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诗歌朗读教学的意义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除了通过讲清诗中的用典新意、词类活用、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及其意义来再现诗歌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朗读训练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朗读训练是中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途径。朗读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识文断句,会读会背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并学会运用诗歌语言的技能技巧的能力。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切实地体味诗歌语言节奏的鲜明,韵律的和谐。所谓节奏,就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节拍,即音节的长短、强弱、快慢?有规律地出现所形成的节拍。韵律便是合乎规格的相同或相似的音节在诗歌中有规律的反复,即押韵。比如,我教学生朗读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的第一段时,引导学生赏识其节奏可分为:
  我/是一条/小河 1 3 2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1 2 3 2 2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1 2 2 4 2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4 3 2
  从结构上看,它虽不是格律诗,但第二句中的“过”与第四句中的“波”押同一韵,且与第一句中的“河”字韵相近,形成语言上的和谐、节奏上的明快,富有音乐美?这些都得通过朗读才能体现出来。
  加强诗歌朗读,可以再现诗歌意境,更深刻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往往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即使是叙事诗或哲理诗也会饱含着诗人的情怀。所谓意境,就是指诗人在诗中描绘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以及蕴含在情景、画面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感悟到诗人放眼一望,昔日号称国都的长安城如今已残垣断壁,野草遍地,树木丛生。过去在那耀眼的飞搪楼廓、亭台轩榭装扮下的豪华繁盛之景;那王公大臣,贵妃宠姬的恰游欢乐场景都一概不见了,眼前的一切与过去相比,唯一相同的只是山河依旧罢了。目睹“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这一深重灾难,真有令人潸然泪下之感啊!又如,当学生朗读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他们也会自然地领悟到在那连续几个月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人们要想知道亲人及好友的安危,那是多么不易的事呀。当诗人收到一封家信时,就像得到一件价值万金的珠宝一般那么珍贵,那么喜悦。透过这两副图景,师生仿佛身临其景,亲眼目睹了诗人由愁怅、哀叹变为惊喜的情态。
  反复进行诗歌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加深理解诗歌中的联想、想象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诗时。班上大多数学生就能理解到:作者首先采用联想、互喻的方式,把地上的街灯比作天上的明星,又把天上的明星比作地上的街灯。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既然天上有明亮的街灯,那么,天上就一定有美丽的街市;有美丽的街市,就一定有珍奇异物;有物,就必然有人,有人的活动——此时,牛郎、织女肯定骑着牛儿,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上奇特的比喻,把一幅自由、美好、生活丰富多彩的天上街市图描绘了出来。这自然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极积向往。如果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就会对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以极怎样运用“比喻”,体会得更具体、更深刻一些。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还可以在脑海中增加诗歌量的积累,并学会运用。南宋的教育家朱熹说过“凡读书……只要多读遍数,就会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说明了要想记忆深刻,就必须反复诵读。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只是点明了唐诗艺术的高雅,还道出了多读、熟读的重要性。再好的诗歌,如果不去反复诵读,只是淡淡地念一遍或两遍了之,这样连吟就不会,又怎能谈得上“用”呢?很显然,这是绝对不会有什么收获的。相反,只要反复诵读,且在“读”字上狠下功夫,诗歌的语言、韵律、节奏、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就会在学生的记忆的粉板上打上“烙印”。随着诵读的遍数增多,烙印就会加深。诵读的范围扩大,量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多。一旦记得多了,学生不仅会吟,还能运用。比如,每当课堂上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听课,偷偷玩耍时,我只要向同学们一提《长歌行》中的一句名言是什么?学生就会众口一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立即背诵出来,警示、激励这个不认真的同学。当阳春三月,学生在校园内悠然自得时,遇到阵阵春风送爽之时,又会自言自语地吟诵起志南僧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佳句来。班上有一个学生在作文《家乡巨变》中先对乡间一幢幢楼房进行一番描写之后写到,“现在真可谓现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啊!诗圣老爷爷,你千多年前的愿望,我们今天已经实现了”。至于学生当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绢”来赠亲慰友;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春雨的轻盈、珍贵;借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来比喻某个同学内心世界的矛盾;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来形容某个同学绝处逢生的情景就更多了。这些恰切的运用都是与反复朗读、不断积累分不开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果在认真讲析诗歌的同时,重视朗读——采取范读、自读、齐读、分组交叉读等多种形式,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逗和节奏,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知诗文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朗读过程中不断增加积累,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如此坚持下去;我们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诗歌的教学要求,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提出情境教育法的理论依据,论述了情境教育法的价值,探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境法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情境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情境。为了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情
[摘要]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体验性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验朗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充当角色;引导学生去实践;引导学生充分想象,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过程。并力求对阅读产生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发现知识、体验知识、发展能力)实现阅读教学个性的张扬,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  [关键词] 阅读;体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68-01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文言文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 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优化文言文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汲取大量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学生学好文言文, 还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对白话文的学习。初中文言文教学需激发学
[摘要] 英语听力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力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根据语言认知规律,提出了排除听力障碍的方法,总结出全面系统训练学生听力能力的对策,达到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听力;听力障碍;听力教学对策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个有声的系统,听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言语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听、说、读、写
苏活姆林斯基认为:“爱孩子——这是作为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热爱每个学生是教育者比部位的道德情感,而热爱学困生、关注学困生则是班主任高尚职业道德和崇高的责任感的突出表现。一热烈真诚的爱,无微不至的关怀。去温暖他们,感化他们,即使是顽石也一定能熔化。    一、坚定信心。树立自尊心。    一些人把学困生称为“笨蛋”、“傻瓜”、“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器”等等,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他们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广泛而紧密联系的精彩阐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教材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因此,我认为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紧密地联
英语教学对我们做老师的来说如“水中花”“镜中月”,看似容易,实则不易。我认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让课堂飞扬起来。要使之飞扬起来,关键是要创设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互动教学课堂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使学生活起来,课堂活起来。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师生“合作”飞扬课堂  角色扮演。如打电话、购物、问路、看病等。让师生通过这种合作活动,使学生在模拟情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随着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学必不可少的科目。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能力,并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创造的能力等。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
教育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运用教育现代化的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势在必行。其中校园网资源库具有因特网上资源库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多数学校都有白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意识。然而,限于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和技术力量的限制许多学校建立起来的校园网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就像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夺目的光辉。古诗那琅琅上口的韵律,精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让人百读不厌。尤其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古诗,它熏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古诗也自然成为少儿接受民族文化和道德启蒙教育的首选内容。  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力