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令研究学者和教师感到担忧。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讨论如何帮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增强本民族文化意识,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英语教学;本土文化;跨文化交际
1.引言
LSmith[1]首先提出英语是“国际语言”他明确指出英语作为全球意义上的国际语言,让各国的英语使用者互相流彼此的观念和文化是英语的基本功能。但是,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极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2]。束定芳
[3]、高一虹[4]、赵贤洲[5]、林汝昌等[6]等都分别从理论或实践或观念的层面讨论了英美文化的教学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因为很多英语专业学生“长期模仿和浸透”英美文化,“清空母语文化积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英语专业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缺失,随着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日益暴露出来。很多英语专业学习者独尊英语语言。他们能够用英语表达英语国家的基本文化概念,却不能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达不到跨文化交际双向交流的目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尤其要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要能够用英语表述。在全球范围“汉语热”的今天更应该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商务交流活动。国际知名英语教学专家David crystal
[7]强调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应当表达使用者自己的文化和观点,ESL和 EFL应当考虑学习者需求,在多种层次上将目标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加以对比。
2.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英语国家概况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限选课程。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教育、习俗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弥漫着浓烈的商业气息,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文化氛围的淡薄尤其是本民族文化意识的淡化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文化的教学,尤其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教学不能忽视。选择英语国家概况这门课程作为切入点的原因是这门课程要求对英语国家上述几个方面都进行相对系统的学习。假设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引伸到教学中,那么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及英语表达方式。传统上,教师只讲授英语国家的概况,在此次课程改革中运用对比语言学方法,不仅在英语国家进行对比,更重要的是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也与英语国家进行对比,从而引发师生共同思考。使学生在掌握以英语为主要官方语言的国家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使他们也关注本族语文化,认同本族语文化,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属于一个团体和一种文化[8]。
3.改革的理论依据
20 世纪中期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或习惯养成的过程, 语言行为是由“刺激——反映”才形成的。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的习惯的养成。同时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 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层次的, 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 语言学应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 产生了对比分析学说(contrastive analysis)。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史中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4.实施对象
本项目实施对象为本校商务英语专业034851班和034852班,共87名学生,其中男生共16人,女生共71人。
5.实施时间
2006年秋季学期,每班周课时2节,实际授课共17周,各34课时。
6.实施方案
(1)本课程所选教材是孟继有[9]编著的《英语学习背景知识》(上、下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乱教材原来的章节编排顺序,按照主题或话题对内容进行重组,增加事实性内容,删减观点性评述,原则上做到符合 “克拉申自然顺序假设”,便于学习和掌握。
(2)把计划补充的中国方面的内容编成目录提纲,主要包括中国简史、政治体制、经济特色、文学艺术、民俗节日等,添加在重组后每个主题的后面,作为课堂延伸的重点、对比分析的对象。并按重组后内容制定了严密的授课计划书。任课教师、外语系、教务处各执一份以被参考和检查。同时向学生公布授课计划书,并在每个主题的后面确定了延伸内容成果展示责任人。
(3)每个主题都以powerpoint 课件形式呈现。
7.实施过程及案例
教师导入→学生活动→小课题延伸→结果展示。教师对内容的导入要自然而有深度。在学生做任务或做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不可缺少。小型课题延伸活动通常都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展示活动结果的形式有小组范围内展示、整个班级范围内展示、上交作业等。优秀的课题延伸活动成果张贴在教师后面展示板上共大家学习交流。效果评估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提倡肯定性评语。
下面以英国的节假日(British Holidays and Festivals)为例说明实施步骤。
在呈现活动中,教师提纲挈领地介绍一下庆贺节日的意义和目的,最主要的是节日产生的社会背景。随后,教师做了一个示范并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1)列出英国的节假日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时间,意义(传统的和现代的),庆祝形式,文化意味等。(2)学习材料上没有的要进行补充。(3)同桌或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教师随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从学生的活动结果中可以看出,每个节日的名称、时间、原始意义、庆祝形式等这些项目是相对稳定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在课堂上完成任务,而需要组织讨论的是这些节日的文化意义,庆祝这些节日对现代人有何意义。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其重要。每个节日都有它产生的背景,都有不同的故事、传说、事件。通过学习、查证这些背景资料可以理解文化内涵。那末,英国的这些节日共同体现一个特色,那就是浓郁的基督教文化色彩。圣诞节、复活节、圣帕特里克节、万灵节(鬼节)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连情人节也要以宗教圣人的名字命名。就其根源,尽管在西方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基督教文化影响深刻而广泛,它是西方文化的基础。那末,发源于巴勒斯坦,这个亚洲国家的宗教是怎样传进英国的呢?原来英国在历史上也多次受到外来者入侵。公元43年遭受罗马帝国的入侵后,英格兰和威尔士被罗马帝国统治长达将近400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在英国得到广泛传播,基督教宣扬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及对来世的承诺、对个人及精神的注重以及对现实世界痛苦的解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更容易让人们所接受,所以基督教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在此之后,要求学生把中国民俗节日的相关信息也按照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从活动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节日除清明节按照阳历日期外,其余都是按照农历日期确定的,这说明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发达极其重要性。其次,中国人重视家族血缘关系的传统文化心理也可从在春节期间和清明节时祭拜祖先扫墓的活动中反映出来。
