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中职教育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调整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中国制造”正期待着向“中国智造”发生转变,那么面对新形势的变化,中职语文的教育目标应該如何设置,以便更好地为职业服务?语文教学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对于中职语文教育者而言,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将立足于教学实践,对中职语文的人文素养教育做一些初步探索。
一、重视“阅读与欣赏”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阅读与欣赏”所选的文本,一般为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形式。在教材所选的散文中,有古代散文和现当代散文。不同时期的散文,写作的目的、表现的情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古代散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一种是哲理性散文。比如《鸿门宴》这篇文章,在这篇历史散文当中,除了展现楚汉争霸的历史事件以外,还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当中的不同表现,我们不仅可以获知项羽英雄末路失败的原因,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刘邦这个乱世奸雄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以一种平面化的眼光去看待人物,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全面的评价,每一个历史人物的性格都是具有多面性的。由此教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对他人的评价,也应该是客观和全面的。现当代散文,展现的有传统意蕴的感情,比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和史铁生的《合欢树》表达的是对母亲的追思和对母爱的眷恋,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和莫怀戚的《家园落日》表达的是游子对故土的深情和留恋,同为台湾著名作家的林清玄(《好雪片片》)和李家同(《那一年面包飘香》)的作品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和善良感恩之心。
二、关注“表达与交流”的生活化和文学性
口语交际是中职语文“表达与交流”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口语交际应该要重视它的生活化,比如“听话与说话”,这是人类交流的基础,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经常讲“要学会倾听”,听要仔细地听,也要积极地听,要听明白字面上的意思,也要能够听懂字里话里的意思,即要听清楚别人说什么,也要听明白别人暗示什么。学会听话,既要有对生活的积累,也要对区域(当地)的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听话与说话”的时候,教师应该要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而不是只就课本的内容做评析,对于教材提供的材料,要灵活地处理。比如在高教社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当中,这一部分的范例使用的是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一段对话(水生与妻子商量要去参军的事)和革命戏剧《沙家浜》阿庆嫂智斗刁德一的剧本节选,这两个案例与学生实际的日常生活,是有相当的距离,因为中职学生一般不会有夫妻聊天的经历,或者抗日救国战争这样的生活背景。教师应该自行调整使用案例,选择一些生活当中的实例做示范,这样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利用“听话与说话”这项“表达与交流”的内容,让学生积累一些生活当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社会交往规则。很多人都认为,语言表达蕴藏着一个人的情商,情商的高低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体现。因此在训练学生听话与说话的能力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比如委婉地提出批评,真心地赞美他人,真诚地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虚伪等等,还有如何在口语应用中有意识的加入书面语的一些表达,以增强语言的文雅和魅力,特别是文明用语、礼貌谦恭的语辞。
三、语文教师对学生应有人文关怀
在教育中,教师是需要批评指正学生错误的,也许有时候要怒目金刚,雷霆震怒,让学生印象深刻;有时候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有时候要委婉含蓄,就近取譬,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有时候要“浑不在意”,却又暗中指引……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在处理的过程中,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说话的方式可能各不相同,处理的手段可能也不尽雷同。但是,对学生应该要有更多的情感关怀,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语气可能严厉,可能温柔;表情可能严肃,可能微笑;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羞辱学生、讥讽学生、嘲笑学生。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未达到成年人的标准,有些学生仍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因此经常会出现有学生犯错的情况,甚至是同样的错误屡教不改,也许教师们会感到厌烦,会感到生气、愤怒。但是,教育者始终应该相信:大多数学生的心中始终有着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教育好的,只要教师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就会发生改变。身为教师,也许不能成为一个无所不能、坚不可摧的神,但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人文情怀、让学生感到温暖的人。
结束语:总而言之,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中职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并且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设有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无论将来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哪里去,美好的校园生活总会留存在他的青春记忆之中,而求学生涯的人文气息,也会伴随他的成长,成为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参考文献:
