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点滴的微末决定教学的成败。咬文嚼字、挖掘空白,重视误读……抓住这些教学中的细枝末节,品读感悟,就会让课堂熠熠生辉,精彩纷呈。
【关键词】细节;咬文嚼字;挖掘空白;误读
Concern detail, enjoy reading of fascinating
——Teaching 《the flower will also fly a kite 》 of after the lesson thinking
Yang Hong-xia
【Abstract】Detail decision success or failure, the tiny end of the intravenous drop on the classroom decisi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teaching.Chew words, scoop out blank, the value mistake read ……hold tight these a twig end within teaching stanza, article read feeling Wu, will let classroom Yi the Yi living Hui, fascinating the Fen present.
【Key words】Detail;Chew words;Scoop out blank;The mistake read
细节决定成败。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丝不经意的行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每一处微不足道的细微之处,往往反映着老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点滴的微末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丝丝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细节,就会让新课程理念更加落实,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让精彩的火花不断呈现,从而折射出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
1.咬文嚼字,品味细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有时抓住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花儿也会放风筝》一文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美丽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呢?细研文本,我抓住关键词语“渴求”,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便有了以下教学片断的精彩。
师生深情并茂诵读第一小节
师:这当中,有一个词值得我们探究,猜猜看,它是什么?
生:长尾巴!(师摇头)
生:不长尾巴!
师:不对!
生:渴求!
师:你真棒,有一双慧眼!来,咱们读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生齐读)
师:“渴求”换个词就是——
生:渴望!
生:希望!
生:盼望!
师:请把这些词换进去读读!(生读)
师:“我”渴望什么?此时你就是文中的我,放飞你的想象,畅谈心中的愿望吧!
生:我渴望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生:我希望这美丽的春天永远不要离去!
……
师:那为什么文中不用“渴望”“希望”等词,而用“渴求”呢?这“渴求”还有什么意思?
生:还有“追求”的意思!
生:还有“要求”的意思!
师:真好,那“我们”追求什么呢?
生:我们追求快乐、自由的生活。
生:我们追求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祥和的大自然!
师:掌声响起!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将词语与其所在的语句紧密结合,在反复品读中“咬文嚼字”,此教学片断中,抓住关键词眼“渴求”,让学生更换词语、换位思考,在一次次诵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体味到了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这一文章主旨。
2.挖掘空白,品味细节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的一切。”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今天的飞机和宇宙飞船,更没有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因此想象力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应从小加强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抓住细枝末节,从一个标点,一处情节中挖掘文本空白,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继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感悟能力。《花儿也会放风筝》一诗中第3小节末句有一个省略号,我抓住这一细节,诱发学生想象,于是教学中便有了以下情景:
师围绕开课时的质疑“花儿为什么能放风筝”“花儿怎样放风筝”“花儿放什么风筝”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2~4小节课文内容。
师:孩子们,读了这2~4节小诗,你明白了花儿怎样放风筝的吗?
生:有的在半空中飞高飞低,有的在花丛中盘旋滑行。
师:来,用你美妙的朗读把这番美景表达出来!(生深情朗读)
师:是呀,真美!大家注意看,这两句末尾还有一个——
生:省略号!
师: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完了,写不完了。
师:来,我们走进去,再想象想象这些美丽的风筝是怎么飞的。
生:这些美丽的风筝有的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生:有的在花瓣中你追我赶!
生:有的在花丛中窃窃私语!
……
师:多么美丽动人的画面啊!来,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把这美景读出来!(生再次深情朗读)
挖掘空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拓宽文本的宽度,挖掘文本的深度,增加课堂的容量,从而使学生朗读感悟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生成语文课堂中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来。
3.重视误读,品味细节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师们在阅读活动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读书的形式也日趋多样。诸如教师领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班级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确实做到了“书声琅琅”。但是,学生在个体朗读或集体朗读中常常会出现增字、掉字、改字等现象,从而使朗读不流畅、不连贯,不易于抒发自己的阅读体验。而对于此,教师往往不屑一顾,最多也就是让学生重新来过,将错误纠正就罢了。其实,若授课者能明察秋毫,反映敏捷,抓住学生的误读生发开去,也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师:是的,快乐的花儿,快乐的“风筝”,谁能把这副美丽的景象用自己美妙的声音传达出来呢?
(抽生朗读,生读得深情并茂,孩子们都陶醉了。)
师:孩子们,听了她的朗读,你有什么看法?
生:她读得太好了,我仿佛看见蝴蝶、蜻蜓在眼前飞舞呢!可是她漏掉了一个词“果然”!
师:好呀,那我们就来看看,“果然”一词可不可以漏掉不读。
(抽两个孩子分别读有“果然”的句子和没“果然”的句子。)
师:听听,他们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漏掉“果然”一词,听起来很平淡,让人觉得花儿放风筝没什么了不起。
生:读含有“果然”的句子,我们听出来了,小朋友此刻很惊喜。
生:我也听出来了,还很吃惊,很惊讶。
生:“果然”还表明是真的,的确是这样,花儿没有骗“我们”
……
师(一笑):这“果然”一词中不重要?
生:重要!
师:该不该省?
生:不该!
