扬,在“学习园地”上展示。对于那些“小事”平铺直叙,要不让学生重写,要不大大修改一番。为了写出立意高的作文,学生就不能不发挥自己想象力,编造身边的助人为乐等“大事”的故事情节,求得一个过得去的作文分数。
三、对策举隅
1.提供轻松自然的习作氛围——学生乐意写
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布置写日记、周记比较好,也就是随意作文。在学校上学期间,可要求学生写周记;放寒暑假期间,可布置学生写日记。学生随自己的意愿有什么就写什么,三言两语也行,所写内容比较真实。在学校进行各种活动后布置学生写作真实反映当时的场景,如“欢乐的六一节”、“小学生应不应该多看电视”、“我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些内容也能触动学生真实的内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节假日时轻松自然的氛围,如“清明时节忆先人”、“端午节看家乡的风俗”无一不是展示学生自然流露,反映真实情景的良好机会。相信在这样一系列的习作练习之后,学生会做到有内容可写,沉浸在快乐习作中。
2.引导多渠道收集习作素材——建立素材库
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习作素材库很有必要。从哪些渠道搜集这些素材呢?一从身边见闻入手。在家里留心家人都在做哪些事,长辈给你讲了哪些故事;爸爸、妈妈辛苦在哪里;在学校里哪位老师特别好,课堂上哪个的同学表现受到老师的表扬……二从电视电影入手。引导学生从电视节目上收集信息,今天喜羊羊做了什么事,慢羊羊又发明了什么……三从电脑网络入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身边信息之多,让人无法想象,而这些信息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记录信息,并整理到自己的习作素材库中。
3.巧妙创设习作课堂之情境——引真情流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最大限度达到写作目的。以课文为媒介、情境为渠道,积极地流露真情实感。
4.师生共同参与有效评价中——赞赏作动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也只是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只要学生的习作真实反映出自己的见闻,独特感受,教师就应该以赞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习作,这样学生会更喜欢通过习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无压力、无拘束,有话敢说,有话敢写,没有了习作心理负担,自己的习作中的闪光点经常得到肯定,得到赞赏,学生就会喜欢写自己的东西,就会主动进入习作的自由空间,就不会为迎合老师立意而弄虚作假。
关键词: 小学生 撒谎作文 现象反思
一、热点链接
我班上的学生在写《遗憾》这篇作文时,写得非常感人。但是这几篇作文竟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作文的作者都是出自单亲家庭,文中讲的都是他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做出了不孝敬、不体贴父母的事,而深感遗憾。我调查了一下,结果,除一位同学外,其他几位都告诉我这些感人的故事都是他们从作文书上看到的,然后稍作改动,就“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了。老师也是这样教他们做的,如果不会作文,就背作文,从他们学写作文开始就是这样的。
反思: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撒谎作文”,这类作文不能与现实对话,作文内容、思想情感远离现实,或者搬别人的作文材料,或者复制他人的思想情感。这种“技巧”在学生中悄悄地流传着,作文抄袭已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了。据我了解,有不少教师也鼓励学生在实在找不到作文素材的时候,不妨从书中借光。作文抄袭现象,正是这种以分数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么能视而不顾,任其错误地发展下去呢?不错,在这座独木桥上,分数就是绿色通行证。但我们怎么能为了分数而作出这种误人子弟之事呢?这害的将会是整个下一代。他们从小便不知作文就是做人,应说真话,吐真情。他们从小便不知道诚信的重要性。老师们,难道要为了分数再做这种违背教育道德和教育良知的事吗?
二、问题归因
1.学生缺乏观察事物的方法及习惯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家长、老师、社会各界的保护中,生活圈子狭小,不可能接触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缺乏生活的自我体验。自己身边的困难无需用心解决,没有留心周围的事物的习惯,看到的事情,如过往云烟,发现的眼光消失,因而难以储备充裕的作文素材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题。
2.老师立意过高,促使学生编造谎言
习作就是让学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事情。平日里,学生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捡到文具零钱等小事,极少或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看到警察捉小偷、拾金不昧(大额数目)之类的“大事”。学生作文中此类“大事”大多是从电视及作文书中看到的。老师往往只关注写作技巧,见这些“大事”的描写语言生动、事件曲折、思想性强就大加赞赏,还在评讲课中当众表扬,在“学习园地”上展示。对于那些“小事”平铺直叙,要不让学生重写,要不大大修改一番。为了写出立意高的作文,学生就不能不发挥自己想象力,编造身边的助人为乐等“大事”的故事情节,求得一个过得去的作文分数。
三、对策举隅
1.提供轻松自然的习作氛围——学生乐意写
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布置写日记、周记比较好,也就是随意作文。在学校上学期间,可要求学生写周记;放寒暑假期间,可布置学生写日记。学生随自己的意愿有什么就写什么,三言两语也行,所写内容比较真实。在学校进行各种活动后布置学生写作真实反映当时的场景,如“欢乐的六一节”、“小学生应不应该多看电视”、“我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些内容也能触动学生真实的内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节假日时轻松自然的氛围,如“清明时节忆先人”、“端午节看家乡的风俗”无一不是展示学生自然流露,反映真实情景的良好机会。相信在这样一系列的习作练习之后,学生会做到有内容可写,沉浸在快乐习作中。
2.引导多渠道收集习作素材——建立素材库
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习作素材库很有必要。从哪些渠道搜集这些素材呢?一从身边见闻入手。在家里留心家人都在做哪些事,长辈给你讲了哪些故事;爸爸、妈妈辛苦在哪里;在学校里哪位老师特别好,课堂上哪个的同学表现受到老师的表扬……二从电视电影入手。引导学生从电视节目上收集信息,今天喜羊羊做了什么事,慢羊羊又发明了什么……三从电脑网络入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身边信息之多,让人无法想象,而这些信息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记录信息,并整理到自己的习作素材库中。
3.巧妙创设习作课堂之情境——引真情流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最大限度达到写作目的。以课文为媒介、情境为渠道,积极地流露真情实感。
4.师生共同参与有效评价中——赞赏作动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也只是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只要学生的习作真实反映出自己的见闻,独特感受,教师就应该以赞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习作,这样学生会更喜欢通过习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无压力、无拘束,有话敢说,有话敢写,没有了习作心理负担,自己的习作中的闪光点经常得到肯定,得到赞赏,学生就会喜欢写自己的东西,就会主动进入习作的自由空间,就不会为迎合老师立意而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