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的个性化色彩比较浓重,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色彩教学作为中职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色彩的领悟能力和艺术的表现力的培养方面都比较有帮助。本文将通过对职高色彩教学中由内而外这中教学方法的探讨,结合笔者多年来的美术教学经验,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与意见。
关键词:由内而外;行之有效;职高;色彩教学
美术教学的个性化色彩比较浓重,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色彩教学作为中职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色彩的领悟能力和艺术的表现力的培养方面都比较有帮助。本文将通过对职高色彩教学中由内而外这中教学方法的探讨,结合当前美术教学中运用此方式的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与意见。
1 什么是“由内而外,行之有效”
简而言之,“行之有效”指的就是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有效教学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要想色彩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其他的许多课程一样,美术教学也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这种教学出发点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为美术教学设置一个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一个好的目标可以起到好的指引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将会有利于色彩教学的展开;第三,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本着学生容易接受、易于操作、简单可行的原则。
“由内而外”一般指的是教学目标设计时涉及到的一个内容,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会有这样的内容: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种形式,而创作这种形式需要创作者把自身观察到与想到的内容通过一定的色彩与构图表现出来,这就是“外”,而一般在学生在创作之前,会欣赏很多经典的作品,观察很多丰富的形象,积累很多素材,这可以看做是积累素材的过程,也就是这里所讲的“内”,把这两个过程合起来就是“由内而外”,差不多包含了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过程。
综合起来讲,美术教学应该是在结合美术创作过程这个基本规律的条件下,按照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逐层深入,大致上是遵循这样一个流程: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感受这些活动,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的生命体验,进而转化为可以创作的审美体验,融化在心里,这是第一个步骤,接下来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认真的去构思,找到创作的灵感,运用美术的表现手段把这些灵感与认识、情感表现出来。在引导学生创作的时候还要加强学生作品创作与时代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与研究。这就是整个“由内而外,行之有效”的内涵。
2 如何实施中职色彩教学中的“由内而外,有效教学”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合理完整的过程,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具体到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按照由内而外的这种顺序拉进行,也就是先会意,再立像,最后造像的过程,具体每个过程的详细内容如下:
(1)将客观情境内化心理感受,即是会意。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么常说的内化的过程,学生在创作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解,增强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理论知识决定了学生今后创作之前的大致思路,是创作的基础内容,对于有关色彩知识的学习,也是内化过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情境下实现内化。同时不能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因为一个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结合生活实践或者创作经历。因为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2)如何进行“立像”的教学。第二个阶段是属于学生对于造型的学习,因为对于造型技巧的把握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前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因材施教,提高全班学生的成绩,是有效教学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此我们将结合案例进行讲解。接笔者所教授的某班级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有50分左右,笔者就把这些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第一组就侧重于深入刻画送彩静物的组合;第二组的学生临摹第一组学生的作品,优秀者带动稍差者,其要求是对简单绘画技巧学习达到掌握;第三组学生施行写生与临摹的穿插式教学。
通过以上的教学形式,解放了教师,教学效果良好,缩小了学生的学习差距。
(3)造像阶段的教学。造像阶段属于学生最终完成创作的阶段,造这个阶段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创造,寻找灵感并把这些感觉转化成美术的形式,所以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的实践,老师可以适当地指引,但关键还是学生自己在创作的实践中去摸索,总结经验,寻找自身创作的特点与风格。
3 对于“由内而外,行之有效”这种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通过笔者多年来对这种由内而外式教学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使其能够体系化,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的模式,具体讲来,这种教学模式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换教师的角色,实现参与,而不是主导。这种有效式教学不仅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研究,而且还要求教师参与进去,就和学生一样,这种角色的转变将会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欣赏艺术作品,以观察、分析、体验、比较、鉴别等方式,让学生于老师,学生与学生展开交流,激活思维,不断提高。
(2)积极的创设情境。良好的情境总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增强其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问题的情境之中,带动学生通过自身独立的观察与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运用自身独有的方式把这些看法表达出来,这也是有效性教学的一个方面。
(3)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有效式教学不是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非常开放的。它鼓励一切有趣生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形式,只要是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作热情、健康有益的。我们都可以纳入到“由内而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去。
参考文献:
[1] 秦凡,袁诚.高校色彩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探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8.
[2] 王天扬.色彩教学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4.
