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种教学上的缺陷。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运用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多媒体技术恰恰可以弥补这种教学上的缺陷。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了,它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只依靠课本、挂图、模型的讲解,利用彩色背景、立体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漫动画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化微观为宏观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一章中,“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两节的内容都是生物学科的入门和基础,是重点和难点,也是微观性的知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看不见,摸不着,感到难以理解,而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逼真地演示细胞分裂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通过课件中染色体不同的色彩显示,让学生正确理解染色体也是通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进入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把抽象的微观知识变成清晰的宏观知识,继而能更好地理解分裂后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原来的染色体为什么是一致的,也就明白了遗传物质在细胞前后代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原因了。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转换,一方面可以突破微观的限制,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具无法比拟的。
  二、化静态为动态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往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生物教材中种子的萌发、血液循环、人体的呼吸、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发育,等等,都是复杂的生命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把这些复杂的过程讲得透彻,只能用语言、板书和挂图给学生讲解,常常把复杂的、动态的生命活动分解成一组组静态的图片。由于初中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再加上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对他们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因此这些内容的重点不能突出,难点无法突破,学生就像雾里看花,严重削弱了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告诉我们,活动事物的刺激感要比静止的更被人认知,更容易加深印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就可以运用三维立体、视频、动漫动画等载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把这些静止的状态变成活动的状态,让学生可以看到清晰、生动的图片和图像,使得知识的表达更加形象和准确,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并且不容易遗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化抽象为具体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内容比如人体的呼吸、新陈代谢、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十分抽象的,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无从下手,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只能按照教学挂图和课本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对这些抽象性的内容听不懂,所以就没有兴趣去听,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生理过程,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下认真备课,从网络上查找一些有关的教学课件,进行多次加工整理,并且运用到教学课堂上去,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人体的呼吸》这一节时,可以先一边讲解一边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人体在吸气和呼气时肋骨位置的变化、膈的位置的变化,分析胸廓容积大小变化的原因,以及胸廓容积的变化与气体吸进和呼出的关系,用慢放或定格的方法演示出人体的呼吸这种生命活动的全部过程,把这种抽象的、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易懂,既形象逼真,又一目了然,从而降低了抽象思维的坡度,体现了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直观性,易于学生接受。
  四、化呆板为活泼
  兴趣是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诱发学生学习的有效动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对这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根本无法提起兴趣,容易引起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下降了,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了。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像、图片、课件等形象生动的信息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把一些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演变成生动活泼的形式,渲染气氛,来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的有机结合,要比单纯的一种讲解刺激效果好得多,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这样教师教得有兴趣,学生也学得轻松,更容易持久记忆。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统一,抓住其心,留住其神,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教师担负着重要的教书和育人的责任。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化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初中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贯穿育人的思想。教师要有服务意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人。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初中化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实验化学实验造成安全事故的事件在学校里时有发生。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这样危险也能变为安全,反之,安全也变得不安全。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实验中的事故类型 
目前,广大教师努力更新课堂教学理念,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观察与思考后发现,不少课堂上出现了形式上热闹而实质上低效的新问题。如何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地开展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下面我就在教学中采用到的几种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一、听写复习  对于生物学科教学来说,每周的课时数只有2节课,上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知识点较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复方黄连降糖片药效学的同时,探讨该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目的:探讨活血潜阳方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间质重构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1)临床: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血瘀阳亢证)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及缬沙坦加活血潜阳方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乏氧诱导因子-1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 HIF-1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二者与宫颈
摘 要: 作者经过对比试验,研究了菌龄、涂片厚度、媒染时间、脱色时间的变化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时,大肠杆菌培养24h左右为宜,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5h左右为宜;涂片厚度应均匀薄片;媒染时间控制在60s;脱色时间应严格控制在25~30s。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革兰氏染色 影响因素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鉴别方法,而
扬子板块西缘北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分布较广。它们具有准铝质化学成分(A/NKC—4.3),I_(sr)较低(
一九三八年初至十月间,福建党分别隶属中共长江中央局(简称长江局)及其东南分局的领导。在这近一年时间里,福建党的工作应如何正确评价?是否有受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影响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很好的规范性意识和规范性行为,社会才能得以正常运行。然而,高校中外语类学生规范性行为却面临失范的危险。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