[1].张新.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科技展望.2016.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中国制造”正期待着向“中国智造”发生转变,那么面对新形势的变化,中职语文的教育目标应該如何设置,以便更好地为职业服务?语文教学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对于中职语文教育者而言,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将立足于教学实践,对中职语文的人文素养教育做一些初步探索。
一、重视“阅读与欣赏”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阅读与欣赏”所选的文本,一般为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形式。在教材所选的散文中,有古代散文和现当代散文。不同时期的散文,写作的目的、表现的情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古代散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一种是哲理性散文。比如《鸿门宴》这篇文章,在这篇历史散文当中,除了展现楚汉争霸的历史事件以外,还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当中的不同表现,我们不仅可以获知项羽英雄末路失败的原因,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刘邦这个乱世奸雄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以一种平面化的眼光去看待人物,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全面的评价,每一个历史人物的性格都是具有多面性的。由此教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对他人的评价,也应该是客观和全面的。现当代散文,展现的有传统意蕴的感情,比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和史铁生的《合欢树》表达的是对母亲的追思和对母爱的眷恋,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和莫怀戚的《家园落日》表达的是游子对故土的深情和留恋,同为台湾著名作家的林清玄(《好雪片片》)和李家同(《那一年面包飘香》)的作品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和善良感恩之心。
二、关注“表达与交流”的生活化和文学性
口语交际是中职语文“表达与交流”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口语交际应该要重视它的生活化,比如“听话与说话”,这是人类交流的基础,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经常讲“要学会倾听”,听要仔细地听,也要积极地听,要听明白字面上的意思,也要能够听懂字里话里的意思,即要听清楚别人说什么,也要听明白别人暗示什么。学会听话,既要有对生活的积累,也要对区域(当地)的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听话与说话”的时候,教师应该要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而不是只就课本的内容做评析,对于教材提供的材料,要灵活地处理。比如在高教社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当中,这一部分的范例使用的是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一段对话(水生与妻子商量要去参军的事)和革命戏剧《沙家浜》阿庆嫂智斗刁德一的剧本节选,这两个案例与学生实际的日常生活,是有相当的距离,因为中职学生一般不会有夫妻聊天的经历,或者抗日救国战争这样的生活背景。教师应该自行调整使用案例,选择一些生活当中的实例做示范,这样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利用“听话与说话”这项“表达与交流”的内容,让学生积累一些生活当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社会交往规则。很多人都认为,语言表达蕴藏着一个人的情商,情商的高低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体现。因此在训练学生听话与说话的能力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比如委婉地提出批评,真心地赞美他人,真诚地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虚伪等等,还有如何在口语应用中有意识的加入书面语的一些表达,以增强语言的文雅和魅力,特别是文明用语、礼貌谦恭的语辞。
三、语文教师对学生应有人文关怀
在教育中,教师是需要批评指正学生错误的,也许有时候要怒目金刚,雷霆震怒,让学生印象深刻;有时候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有时候要委婉含蓄,就近取譬,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有时候要“浑不在意”,却又暗中指引……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在处理的过程中,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说话的方式可能各不相同,处理的手段可能也不尽雷同。但是,对学生应该要有更多的情感关怀,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语气可能严厉,可能温柔;表情可能严肃,可能微笑;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羞辱学生、讥讽学生、嘲笑学生。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未达到成年人的标准,有些学生仍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因此经常会出现有学生犯错的情况,甚至是同样的错误屡教不改,也许教师们会感到厌烦,会感到生气、愤怒。但是,教育者始终应该相信:大多数学生的心中始终有着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教育好的,只要教师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就会发生改变。身为教师,也许不能成为一个无所不能、坚不可摧的神,但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人文情怀、让学生感到温暖的人。
结束语:总而言之,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中职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并且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设有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无论将来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哪里去,美好的校园生活总会留存在他的青春记忆之中,而求学生涯的人文气息,也会伴随他的成长,成为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参考文献:
[1].张新.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科技展望.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