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之一。高中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注重历史地图的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使用历史地图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在历史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让历史知识更加精简,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历史地图;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7-0008-02
引 言
“时间与空间”是组成历史的两大要素。“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历史地理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也应注重对历史地图的学习,提高用图意识,并养成“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在历史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利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历史地图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和旧教科书相比,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再现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轮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使课堂更具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地图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将其与课本文字表述相结合,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地图是平面上空间的展现,历史是时空的统一。学生学习历史时只有具有空间意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历史地图中不同颜色的标记、符号,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其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熟悉有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探究拓展,能加强学科间的知识交融与渗透,锻炼学生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历史地图展开自主合作、主动学习探究,能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有效利用不同类型的历史地图为课堂教学服务
历史地图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从空间、时间相结合的角度将人类的行为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等方面的变化用特殊符号以一种“动态”方式呈现出来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分类,并注意到历史地图的特殊性。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共有70幅历史地图,大致分为路线图、形势图、示意图、分布图、位置图五大类。历史地图中的“路线图”蕴含的信息十分丰富,可以直观地展现某一主题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时期同一主题的路线图进行对比,如可将《丝绸之路路线图》与《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汉唐时期陆路变化、发展趋势;可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与《郑和航海路线图》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观察海路变迁状况。“形势图”大多数为历史时期某朝某代势力范围、形势或疆域,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形势图”,学生可以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例如,通过对比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形势图的变化,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可得出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和民族变化的结论:国家走向局部统一,民族走向融合,华夏认同形成;政局日益动荡,诸侯纷争加剧。
(二)运用教材地图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空信息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历史地图,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以空间变化为中心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一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相关的多幅历史地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例如,在教学《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在图中分别找到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这样的教学不仅时空观念的指向性明确,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空信息。
历史地图便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在空间上的演进过程,这一点在军事史的展现上特别明显。教材中有许多战役、战争等态势都是用历史地图来表示的。所以,教师借助历史地图能够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2]。例如,《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材选用了《三大战役示意图》。通过地图,学生可了解“三军挺进,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但教材并未说明三大战役运用了何种战略战术。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幅图的地理位置补充各大战场战略战术的运用,并让学生根据地图提示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和经验。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学到更丰富的课外知识。
(三)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这一素养的过程中,除了时间呈现方式,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间的呈现过程。例如,在教学《纲要》上册第14课的“清朝疆域图”时,教师可设计问题: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国的版图?请根据清朝疆域图,指出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主要成就。教师可播放中国历代疆域变化动态地图视频,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感受国家疆域的变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学生能自行总结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清朝通过实行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政策,保证了局势的稳定;康乾时期,统治者一改前朝的民族政策,从“华夷之辩”转变为“华夷一家”的民族思想,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教师有效地运用历史地图,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内容,使静态的历史灵动起来,还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力[3]。
(四)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历史地图中含有大量的隐性信息,这些信息在日常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学生忽略。历史地图有的与教材正文相互印证,学生认真解读历史地图便可以挖掘出许多隐性知识[4]。例如,《纲要》上册第63页《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隐藏了众多史实:元代南粮大量北运,漕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江南粮米物资运至上都,一靠河运,二靠海运;元朝在前代基础上,大规模整修运河;元政府先后开凿了通惠河和会通河,修通南北大运河;元世祖时,大都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运河运输;在整修运河的同时,元政府又大力发展海运;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最后确定了路线,即从长江口的崇明附近出海,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北趋成山(山东半岛南部),经渤海南部,至界河(海河)口的直沽,再转运至大都。这些隐性知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证明和拓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结 语
总之,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历史地图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积累相关知识,将地理知识和历史学科巧妙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夏青.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0):49,59.
梁燕.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8X):60.
梁明.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J].历史教学,2010(03):68-69.
