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全新的人类发展观。是被当代公认的最新的发展观。与原教材中所渗透的人地协调观念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内涵更全面、更深刻。因而,如何圆满完成这部分“全新”内容的教学任务,成为我们地理老师关心的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认识分析各种环境与发展问题,逐步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见诸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行为是本章的教学目的。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是本单元的核心和基础,培养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评价能力是途径,用可持续发展道德观、价值观指导学生的行为是本单元教材的主旨和最终目的。
本章内容虽然不多,但由于可持续发展观点在我国近年来才为公众了解、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有关问题接触不多而难以理解,理论性太强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根据教育学原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教学内容为主题,针对本章主题,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教学目的。为此,笔者认为搞好本章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与资料的联系
科学、准确、精练的材料会把教材中提到的现象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弥补教师语言的不足,增强讲授的生动性和可信性,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形成鲜明的观念,加深和扩展对所学问题的认识,这也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比如::就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我们应根据国情,逐步形成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为此教师可以举例:对于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我们不应完全搬用西方模式(如普及个人轿车等),而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发展道路,如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城市规划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适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各种形式促进使用较清洁的燃料和技术改进等。
在本章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环境与发展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我们为了向学生说明环境问题并不是生产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的矛盾恶性发展的表现,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经过人类主观努力,规范自身行为,运用陷阱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和丰硕成果,增加教材的说服力和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如结合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和高中有关专题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人地矛盾的良性发展(新疆的坎儿井和南方的桑基鱼塘等)、环境整治工作成就(如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只能在发展中进行,依靠提高人类认识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实现,使学生对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加强与图表的联系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图文资料的内涵,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生动的图像表现出来;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多涉及一些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问题等等,这样能引导学生独立认知,训练学生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判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有知识到观察、能力和行为的转化。因此,加强与图表的联是“可持续发展”教学的又一有力措施。
教材图6.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图6.3结合案例说明农业时代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图6.4从几个侧面说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这些图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入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理的必然性。通过对图的分析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即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则是目的,我们利用教材图6.12可以清楚地得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将本章的难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认识到要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加强与实践的联系
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学仅停留在课堂上还不够,我们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就本章而言,环境教育正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环境、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向促进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有效参与技能方面转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上我们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补充事实材料,突出可持续发展对解决人类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指导意义,给学生创造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讨论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丰富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行为的认识,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环境的责任感,提高决策能力,引导他们培养、关注和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如:对于可持续发展两种学派对全球性问题所持的观点及其主要论据,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负责的态度,在辩论与反驳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搜集一些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明晰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
以上仅是本人就如何搞好“可持续发展”一章教学的个人看法,片面与不当之处,恳请诸位指正。
本章内容虽然不多,但由于可持续发展观点在我国近年来才为公众了解、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有关问题接触不多而难以理解,理论性太强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根据教育学原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教学内容为主题,针对本章主题,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教学目的。为此,笔者认为搞好本章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与资料的联系
科学、准确、精练的材料会把教材中提到的现象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弥补教师语言的不足,增强讲授的生动性和可信性,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形成鲜明的观念,加深和扩展对所学问题的认识,这也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比如::就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我们应根据国情,逐步形成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为此教师可以举例:对于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我们不应完全搬用西方模式(如普及个人轿车等),而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发展道路,如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城市规划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适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各种形式促进使用较清洁的燃料和技术改进等。
在本章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环境与发展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我们为了向学生说明环境问题并不是生产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的矛盾恶性发展的表现,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经过人类主观努力,规范自身行为,运用陷阱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和丰硕成果,增加教材的说服力和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如结合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和高中有关专题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人地矛盾的良性发展(新疆的坎儿井和南方的桑基鱼塘等)、环境整治工作成就(如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只能在发展中进行,依靠提高人类认识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实现,使学生对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加强与图表的联系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图文资料的内涵,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生动的图像表现出来;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多涉及一些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问题等等,这样能引导学生独立认知,训练学生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判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有知识到观察、能力和行为的转化。因此,加强与图表的联是“可持续发展”教学的又一有力措施。
教材图6.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图6.3结合案例说明农业时代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图6.4从几个侧面说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这些图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入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理的必然性。通过对图的分析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即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则是目的,我们利用教材图6.12可以清楚地得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将本章的难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认识到要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加强与实践的联系
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学仅停留在课堂上还不够,我们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就本章而言,环境教育正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环境、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向促进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有效参与技能方面转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上我们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补充事实材料,突出可持续发展对解决人类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指导意义,给学生创造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讨论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丰富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行为的认识,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环境的责任感,提高决策能力,引导他们培养、关注和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如:对于可持续发展两种学派对全球性问题所持的观点及其主要论据,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负责的态度,在辩论与反驳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搜集一些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明晰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
以上仅是本人就如何搞好“可持续发展”一章教学的个人看法,片面与不当之处,恳请诸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