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加强”教学“可持续发展”尝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全新的人类发展观。是被当代公认的最新的发展观。与原教材中所渗透的人地协调观念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内涵更全面、更深刻。因而,如何圆满完成这部分“全新”内容的教学任务,成为我们地理老师关心的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认识分析各种环境与发展问题,逐步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见诸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行为是本章的教学目的。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是本单元的核心和基础,培养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评价能力是途径,用可持续发展道德观、价值观指导学生的行为是本单元教材的主旨和最终目的。
  本章内容虽然不多,但由于可持续发展观点在我国近年来才为公众了解、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有关问题接触不多而难以理解,理论性太强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根据教育学原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教学内容为主题,针对本章主题,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教学目的。为此,笔者认为搞好本章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与资料的联系
  科学、准确、精练的材料会把教材中提到的现象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弥补教师语言的不足,增强讲授的生动性和可信性,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形成鲜明的观念,加深和扩展对所学问题的认识,这也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比如::就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我们应根据国情,逐步形成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为此教师可以举例:对于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我们不应完全搬用西方模式(如普及个人轿车等),而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发展道路,如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城市规划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适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各种形式促进使用较清洁的燃料和技术改进等。
  在本章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环境与发展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我们为了向学生说明环境问题并不是生产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的矛盾恶性发展的表现,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经过人类主观努力,规范自身行为,运用陷阱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和丰硕成果,增加教材的说服力和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如结合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和高中有关专题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人地矛盾的良性发展(新疆的坎儿井和南方的桑基鱼塘等)、环境整治工作成就(如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只能在发展中进行,依靠提高人类认识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实现,使学生对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加强与图表的联系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图文资料的内涵,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生动的图像表现出来;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多涉及一些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问题等等,这样能引导学生独立认知,训练学生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判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有知识到观察、能力和行为的转化。因此,加强与图表的联是“可持续发展”教学的又一有力措施。
  教材图6.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图6.3结合案例说明农业时代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图6.4从几个侧面说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这些图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入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理的必然性。通过对图的分析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即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则是目的,我们利用教材图6.12可以清楚地得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将本章的难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认识到要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加强与实践的联系
  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学仅停留在课堂上还不够,我们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就本章而言,环境教育正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环境、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向促进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有效参与技能方面转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上我们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补充事实材料,突出可持续发展对解决人类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指导意义,给学生创造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讨论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丰富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行为的认识,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环境的责任感,提高决策能力,引导他们培养、关注和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如:对于可持续发展两种学派对全球性问题所持的观点及其主要论据,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负责的态度,在辩论与反驳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搜集一些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明晰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
  以上仅是本人就如何搞好“可持续发展”一章教学的个人看法,片面与不当之处,恳请诸位指正。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能力,以便轻松应对新课改下的考试,这对于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数学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
期刊
新的技术总是催生出新的工作、方法、方式。信息技术的诞生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提供了极好的支持。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勃勃的活力,它帮助师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学习的需要,选用合适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和多媒体,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再现情景——让直观性教学原则得到落实  语文教学注重形象思
期刊
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多边互动中整合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教育生命力。建立由惟智到全面、由单一到复合、由孤立到综合、由僵化到多变的课程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互动式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切实有效的教学资源,并找寻其可再生点,使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结合我在新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谈点我的粗浅体会。  一、开拓视野,兼容并包  《思想品德》课作为德
期刊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正确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小学语文新课程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
期刊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最大特征是让学生自主化,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所谓的“主动参与”,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的组织形式,尽可能使用新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观点。让学习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是一个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排山倒海之势来临了。课改实验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作一团,教师又不得不去“镇压”,当教师板起面孔维护纪律时,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很快下去了,这样的潮起潮落,上课就象打仗,有时教学任务没完成就灰溜溜地走出了课堂……。面对这样的无奈与困惑,抓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刻不容缓。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关系到教学的成与败。  一、新课程
期刊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探求教学新模式:提炼、整合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践新课型及课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以及创设合作探究的小组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运用多种教法,实现情景、知识和交际的过程统一,使高中英语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富有成效。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老师在作文辅导中,要面向全体,注重作文的程式化,常规化训练,写好符合“规范”的作文。这样很难顾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从而使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难怪社会舆论指责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失败。因此,只有实行作文的分
期刊
排列和组合教学重点是几种常见命题的形式的解题思路及有关应用。首先,通过排列和组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对排列和组合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给学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使之获取知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依靠老师,自主探索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本节课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抛出问题,使学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三、针对数学学科
期刊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学校除了专门开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外,还将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时代所趋。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