8.实施效果评价
本项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掌握英语国家概况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中国文化意识,而意识的提升很难或不能用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所以在评估其效果时采用了定性的问卷访谈法。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按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等级以及男女生比例从两个班共抽出20名学生(各10名)并对他们进行了访谈。现总结如下:
当问及“整体感受”时,被试一致认为“满意”,对于不同之处,他们的感受颇深;增加英文的我国概况和小课题是鲜明的特色;对比过后,印象深刻;但小课题活动占课外时间有点多。针对问题“你是否在这门课上学到了你期望学到的东西”的这个问题,被试的略有分歧。有6个同学认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对英语国家方面有了比较多且且深的了解,我国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并掌握了很多英语表达。用英语谈论我国的情况时比以前自如多了”。另有2位则认为“学到了一些但不够深入”;
对于“小型课题对能力的提高有无帮助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在与人沟通和网络检索方面”有较大提高。
9.结束语
把本民族文化用对比分析法引入英语专业西方文化课程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本民族文化意识。可以说,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观念形成的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授英语国家概况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源泉之一,帮助学生形成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正确立场、态度和信念,体验本民族文化之美,增强本民族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LSmith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Auxiliary language[J] PELC Journal, 1976
[2] 陈佑林中国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3(2)
[3]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4] 高一虹 “文化定型”与 “跨文化交际悖论”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2)
[5] 赵贤洲 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9(1)
[6] 林汝昌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和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界,1996(4)
[7] David crystal (1997)Cr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8] 张蓓、马兰 关于大学生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 外语界 2004(4)
[9] 孟继有编著.英语学习背景知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受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启动经费资助,编号为:QD0612。
关键词:英语教学;本土文化;跨文化交际
1.引言
LSmith[1]首先提出英语是“国际语言”他明确指出英语作为全球意义上的国际语言,让各国的英语使用者互相流彼此的观念和文化是英语的基本功能。但是,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极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2]。束定芳
[3]、高一虹[4]、赵贤洲[5]、林汝昌等[6]等都分别从理论或实践或观念的层面讨论了英美文化的教学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因为很多英语专业学生“长期模仿和浸透”英美文化,“清空母语文化积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英语专业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缺失,随着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日益暴露出来。很多英语专业学习者独尊英语语言。他们能够用英语表达英语国家的基本文化概念,却不能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达不到跨文化交际双向交流的目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尤其要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要能够用英语表述。在全球范围“汉语热”的今天更应该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商务交流活动。国际知名英语教学专家David crystal
[7]强调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应当表达使用者自己的文化和观点,ESL和 EFL应当考虑学习者需求,在多种层次上将目标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加以对比。
2.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英语国家概况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限选课程。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教育、习俗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弥漫着浓烈的商业气息,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文化氛围的淡薄尤其是本民族文化意识的淡化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文化的教学,尤其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教学不能忽视。选择英语国家概况这门课程作为切入点的原因是这门课程要求对英语国家上述几个方面都进行相对系统的学习。假设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引伸到教学中,那么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及英语表达方式。传统上,教师只讲授英语国家的概况,在此次课程改革中运用对比语言学方法,不仅在英语国家进行对比,更重要的是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也与英语国家进行对比,从而引发师生共同思考。使学生在掌握以英语为主要官方语言的国家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使他们也关注本族语文化,认同本族语文化,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属于一个团体和一种文化[8]。
3.改革的理论依据