师:那还是请刚才那位同学再来读读。注意,可千万别漏掉喽。
(生再读,全神贯注,抑扬顿挫,并且完全正确,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是的,真神奇,花儿的确也在放风筝!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对于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失误或表述失误,教者切不可听之任之,也不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到这个失误中来,抓住学生不小心犯下的疏忽之处,重敲侧击,深入探究,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姿态牵引出藏在失误背后最为可贵的东西。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著名企业家汪中求说过,“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这些话适用于企业管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新品味、教学的高智慧。愿我们的语文教师,都有一双慧眼,捕捉课堂中稍纵即失的蛛丝马迹,关注细节,品味细节,让阅读教学熠熠生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收稿日期:2010-12-30
【关键词】细节;咬文嚼字;挖掘空白;误读
Concern detail, enjoy reading of fascinating
——Teaching 《the flower will also fly a kite 》 of after the lesson thinking
Yang Hong-xia
【Abstract】Detail decision success or failure, the tiny end of the intravenous drop on the classroom decisi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teaching.Chew words, scoop out blank, the value mistake read ……hold tight these a twig end within teaching stanza, article read feeling Wu, will let classroom Yi the Yi living Hui, fascinating the Fen present.
【Key words】Detail;Chew words;Scoop out blank;The mistake read
细节决定成败。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丝不经意的行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每一处微不足道的细微之处,往往反映着老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点滴的微末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丝丝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细节,就会让新课程理念更加落实,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让精彩的火花不断呈现,从而折射出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
1.咬文嚼字,品味细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有时抓住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花儿也会放风筝》一文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美丽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呢?细研文本,我抓住关键词语“渴求”,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便有了以下教学片断的精彩。
师生深情并茂诵读第一小节
师:这当中,有一个词值得我们探究,猜猜看,它是什么?
生:长尾巴!(师摇头)
生:不长尾巴!
师:不对!
生:渴求!
师:你真棒,有一双慧眼!来,咱们读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生齐读)
师:“渴求”换个词就是——
生:渴望!
生:希望!
生:盼望!
师:请把这些词换进去读读!(生读)
师:“我”渴望什么?此时你就是文中的我,放飞你的想象,畅谈心中的愿望吧!
生:我渴望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生:我希望这美丽的春天永远不要离去!
……
师:那为什么文中不用“渴望”“希望”等词,而用“渴求”呢?这“渴求”还有什么意思?
生:还有“追求”的意思!
生:还有“要求”的意思!
师:真好,那“我们”追求什么呢?
生:我们追求快乐、自由的生活。
生:我们追求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祥和的大自然!
师:掌声响起!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将词语与其所在的语句紧密结合,在反复品读中“咬文嚼字”,此教学片断中,抓住关键词眼“渴求”,让学生更换词语、换位思考,在一次次诵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体味到了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这一文章主旨。
2.挖掘空白,品味细节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的一切。”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今天的飞机和宇宙飞船,更没有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因此想象力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应从小加强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抓住细枝末节,从一个标点,一处情节中挖掘文本空白,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继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感悟能力。《花儿也会放风筝》一诗中第3小节末句有一个省略号,我抓住这一细节,诱发学生想象,于是教学中便有了以下情景:
师围绕开课时的质疑“花儿为什么能放风筝”“花儿怎样放风筝”“花儿放什么风筝”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2~4小节课文内容。
师:孩子们,读了这2~4节小诗,你明白了花儿怎样放风筝的吗?
生:有的在半空中飞高飞低,有的在花丛中盘旋滑行。
师:来,用你美妙的朗读把这番美景表达出来!(生深情朗读)
师:是呀,真美!大家注意看,这两句末尾还有一个——
生:省略号!
师: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完了,写不完了。
师:来,我们走进去,再想象想象这些美丽的风筝是怎么飞的。
生:这些美丽的风筝有的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生:有的在花瓣中你追我赶!
生:有的在花丛中窃窃私语!
……
师:多么美丽动人的画面啊!来,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把这美景读出来!(生再次深情朗读)
挖掘空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拓宽文本的宽度,挖掘文本的深度,增加课堂的容量,从而使学生朗读感悟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生成语文课堂中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来。
3.重视误读,品味细节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师们在阅读活动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读书的形式也日趋多样。诸如教师领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班级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确实做到了“书声琅琅”。但是,学生在个体朗读或集体朗读中常常会出现增字、掉字、改字等现象,从而使朗读不流畅、不连贯,不易于抒发自己的阅读体验。而对于此,教师往往不屑一顾,最多也就是让学生重新来过,将错误纠正就罢了。其实,若授课者能明察秋毫,反映敏捷,抓住学生的误读生发开去,也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师:是的,快乐的花儿,快乐的“风筝”,谁能把这副美丽的景象用自己美妙的声音传达出来呢?
(抽生朗读,生读得深情并茂,孩子们都陶醉了。)
师:孩子们,听了她的朗读,你有什么看法?
生:她读得太好了,我仿佛看见蝴蝶、蜻蜓在眼前飞舞呢!可是她漏掉了一个词“果然”!
师:好呀,那我们就来看看,“果然”一词可不可以漏掉不读。
(抽两个孩子分别读有“果然”的句子和没“果然”的句子。)
师:听听,他们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漏掉“果然”一词,听起来很平淡,让人觉得花儿放风筝没什么了不起。
生:读含有“果然”的句子,我们听出来了,小朋友此刻很惊喜。
生:我也听出来了,还很吃惊,很惊讶。
生:“果然”还表明是真的,的确是这样,花儿没有骗“我们”
……
师(一笑):这“果然”一词中不重要?
生:重要!
师:该不该省?
生:不该!
师:那还是请刚才那位同学再来读读。注意,可千万别漏掉喽。
(生再读,全神贯注,抑扬顿挫,并且完全正确,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是的,真神奇,花儿的确也在放风筝!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对于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失误或表述失误,教者切不可听之任之,也不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到这个失误中来,抓住学生不小心犯下的疏忽之处,重敲侧击,深入探究,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姿态牵引出藏在失误背后最为可贵的东西。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著名企业家汪中求说过,“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这些话适用于企业管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新品味、教学的高智慧。愿我们的语文教师,都有一双慧眼,捕捉课堂中稍纵即失的蛛丝马迹,关注细节,品味细节,让阅读教学熠熠生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收稿日期: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