刘卫华.中学教学参考解读历史地图,挖掘隐性知识:以高中《中国古代史》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09(06):86-87.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左图右史’的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CG20-3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岱莉(1982.2-),女,福建建瓯人,硕士学位,一级教师。
关键词:统编教材;历史地图;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7-0008-02
引 言
“时间与空间”是组成历史的两大要素。“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历史地理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也应注重对历史地图的学习,提高用图意识,并养成“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在历史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利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历史地图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和旧教科书相比,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再现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轮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使课堂更具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地图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将其与课本文字表述相结合,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地图是平面上空间的展现,历史是时空的统一。学生学习历史时只有具有空间意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历史地图中不同颜色的标记、符号,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其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熟悉有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探究拓展,能加强学科间的知识交融与渗透,锻炼学生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历史地图展开自主合作、主动学习探究,能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有效利用不同类型的历史地图为课堂教学服务
历史地图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从空间、时间相结合的角度将人类的行为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等方面的变化用特殊符号以一种“动态”方式呈现出来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分类,并注意到历史地图的特殊性。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共有70幅历史地图,大致分为路线图、形势图、示意图、分布图、位置图五大类。历史地图中的“路线图”蕴含的信息十分丰富,可以直观地展现某一主题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时期同一主题的路线图进行对比,如可将《丝绸之路路线图》与《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汉唐时期陆路变化、发展趋势;可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与《郑和航海路线图》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观察海路变迁状况。“形势图”大多数为历史时期某朝某代势力范围、形势或疆域,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形势图”,学生可以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例如,通过对比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形势图的变化,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可得出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和民族变化的结论:国家走向局部统一,民族走向融合,华夏认同形成;政局日益动荡,诸侯纷争加剧。
(二)运用教材地图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空信息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历史地图,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以空间变化为中心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一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相关的多幅历史地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例如,在教学《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在图中分别找到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这样的教学不仅时空观念的指向性明确,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空信息。
历史地图便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在空间上的演进过程,这一点在军事史的展现上特别明显。教材中有许多战役、战争等态势都是用历史地图来表示的。所以,教师借助历史地图能够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2]。例如,《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材选用了《三大战役示意图》。通过地图,学生可了解“三军挺进,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但教材并未说明三大战役运用了何种战略战术。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幅图的地理位置补充各大战场战略战术的运用,并让学生根据地图提示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和经验。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学到更丰富的课外知识。
(三)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这一素养的过程中,除了时间呈现方式,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间的呈现过程。例如,在教学《纲要》上册第14课的“清朝疆域图”时,教师可设计问题: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国的版图?请根据清朝疆域图,指出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主要成就。教师可播放中国历代疆域变化动态地图视频,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感受国家疆域的变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学生能自行总结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清朝通过实行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政策,保证了局势的稳定;康乾时期,统治者一改前朝的民族政策,从“华夷之辩”转变为“华夷一家”的民族思想,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教师有效地运用历史地图,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内容,使静态的历史灵动起来,还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力[3]。
(四)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历史地图中含有大量的隐性信息,这些信息在日常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学生忽略。历史地图有的与教材正文相互印证,学生认真解读历史地图便可以挖掘出许多隐性知识[4]。例如,《纲要》上册第63页《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隐藏了众多史实:元代南粮大量北运,漕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江南粮米物资运至上都,一靠河运,二靠海运;元朝在前代基础上,大规模整修运河;元政府先后开凿了通惠河和会通河,修通南北大运河;元世祖时,大都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运河运输;在整修运河的同时,元政府又大力发展海运;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最后确定了路线,即从长江口的崇明附近出海,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北趋成山(山东半岛南部),经渤海南部,至界河(海河)口的直沽,再转运至大都。这些隐性知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证明和拓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结 语
总之,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历史地图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积累相关知识,将地理知识和历史学科巧妙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夏青.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0):49,59.
梁燕.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8X):60.
梁明.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J].历史教学,2010(03):68-69.
刘卫华.中学教学参考解读历史地图,挖掘隐性知识:以高中《中国古代史》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09(06):86-87.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左图右史’的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CG20-3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岱莉(1982.2-),女,福建建瓯人,硕士学位,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