20 世纪中期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或习惯养成的过程, 语言行为是由“刺激——反映”才形成的。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的习惯的养成。同时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 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层次的, 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 语言学应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 产生了对比分析学说(contrastive analysis)。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史中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4.实施对象
本项目实施对象为本校商务英语专业034851班和034852班,共87名学生,其中男生共16人,女生共71人。
5.实施时间
2006年秋季学期,每班周课时2节,实际授课共17周,各34课时。
6.实施方案
(1)本课程所选教材是孟继有[9]编著的《英语学习背景知识》(上、下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乱教材原来的章节编排顺序,按照主题或话题对内容进行重组,增加事实性内容,删减观点性评述,原则上做到符合 “克拉申自然顺序假设”,便于学习和掌握。
(2)把计划补充的中国方面的内容编成目录提纲,主要包括中国简史、政治体制、经济特色、文学艺术、民俗节日等,添加在重组后每个主题的后面,作为课堂延伸的重点、对比分析的对象。并按重组后内容制定了严密的授课计划书。任课教师、外语系、教务处各执一份以被参考和检查。同时向学生公布授课计划书,并在每个主题的后面确定了延伸内容成果展示责任人。
(3)每个主题都以powerpoint 课件形式呈现。
7.实施过程及案例
教师导入→学生活动→小课题延伸→结果展示。教师对内容的导入要自然而有深度。在学生做任务或做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不可缺少。小型课题延伸活动通常都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展示活动结果的形式有小组范围内展示、整个班级范围内展示、上交作业等。优秀的课题延伸活动成果张贴在教师后面展示板上共大家学习交流。效果评估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提倡肯定性评语。
下面以英国的节假日(British Holidays and Festivals)为例说明实施步骤。
在呈现活动中,教师提纲挈领地介绍一下庆贺节日的意义和目的,最主要的是节日产生的社会背景。随后,教师做了一个示范并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1)列出英国的节假日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时间,意义(传统的和现代的),庆祝形式,文化意味等。(2)学习材料上没有的要进行补充。(3)同桌或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教师随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从学生的活动结果中可以看出,每个节日的名称、时间、原始意义、庆祝形式等这些项目是相对稳定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在课堂上完成任务,而需要组织讨论的是这些节日的文化意义,庆祝这些节日对现代人有何意义。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其重要。每个节日都有它产生的背景,都有不同的故事、传说、事件。通过学习、查证这些背景资料可以理解文化内涵。那末,英国的这些节日共同体现一个特色,那就是浓郁的基督教文化色彩。圣诞节、复活节、圣帕特里克节、万灵节(鬼节)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连情人节也要以宗教圣人的名字命名。就其根源,尽管在西方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基督教文化影响深刻而广泛,它是西方文化的基础。那末,发源于巴勒斯坦,这个亚洲国家的宗教是怎样传进英国的呢?原来英国在历史上也多次受到外来者入侵。公元43年遭受罗马帝国的入侵后,英格兰和威尔士被罗马帝国统治长达将近400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在英国得到广泛传播,基督教宣扬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及对来世的承诺、对个人及精神的注重以及对现实世界痛苦的解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更容易让人们所接受,所以基督教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在此之后,要求学生把中国民俗节日的相关信息也按照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从活动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节日除清明节按照阳历日期外,其余都是按照农历日期确定的,这说明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发达极其重要性。其次,中国人重视家族血缘关系的传统文化心理也可从在春节期间和清明节时祭拜祖先扫墓的活动中反映出来。
8.实施效果评价
本项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掌握英语国家概况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中国文化意识,而意识的提升很难或不能用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所以在评估其效果时采用了定性的问卷访谈法。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按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等级以及男女生比例从两个班共抽出20名学生(各10名)并对他们进行了访谈。现总结如下:
当问及“整体感受”时,被试一致认为“满意”,对于不同之处,他们的感受颇深;增加英文的我国概况和小课题是鲜明的特色;对比过后,印象深刻;但小课题活动占课外时间有点多。针对问题“你是否在这门课上学到了你期望学到的东西”的这个问题,被试的略有分歧。有6个同学认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对英语国家方面有了比较多且且深的了解,我国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并掌握了很多英语表达。用英语谈论我国的情况时比以前自如多了”。另有2位则认为“学到了一些但不够深入”;
对于“小型课题对能力的提高有无帮助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在与人沟通和网络检索方面”有较大提高。
9.结束语
把本民族文化用对比分析法引入英语专业西方文化课程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本民族文化意识。可以说,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观念形成的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授英语国家概况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源泉之一,帮助学生形成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正确立场、态度和信念,体验本民族文化之美,增强本民族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LSmith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Auxiliary language[J] PELC Journal, 1976
[2] 陈佑林中国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3(2)
[3]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4] 高一虹 “文化定型”与 “跨文化交际悖论”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2)
[5] 赵贤洲 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9(1)
[6] 林汝昌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和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界,1996(4)
[7] David crystal (1997)Cr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8] 张蓓、马兰 关于大学生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 外语界 2004(4)
[9] 孟继有编著.英语学习背景知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受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启动经费资助,编号为:QD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