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强调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使命。从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为例,要把思政融入到专业教学中,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专业教师提高思政素养、挖掘思政素材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学生考核中也要体现“思政”考核。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护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这一论断,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根本思路和具体方向。
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很注重专业内容的讲解和渗透,往往忽略对学生政治思想的教育。以往对高职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政课程中、党团活动中,而开展活动的负责人主要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强调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使命。要把思政融入到专业教学中,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专业教师要提高思政素养
专业课教学能否有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引导的内在统一,关键取决于教师素质和能力水平,专业课教师的素养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状况的核心变量。专业课教师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1]。
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辩证的思维能力,关心患者的仁爱之心,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外,还要有较强的思政理论和人文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做到“专业”与“思政”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
二、挖掘思政素材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古人一直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课程思政实践。《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医学基础课程,给临床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课程铺下稳固的学习基石,进行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本课程小组在适当的章节插入贴切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使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总之,对教学内容进行思政导向的梳理,要把思政教育覆盖到课程的全部内容。
1.献身医学事业,激发爱国情怀
在本课程的第一课,除了提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外,还让学生搜集免微的历史发展轨迹,引入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激励学生不忘学医的初心。如介绍了罗伯特·科赫因为研究结核杆菌,在1905年摘走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路易斯·巴斯德创立了巴氏消毒法、冒着生命危险,发明了狂犬疫苗等,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规划,并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坚定选择医学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学习,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
第一课还介绍了我国的“衣原体之父”汤飞凡,阐明了沙眼包涵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引导学生学习屠呦呦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重塑民族自信,更加努力地加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2.关注民生,诚信为本
在讲述“免疫学应用”的教学中,通过重点分析“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事件等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的疫苗安全问题,教育学生在从事临床诊疗活动或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诚信原则”,切实把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利益放在首位。“思政”更好地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思考,对民生、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让更多的人能够树立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社会、服务“健康中国”的理想并付出坚实的行动。
3.开展辩论,嵌合思辨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是引领各门自然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想旗帜,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唯物辩证法。如微生物在人体内外分布广泛,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一方面,正常菌群与机体达到平衡与稳定,和谐共生,促进人类健康;另一方面,机会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寄居部位改变时会致病。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存在辩证的关系,平衡则和谐共生,紊乱则疾病发生。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自身免疫损伤与免疫保护等是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矛盾体。
教师设计“微生物对人是有利还是有害?”“免疫对于人都是有益的吗?”等主题开展小组辩论比赛,启发学生辩证思维,将平衡和全局的思想根植到今后的临床实践中,科学分析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选择。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教学设计中充分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展示,通过全方位的教学互动,注重學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围绕课程任务开展讨论、演讲与辩论,进行有深度的学习,从而实现最大化思政教育[2]。
四、学生考核中体现“思政”考核
评价的目的在于研究教育的效果,完善课程思政的制度体系,改进课程思政教学,从而提升教育效果。“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可分为:情感标准、态度标准、能力标准。情感标准可表现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课程的自信心等;态度标准可表现为学生的重视程度,到课情况、课堂表现等;能力标准可表现为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素质、价值观、践行情况等[3]。比如学生实验课程的态度,实验操作的规范度;观看的网络先进人物事迹;小组辩论赛的表现;学习榜样书写的心得体会及分享;社会实践的照片和视频等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体现“思政”考核。
在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通过挖掘课程内容所隐含的思政资源,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作为课程育人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凤.“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4):45-47
[2]果秋婷、张小飞.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科技风,2019(7):53-54
[3]赵晖.“课程思政”推行中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12):128-130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护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这一论断,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根本思路和具体方向。
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很注重专业内容的讲解和渗透,往往忽略对学生政治思想的教育。以往对高职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政课程中、党团活动中,而开展活动的负责人主要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强调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使命。要把思政融入到专业教学中,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专业教师要提高思政素养
专业课教学能否有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引导的内在统一,关键取决于教师素质和能力水平,专业课教师的素养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状况的核心变量。专业课教师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1]。
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辩证的思维能力,关心患者的仁爱之心,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外,还要有较强的思政理论和人文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做到“专业”与“思政”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
二、挖掘思政素材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古人一直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课程思政实践。《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医学基础课程,给临床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课程铺下稳固的学习基石,进行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本课程小组在适当的章节插入贴切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使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总之,对教学内容进行思政导向的梳理,要把思政教育覆盖到课程的全部内容。
1.献身医学事业,激发爱国情怀
在本课程的第一课,除了提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外,还让学生搜集免微的历史发展轨迹,引入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激励学生不忘学医的初心。如介绍了罗伯特·科赫因为研究结核杆菌,在1905年摘走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路易斯·巴斯德创立了巴氏消毒法、冒着生命危险,发明了狂犬疫苗等,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规划,并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坚定选择医学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学习,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
第一课还介绍了我国的“衣原体之父”汤飞凡,阐明了沙眼包涵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引导学生学习屠呦呦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重塑民族自信,更加努力地加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2.关注民生,诚信为本
在讲述“免疫学应用”的教学中,通过重点分析“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事件等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的疫苗安全问题,教育学生在从事临床诊疗活动或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诚信原则”,切实把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利益放在首位。“思政”更好地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思考,对民生、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让更多的人能够树立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社会、服务“健康中国”的理想并付出坚实的行动。
3.开展辩论,嵌合思辨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是引领各门自然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想旗帜,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唯物辩证法。如微生物在人体内外分布广泛,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一方面,正常菌群与机体达到平衡与稳定,和谐共生,促进人类健康;另一方面,机会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寄居部位改变时会致病。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存在辩证的关系,平衡则和谐共生,紊乱则疾病发生。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自身免疫损伤与免疫保护等是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矛盾体。
教师设计“微生物对人是有利还是有害?”“免疫对于人都是有益的吗?”等主题开展小组辩论比赛,启发学生辩证思维,将平衡和全局的思想根植到今后的临床实践中,科学分析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选择。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教学设计中充分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展示,通过全方位的教学互动,注重學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围绕课程任务开展讨论、演讲与辩论,进行有深度的学习,从而实现最大化思政教育[2]。
四、学生考核中体现“思政”考核
评价的目的在于研究教育的效果,完善课程思政的制度体系,改进课程思政教学,从而提升教育效果。“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可分为:情感标准、态度标准、能力标准。情感标准可表现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课程的自信心等;态度标准可表现为学生的重视程度,到课情况、课堂表现等;能力标准可表现为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素质、价值观、践行情况等[3]。比如学生实验课程的态度,实验操作的规范度;观看的网络先进人物事迹;小组辩论赛的表现;学习榜样书写的心得体会及分享;社会实践的照片和视频等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体现“思政”考核。
在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通过挖掘课程内容所隐含的思政资源,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作为课程育人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凤.“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4):45-47
[2]果秋婷、张小飞.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科技风,2019(7):53-54
[3]赵晖.“课程思政”推行中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1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