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对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三种对策,使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结合,努力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优美氛围,构建学生的健康美丽人生。
关键词: 文明礼仪 教育 健康人生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多有偏颇之处,如脱离儿童实际,口号式的东西较多,抽象的大道理较多,而实质性、基础性、实践性的教育则太少,特别是文明礼仪等的基础道德教育则更少。因此不少青少年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一是家庭结构残缺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自尊心过强。二是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教育,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孩子表现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
(二)社会因素。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很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礼仪观念。一是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二是来自网吧、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中,甚至通宵达旦。三是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四是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算不上违法犯罪,学校教育效果不大,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礼仪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文明礼貌的重要场所,在普及礼仪知识、开展伦理教育、传播现代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重视培养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把礼仪教育排斥在外。另外,学校教育方法简单单一,教育形式机械,措施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青少年的礼仪观念。
二、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1.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这一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就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行为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导员,学校教育应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师准则,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对每堂课的德育渗透内容进行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而且完成德育教育目标。
3.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学校应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不但要“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目前,因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忽视对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子女坐享其成,导致孩子养成任性,娇纵等恶习,给实施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大大削弱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起来。
三、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构建学生的健康美丽人生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中,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学校广播站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在活动中,广大同学结合实际,从身边找出了一大批在学习、劳动及尊敬师长等方面的先进典范,并根据自身实际细致剖析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同学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道德礼仪意识有所增强。
总之,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频繁、更广泛,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更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而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相互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一个健康美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
[3]礼仪常规.
[4]礼仪知识ABC.
关键词: 文明礼仪 教育 健康人生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多有偏颇之处,如脱离儿童实际,口号式的东西较多,抽象的大道理较多,而实质性、基础性、实践性的教育则太少,特别是文明礼仪等的基础道德教育则更少。因此不少青少年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一是家庭结构残缺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自尊心过强。二是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教育,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孩子表现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
(二)社会因素。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很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礼仪观念。一是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二是来自网吧、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中,甚至通宵达旦。三是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四是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算不上违法犯罪,学校教育效果不大,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礼仪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文明礼貌的重要场所,在普及礼仪知识、开展伦理教育、传播现代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重视培养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把礼仪教育排斥在外。另外,学校教育方法简单单一,教育形式机械,措施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青少年的礼仪观念。
二、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1.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这一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就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行为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导员,学校教育应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师准则,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对每堂课的德育渗透内容进行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而且完成德育教育目标。
3.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学校应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不但要“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目前,因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忽视对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子女坐享其成,导致孩子养成任性,娇纵等恶习,给实施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大大削弱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起来。
三、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构建学生的健康美丽人生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中,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学校广播站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在活动中,广大同学结合实际,从身边找出了一大批在学习、劳动及尊敬师长等方面的先进典范,并根据自身实际细致剖析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同学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道德礼仪意识有所增强。
总之,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频繁、更广泛,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更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而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相互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一个健康美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
[3]礼仪常规.
[4]礼仪知识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