[3] 孟蕾.感性理性向左走向右走——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教学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吴波.职高美术色彩教学方法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1(08):37-38,45.
关键词:由内而外;行之有效;职高;色彩教学
美术教学的个性化色彩比较浓重,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色彩教学作为中职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色彩的领悟能力和艺术的表现力的培养方面都比较有帮助。本文将通过对职高色彩教学中由内而外这中教学方法的探讨,结合当前美术教学中运用此方式的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与意见。
1 什么是“由内而外,行之有效”
简而言之,“行之有效”指的就是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有效教学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要想色彩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其他的许多课程一样,美术教学也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这种教学出发点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为美术教学设置一个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一个好的目标可以起到好的指引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将会有利于色彩教学的展开;第三,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本着学生容易接受、易于操作、简单可行的原则。
“由内而外”一般指的是教学目标设计时涉及到的一个内容,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会有这样的内容: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种形式,而创作这种形式需要创作者把自身观察到与想到的内容通过一定的色彩与构图表现出来,这就是“外”,而一般在学生在创作之前,会欣赏很多经典的作品,观察很多丰富的形象,积累很多素材,这可以看做是积累素材的过程,也就是这里所讲的“内”,把这两个过程合起来就是“由内而外”,差不多包含了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过程。
综合起来讲,美术教学应该是在结合美术创作过程这个基本规律的条件下,按照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逐层深入,大致上是遵循这样一个流程: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感受这些活动,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的生命体验,进而转化为可以创作的审美体验,融化在心里,这是第一个步骤,接下来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认真的去构思,找到创作的灵感,运用美术的表现手段把这些灵感与认识、情感表现出来。在引导学生创作的时候还要加强学生作品创作与时代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与研究。这就是整个“由内而外,行之有效”的内涵。
2 如何实施中职色彩教学中的“由内而外,有效教学”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合理完整的过程,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具体到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按照由内而外的这种顺序拉进行,也就是先会意,再立像,最后造像的过程,具体每个过程的详细内容如下:
(1)将客观情境内化心理感受,即是会意。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么常说的内化的过程,学生在创作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解,增强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理论知识决定了学生今后创作之前的大致思路,是创作的基础内容,对于有关色彩知识的学习,也是内化过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情境下实现内化。同时不能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因为一个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结合生活实践或者创作经历。因为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2)如何进行“立像”的教学。第二个阶段是属于学生对于造型的学习,因为对于造型技巧的把握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前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因材施教,提高全班学生的成绩,是有效教学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此我们将结合案例进行讲解。接笔者所教授的某班级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有50分左右,笔者就把这些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第一组就侧重于深入刻画送彩静物的组合;第二组的学生临摹第一组学生的作品,优秀者带动稍差者,其要求是对简单绘画技巧学习达到掌握;第三组学生施行写生与临摹的穿插式教学。
通过以上的教学形式,解放了教师,教学效果良好,缩小了学生的学习差距。
(3)造像阶段的教学。造像阶段属于学生最终完成创作的阶段,造这个阶段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创造,寻找灵感并把这些感觉转化成美术的形式,所以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的实践,老师可以适当地指引,但关键还是学生自己在创作的实践中去摸索,总结经验,寻找自身创作的特点与风格。
3 对于“由内而外,行之有效”这种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通过笔者多年来对这种由内而外式教学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使其能够体系化,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的模式,具体讲来,这种教学模式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换教师的角色,实现参与,而不是主导。这种有效式教学不仅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研究,而且还要求教师参与进去,就和学生一样,这种角色的转变将会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欣赏艺术作品,以观察、分析、体验、比较、鉴别等方式,让学生于老师,学生与学生展开交流,激活思维,不断提高。
(2)积极的创设情境。良好的情境总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增强其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问题的情境之中,带动学生通过自身独立的观察与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运用自身独有的方式把这些看法表达出来,这也是有效性教学的一个方面。
(3)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有效式教学不是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非常开放的。它鼓励一切有趣生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形式,只要是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作热情、健康有益的。我们都可以纳入到“由内而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去。
参考文献:
[1] 秦凡,袁诚.高校色彩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探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8.
[2] 王天扬.色彩教学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4.
[3] 孟蕾.感性理性向左走向右走——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教学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吴波.职高美术色彩教学方法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1(08):37-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