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过程教学
《电机与变压器》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较枯燥、抽象,要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能力。针对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经过这几年在教学上的应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涵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又称为实践导向,是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加学习,即用脑、心、手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贵在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 设计出一个个环境及其活动,并使所有学生承担不同角色, 共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其教学过程一般分五个步骤: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学习任务、检查、评价,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电机与变压器》课中的实际应用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费时费力,学生的兴趣不高,对此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如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这次课上,本节课选自教材《电机与变压器》中的第八单元课题一,在这一节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动机的结构,了解到磁体间有磁力的作用,通电导线与磁体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作用。本节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立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直流小电动机的制作。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是“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但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学,只有充分地做好准备,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包括:
第一项准备是进行信息搜集。由学生围绕电动机的结构,通电导线与磁体之间存在着磁力,收集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制作一个直流小电动机),通过师生讨论,确定要完成的任务是直流小电动机的制作。
第二项准备是制定计划。首先,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名电工,要制作一个直流小电动机,需要具备哪些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问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经过师生讨论后明确任务。其次是进行学生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6组,让每个小组都明确目标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并准备对其它小组的汇报结果作出评价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多方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二)目标实施过程
共分4个部分,每部分均采用“SST”模式进行,即按“学生陈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和评价”的程序进行,下面是这四个部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1.提供背景信息
这个环节由第一小组提供,这些背景信息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电动机的结构,二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三是力矩。若该组学生提供的信息不足,可由其它小组和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并由教师对其中的要点作总结。
2.制作直流小电动机
这个环节的设计打破了以往“先学理论再实践”的传统模式,先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电动机的制作(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果制作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制作失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制作完成之后,小组内检查的设计是一个反馈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后面的学习。
3.直流小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这个环节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先由第二组学生进行阐述,其他小组可提出质疑和补充,给学生一个自由辩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也要参与到其中和学生共同探讨。这个过程的难点主要采用两个方法进行突破,一是结合直观的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二是教师分别用成功的作品和不成功的作品分别通电实验,直观展示效果,通过对比教学引起学生的深思,深化对各部分的作用和工作过程的理解,同时在充分交流、辩论中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4.新型电动机的发展
这个环节由第三组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再由其他小组和老师补充,增强了趣味性,开阔了视野,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三)反馈检测
当整个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整个任务的反馈。根据部分同学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间相互补充,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故障时所用的原理和排除故障所用的一般思路。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进行课堂评价,由各小组自评任务完成中的体验,小组互评任务完成情况,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自我反思和对他人的认同。
二是进行课题延伸,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即利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个会飞的蜻蜓。旨在促进学生智商、情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如果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培养了中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2]郭扬.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1
[3]陈启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过程教学
《电机与变压器》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较枯燥、抽象,要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能力。针对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经过这几年在教学上的应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涵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又称为实践导向,是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加学习,即用脑、心、手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贵在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 设计出一个个环境及其活动,并使所有学生承担不同角色, 共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其教学过程一般分五个步骤: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学习任务、检查、评价,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电机与变压器》课中的实际应用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费时费力,学生的兴趣不高,对此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如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这次课上,本节课选自教材《电机与变压器》中的第八单元课题一,在这一节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动机的结构,了解到磁体间有磁力的作用,通电导线与磁体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作用。本节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立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直流小电动机的制作。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是“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但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学,只有充分地做好准备,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包括:
第一项准备是进行信息搜集。由学生围绕电动机的结构,通电导线与磁体之间存在着磁力,收集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制作一个直流小电动机),通过师生讨论,确定要完成的任务是直流小电动机的制作。
第二项准备是制定计划。首先,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名电工,要制作一个直流小电动机,需要具备哪些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问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经过师生讨论后明确任务。其次是进行学生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6组,让每个小组都明确目标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并准备对其它小组的汇报结果作出评价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多方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二)目标实施过程
共分4个部分,每部分均采用“SST”模式进行,即按“学生陈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和评价”的程序进行,下面是这四个部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1.提供背景信息
这个环节由第一小组提供,这些背景信息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电动机的结构,二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三是力矩。若该组学生提供的信息不足,可由其它小组和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并由教师对其中的要点作总结。
2.制作直流小电动机
这个环节的设计打破了以往“先学理论再实践”的传统模式,先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电动机的制作(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果制作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制作失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制作完成之后,小组内检查的设计是一个反馈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后面的学习。
3.直流小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这个环节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先由第二组学生进行阐述,其他小组可提出质疑和补充,给学生一个自由辩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也要参与到其中和学生共同探讨。这个过程的难点主要采用两个方法进行突破,一是结合直观的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二是教师分别用成功的作品和不成功的作品分别通电实验,直观展示效果,通过对比教学引起学生的深思,深化对各部分的作用和工作过程的理解,同时在充分交流、辩论中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4.新型电动机的发展
这个环节由第三组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再由其他小组和老师补充,增强了趣味性,开阔了视野,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三)反馈检测
当整个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整个任务的反馈。根据部分同学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间相互补充,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故障时所用的原理和排除故障所用的一般思路。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进行课堂评价,由各小组自评任务完成中的体验,小组互评任务完成情况,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自我反思和对他人的认同。
二是进行课题延伸,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即利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个会飞的蜻蜓。旨在促进学生智商、情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如果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培养了中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2]郭扬.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1
[3]陈启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