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而急需一些新的金融制度出台。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2022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状
(一)企业分配中留存收益太少,自身积累意识差。中小企业一般自有资金较少,由于投入少,产出也较小,交完所得税后留存收益所剩无几。另外,中小企业一般自我积累意识较差,缺乏长期经营思想。有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谈不上积累。
(二)折旧率过低,无法满足企业资产更新需要。我国长期以来奉行低折旧率制度,在折旧率的计算上只考虑使用中的有形损耗,而很少考虑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无形损耗。由于折旧率低,造成折旧费太少,结果在技术改造、更新时缺少足够的资金,无法满足企业及时更新设备需要。
(三)新税制的实施,使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举步维艰。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收增加。在新税制下,乡镇企业应缴纳的税种、税率与国有企业相同,均导致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
(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源融资比重过低。据温州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难,15%的中小企业认为根本不可能,其余20%觉得有时候容易、但更多时候困难。
在融资渠道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尚未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上,缺乏一个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受政策性的相对歧视以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前提下,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不同形式的融资需求。而且,门槛很高的证券市场,使得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难上加难。
其一,缺乏专门政策体系和服务担保机构支持。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颁布了一些向中小企业倾斜的信贷政策,但显现效果弱化。从金融政策上看,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从金融机构设置来看,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有与中小企业相匹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以增大民营资本市场化准入,有效扩展中小企业融资的补偿机制和来源,并使之成为一种可能。
其二,缺乏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来看,其稳健原则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特点存在矛盾。首先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尚处在初创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往往大于收益,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次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比大企业高,据测算,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高于大企业的5倍左右。三是银行放贷的坏账损失与信贷员个人责任挂钩,使信贷员感到压力沉重,不敢轻易贷款。四是政策导向使银行面临微利经营局面,目前国内银行因降息已进入了微利时期,银行更缺乏积极性。此外,银行的风险准备金预提只有1%,与国际惯例3%差距很大,导致金融业进一步弱化了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
其三,缺乏活跃的资本市场。实践证明私人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必不可少的场所之一,而现行金融政策缺乏对私人资本市场保护,私人资本的筹集或进入金融领域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其次是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权市场。目前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对中小企业不利,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债券和股权融资的渠道获得资金。
(二)内部环境分析。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和来源,许多中小企业翘首以待。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了贷款程序,提高了贷款条件。由于中小企业先天性的缺陷,加之自身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效果。
其一,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过程的不对称信息问题比较突出。首先在中小企业创业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经过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其盈利能力很难预测;其次是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三是中小企业經营活动的规模小,其经营活动外界不易了解。其四是中小企业产品质量较差,产品老化和档次较低等问题十分严重,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商业银行自然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其二,信用等级偏低。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包括个人信用等级普遍偏低,这是我国金融体系健全的瓶颈之一。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必然包括一个完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包括必要的组织结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还要包括全社会成员对信用的正确理解和道德规范。仅信用等级这一条件,许多中小企业就难以列入银行信贷支持的范围。
其三,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资产少、负债能力低,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如果发展中的小企业以银行融资为主,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
其四,存在高经营风险。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失败率。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70%左右生存期不过3-5年,能坚持15年以上的约占5%。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对其贷款必然是高风险,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原则。同时,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成本和代价。
其五,治理结构不规范。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设立过程就存在先天性缺陷,例如: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化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需要组成团队向前推进,很多中小企业却难以逾越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要求。很多企业在进行股权资本融资时,经常陷入内部人为纷争,使得外部股权资本不敢进入或无法引入。
其六,粗放式经营加剧融资矛盾。许多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中重投入、轻产出,重发展、轻管理、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明显,许多项目在缺乏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盲目仓促上马,决策质量太差,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及没有配套流动资金,有效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中小企业资金匮乏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非盈利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及投资;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其中政府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既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成为我们很好的借鉴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3.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2022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状
(一)企业分配中留存收益太少,自身积累意识差。中小企业一般自有资金较少,由于投入少,产出也较小,交完所得税后留存收益所剩无几。另外,中小企业一般自我积累意识较差,缺乏长期经营思想。有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谈不上积累。
(二)折旧率过低,无法满足企业资产更新需要。我国长期以来奉行低折旧率制度,在折旧率的计算上只考虑使用中的有形损耗,而很少考虑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无形损耗。由于折旧率低,造成折旧费太少,结果在技术改造、更新时缺少足够的资金,无法满足企业及时更新设备需要。
(三)新税制的实施,使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举步维艰。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收增加。在新税制下,乡镇企业应缴纳的税种、税率与国有企业相同,均导致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
(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源融资比重过低。据温州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难,15%的中小企业认为根本不可能,其余20%觉得有时候容易、但更多时候困难。
在融资渠道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尚未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上,缺乏一个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受政策性的相对歧视以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前提下,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不同形式的融资需求。而且,门槛很高的证券市场,使得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难上加难。
其一,缺乏专门政策体系和服务担保机构支持。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颁布了一些向中小企业倾斜的信贷政策,但显现效果弱化。从金融政策上看,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从金融机构设置来看,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有与中小企业相匹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以增大民营资本市场化准入,有效扩展中小企业融资的补偿机制和来源,并使之成为一种可能。
其二,缺乏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来看,其稳健原则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特点存在矛盾。首先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尚处在初创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往往大于收益,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次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比大企业高,据测算,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高于大企业的5倍左右。三是银行放贷的坏账损失与信贷员个人责任挂钩,使信贷员感到压力沉重,不敢轻易贷款。四是政策导向使银行面临微利经营局面,目前国内银行因降息已进入了微利时期,银行更缺乏积极性。此外,银行的风险准备金预提只有1%,与国际惯例3%差距很大,导致金融业进一步弱化了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
其三,缺乏活跃的资本市场。实践证明私人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必不可少的场所之一,而现行金融政策缺乏对私人资本市场保护,私人资本的筹集或进入金融领域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其次是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权市场。目前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对中小企业不利,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债券和股权融资的渠道获得资金。
(二)内部环境分析。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和来源,许多中小企业翘首以待。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了贷款程序,提高了贷款条件。由于中小企业先天性的缺陷,加之自身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效果。
其一,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过程的不对称信息问题比较突出。首先在中小企业创业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经过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其盈利能力很难预测;其次是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三是中小企业經营活动的规模小,其经营活动外界不易了解。其四是中小企业产品质量较差,产品老化和档次较低等问题十分严重,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商业银行自然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其二,信用等级偏低。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包括个人信用等级普遍偏低,这是我国金融体系健全的瓶颈之一。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必然包括一个完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包括必要的组织结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还要包括全社会成员对信用的正确理解和道德规范。仅信用等级这一条件,许多中小企业就难以列入银行信贷支持的范围。
其三,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资产少、负债能力低,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如果发展中的小企业以银行融资为主,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
其四,存在高经营风险。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失败率。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70%左右生存期不过3-5年,能坚持15年以上的约占5%。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对其贷款必然是高风险,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原则。同时,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成本和代价。
其五,治理结构不规范。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设立过程就存在先天性缺陷,例如: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化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需要组成团队向前推进,很多中小企业却难以逾越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要求。很多企业在进行股权资本融资时,经常陷入内部人为纷争,使得外部股权资本不敢进入或无法引入。
其六,粗放式经营加剧融资矛盾。许多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中重投入、轻产出,重发展、轻管理、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明显,许多项目在缺乏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盲目仓促上马,决策质量太差,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及没有配套流动资金,有效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中小企业资金匮乏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非盈利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及投资;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其中政府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既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成为我们很好的借鉴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